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3-02-07 09:46:57  |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商志晓 朱文琦  |  责任编辑:申罡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置于我们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战略地位,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予以统筹,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探索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全面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对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处于人才培养和意识形态工作前线的高等学校,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尤为关键,务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和国家立足新方位,适应新形势,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科学谋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合乎实际而又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

一是战略定位更加清晰。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我们就能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有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出席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全方位谋划,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央出台一系列文件,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务必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务必把对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二是政策安排日趋完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党和国家加强顶层擘画,出台一系列制度规定、政策安排和配套措施,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推进。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系统阐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相继发布实施。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22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委聚焦“大思政课”,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一系列方法措施的制定,既有顶层架构又有专门部署,各自既相对独立又内在统一,有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三是教育模式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设置及后来的“56方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85方案”“98方案”“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探索、不断完善发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态势,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增强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对思政课改革创新作出明确要求。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近年来,各高校在“三全育人”模式指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科学设置思政课程体系,扎实推动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体谋划、系统推进的体制机制正在加快形成。

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截至2021年11月,我国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在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中,49岁以下的教师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79万人。这表明,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鲜明特点。

五是教育成效显著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取得显著教育成效。在机构设置及团队建设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2021年的144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了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了200余个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为加强理论研究和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课程改革上,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各地各校广泛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榜样示范上,国家层面连续开展教师中的“时代楷模”以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涌现出于漪等“人民教育家”、张桂梅“七一勋章”获得者以及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师者典范,充分发挥了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思政课不断丰富讲授内容、创新授课方式、增进吸引力与感召力,愈来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调查显示,99.4%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丰富经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的过程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提升,积累创造了大量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教育全过程。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健全建强思政课课程体系。这些重要举措,强化了高校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理解和系统认识,坚定了广大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顶层设计突出系统谋划、整体架构,明确发展方向,提供原则遵循;基层实践注重先行先试、创新探索,丰富实施路径,拓展践行渠道,二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等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以此为基础,各地各高校立足实际,结合地域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从自身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健全完善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创新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创造性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及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将思政元素、德育理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及社会实践中,有效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问题。这些创新实践,既贯彻了中央要求,又彰显了地方特色;既体现了政策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又充分激发了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与改革创新协调统一。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探索并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切实把握好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持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认识高等教育教学授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基本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彰显生机活力。同时,充分发挥各地各校主观能动性,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从时代需要、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出发,推进思政课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创新,优化内容供给、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极大地激活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生动力,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愈加充满活力。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有机结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标是奋进的方向。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着力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努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引导师生立足发展、放眼未来,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朝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追求,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在立德树人的各环节,融入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过程。

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当代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起点,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继续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前进,为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持续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要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始终。进一步完善高校党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强化院(系)党的领导,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理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严把选用、管理、考核中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思政课。要优化课程教材建设,足额安排教学课时,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把党的创新理论深度嵌入到各门思政课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教材之中。牢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善用政治导向正确、学生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丰富思政课实践体验,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及考核评价要求分解落实到位。

四是有效汇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涉及面广、环节多、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要求、战略环境,前进征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积极性,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生动局面,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集聚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