第32期
2022-03-29

​【见智】专家:政策出台前应与市场充分沟通 不利于市场预期的要纠正

文|李智 中国网记者    

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暴跌,引发市场担忧。

中概股即中国概念股,是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近日,全球金融受多方因素影响较大,中概股波动状况引发广泛关注。

存量因素与增量因素叠加导致中概股暴跌

中概股为何暴跌?如何确保资本市场稳定?中国网《见智》栏目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徐朝阳。

俄乌冲突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强行将地缘政治与“经济战”捆绑,在全球化背景下,被卷入的国家及相关领域越来越多,这也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再次陷入危险境地。

范志勇表示,美国威胁将制裁中国,国际资本市场担心中美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升级,避险情绪上升,这是中概股近日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朝阳指出,存量因素与增量因素共同叠加是中概股暴跌的主要原因。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概股在中美两国面临的监管环境均发生很大变化,这使部分公司面临退市风险。此外,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部分反垄断监管措施也对中概股造成压力。还有,俄乌冲突之前,中概股已有较大幅度下跌。俄乌冲突之下,美国部分政客要求加快同中国“脱钩”,这对本已脆弱的中概股行情构成了新压力。

政策出台前应与市场充分沟通 不利于市场预期的要纠正

国家对中概股的暴跌高度重视。近期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提出明确要求,为中国资本市场稳定释放了积极信号。

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会议还强调,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国务院金融委将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指出,保持政策稳定性,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和纠正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

这是否意味着此前出台的政策不利于市场预期?对此,徐朝阳表示,中国经济工作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去杠杆——防止重大风险,为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行稳致远拆弹排险。无论是防风险去杠杆,还是加强监管,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都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但这些政策要与宏观经济周期和环境相协调。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加上国际地缘冲突的影响,经济波动频率有加大趋势。徐朝阳说:“在经济形势较好、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强时,可以出台去杠杆以及加强监管的措施。但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去杠杆及加强行业监管就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同宏观经济周期协调好节奏。”

徐朝阳建议,政府在出台重大监管政策之前,应与市场充分沟通,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这样,投资主体才敢放心投资实体经济。

范志勇认为,保持政策连续性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避免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造成重大影响。这也是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层基础,短期看,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长期看,则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实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策划:蒋新宇

责编: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