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社科院发布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报告,辽宁、广东、山东名列前三甲

发布时间: 2014-11-19 09:31:5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中国网讯)“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孰强孰弱,日前已见分晓。记者从昨日(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简称绿皮书)发布会上获悉,这是继2011年首次发布《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绿皮书之后的第三部中国环境竞争力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布。报告显示:辽宁、广东、山东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环境竞争力前三甲。该绿皮书根据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发展的实际,构建由1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和13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为全国各省域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据悉,该《绿皮书》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环境竞争力的科学内涵,紧密跟踪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深入分析当前全国及各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动因,按照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公正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课题组采集了最新的环境统计数据,运用所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对“十二五”中期(2010~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环境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域环境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全国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为提升中国环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辽宁省、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是: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北京市、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天津市、贵州省、海南省、甘肃省、上海市、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区环境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是:广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西省、北京市、江苏省;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是:云南省、浙江省、安徽省、陕西省、湖南省、山西省、湖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是:吉林省、甘肃省、天津市、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从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环境竞争力综合得分来看,有7个省、市、区已经达到55分以上(最高分为58.2),14个省市区处于50-55之间,50分以下的有10个省市区。不同地区之间环境竞争力分布很不均衡,全国多数省份的竞争力得分集中于49-58分之间。整体上看,不是呈现对称分布,更不是呈现正态分布,而是呈偏态分布。环境竞争力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有5个是东部省份,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这突出反映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基础比较好,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比较大,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环境竞争力较低的省市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排名后11位的省份中有,6个是西部省份,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比较弱,在环境治理投入、环境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与保护力度,不断提升环境竞争力。

2012年与2010年相比,环境竞争力排位上升的有13个省、市、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排位上升了8位,而山西省上升了5位,山东省和安徽省上升了4位,江苏省和河南省上升了3位,浙江省和贵州省上升了2位,辽宁省、四川省、陕西省和湖北省上升了1位;7个省、市、区排位没有发生变化,分别为福建省、江西省、天津市、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排位下降的有11个省、市、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河北省和云南省,排位均下降了9位,其次是上海市,下降了7位,北京市下降了5位,甘肃省下降了4位,湖南省下降了3位,黑龙江省下降了2位,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海南省下降了1位。

评价期内,有8个省、市、区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发生了大幅度变动,如河北省和北京市由上游区下降到中游区,黑龙江省和上海市由中游区下降到下游区;而浙江省和安徽省则由中游区上升到上游区,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由下游区上升到中游区。

从全国区域间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测算和分差来看,2012年全国4大区域环境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52.9分、中部地区53.0分、西部地区48.8分、东北地区52.5分,比差为1.084:1.088:1:1.076,标准差为1.8,差距比较小,但西部地区的分值最低,与中部地区相差4.2分。2010年,东部地区的得分最高,西部地区的得分最低,四大区域的比差为1.105:1.082:1:1.086,标准差为1.8。总体来说,2010~2012年,四大区域间的差异比较小,而且它们的标准差呈现缩小趋势,表明区域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从2010-2012年分值变动情况来看,四大区域的得分均有所上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上升迅速,分别上升了1.5分和1.1分,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上升了0.7分和0.2分。

从四大区域内部环境竞争力的差异分析来看:

(1)东部地区10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处于上游区的占了一半。当然,东部地区一些省份的排位变化很大,如河北省、上海市、北京市,分别下降了9位、7位和5位,而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上升了4位和3位。但总体上看,东部地区整体环境竞争力排位比较稳定,变化不大,环境竞争力水平处于优势地位。

(2)中部地区6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中大多数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处于中游区。2012年,有2个省份处于上游区(江西第8位,安徽第9位),4个省份处于中游区(山西第11位、河南第15位、湖北第16位、湖南第18位);2010年,有1个省份处于上游区(江西第8位),5个省份处于中游区(安徽第13位、湖南第15位、山西第16位、湖北第17位、河南第18位)。但在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但呈逐步缩小趋势。从竞争力得分看,2012年中部地区排名第一的江西省得分为54.9分,排在全国第8位,处于上游区,而排在中部地区倒数第一的湖南省得分为51.2分,排在全国第18位,处于中游区,差距在逐步缩小。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各省的排位变化比较大,有4个省份的排位升降超过3位,分别是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南省,整体竞争力水平上升明显。

(3)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大多数处在下游区,2012年只有6个省份不处于下游区,其中四川和内蒙古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处于上游区,陕西、重庆、广西和云南分别排在第13位、第17位、第19位、第20位,处于中游区;2010~2012年分别有4个、5个、6个省份不处于下游区,说明西部地区的环境竞争力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2012年,西部地区平均得分只有中部和东部地区得分的92.08%、92.25%,表明其竞争力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从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内部来看,同样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别是四川省处于上游区,在全国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与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12年云南省得分为56.9分,排在全国第4位,处于上游区,而倒数第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为40.2分,排在全国第31位,处于下游区,差距较大。除四川、内蒙古以外,尽管其他各省份的排位在区间内都很接近的,但从得分来看,各省份之间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同样是处于下游区,西藏综合得分是宁夏综合得分的1.17倍。但总体上看,西部各省的排位总体比较稳定,变化不大,但也有4个省份的排位升降超过4位,整体竞争力水平处于劣势地位。

(4)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环境竞争力排位除了辽宁省以外其他两个省份都处在下游区。2012年辽宁省排在第1位,处于上游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分别排在第21位、第22位,处于下游偏上。相对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2010~2012年间环境竞争力优势不太明显,而且有呈波动下降的趋势。黑龙江省波动下降了2位,从中游区下降到下游区;辽宁省则波动上升,进一步拉大了与其他省份的差距。

《“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绿皮书是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的重大联合攻关课题的研究成果。该绿皮书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组织研究。该书在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研究员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李闽榕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并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全书历时近一年,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时间跨度为2010~2012年,全书100多万字,数据采集、录入和分析工作庞杂而艰巨,采集、录入基础数据1.1万个,计算、整理和分析数据5万多个,共制作简图242幅、统计表格494个,竞争力地图18幅。书中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自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以及相关省市、部门提供的专业年鉴、统计公报等。该书所构建的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具有鲜明客观性、系统性、逻辑性、宏观性、创新性,论述系统全面、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特点。该书不仅在深化我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而且对当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是近年来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研究成果,值得各级政府部门、理论界、学术界和新闻媒体及相关人员一读。

据介绍,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除了定期向社会发布最新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世界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之外,今年还首次推出了《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绿皮书,并计划将推出《G20集团低碳经济竞争力》绿皮书等前沿研究报告。该中心也已经在英国Paths国际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英文版《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世界创新竞争力》黄皮书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蓝皮书,以及今年八月已在德国Springer出版了《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英文版。定期推出内部研究研究报告《竞争力研究》,呈送各级政府参阅,提供决策咨询,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此外,该中心每年还举办了“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竞争力高层论坛”、“全球环境竞争力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竞争力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界精英共同探讨竞争力研究的新内容、新方法。我们真诚地愿与各级政府管理者、学术界同仁、企业界和新闻界朋友共同深化对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竞争力经济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表:表1 全国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2010~2012年评价比较表

 

 

   项目

排位

地   区

2010

2012

1

广东

辽宁(1)

2

辽宁

广东(-1)

3

河北

山东(4)

4

内蒙古

四川(1)

5

四川

内蒙古(-1)

6

福建

福建

7

山东

江苏(3)

8

江西

江西

9

北京

安徽(4)

10

江苏

浙江(2)

11

云南

山西(5)

12

浙江

河北(-9)

13

安徽

陕西(1)

14

陕西

北京(-5)

15

湖南

河南(3)

16

山西

湖北(1)

17

湖北

重庆(8)

18

河南

湖南(-3)

19

黑龙江

广西(8)

20

上海

云南(-9)

21

吉林

黑龙江(-2)

22

甘肃

吉林(-1)

23

天津

天津

24

海南

贵州(2)

25

重庆

海南(-1)

26

贵州

甘肃(-4)

27

广西

上海(-7)

28

青海

青海

29

西藏

西藏

30

新疆

新疆

31

宁夏

宁夏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以2010年为基准, 2012年部分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升降变化位次,“+”表示排位上升,“-”表示排位下降。没有数字说明该省份排名保持不变。 

 

表2  全国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2010~2012年各区段评价比较表

 

          项目

区段

2010

2012

地区

地区

上游区(1-10位)

广东、辽宁、河北、内蒙古、四川、福建、山东、江西、北京、江苏

辽宁、广东、山东、四川、内蒙古、福建、江苏、江西、安徽、浙江

中游区(11-20位)

云南、浙江、安徽、陕西、湖南、山西、湖北、河南、黑龙江、上海

山西、河北、陕西、北京、河南、湖北、重庆、湖南、广西、云南

下游区(21-31位)

吉林、甘肃、天津、海南、重庆、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宁夏

黑龙江、吉林、天津、贵州、海南、甘肃、上海、青海、西藏、新疆、宁夏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