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第四届亚洲研究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4-11-21 10:51:38    来源: 《社科院专刊》    作者: 王春燕    责任编辑: 张林

11月10日,第四届亚洲研究论坛“TPP和RCEP:竞争性与互补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扬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扬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风起云涌,一系列“巨型”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脱颖而出,呈现了重构国际经贸新规则、取代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地区正在谈判中的主要区域一体化安排。TPP和RCEP的谈判内容存在重叠,但在定位的国家群体、一体化的水平、协定合作的机制以及议题规则上都存在一定差异。RCEP和TPP反映了处于不同阶段的经济体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同诉求,可以平行推进并根据形势变化展开良性互动。未来TPP和RCEP将如何发展,对亚洲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协调,以及如何推动未来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关乎世界经济和亚洲的每一个经济体。

李扬强调,中国正积极参与和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从多方面深化国内的改革和开放以适应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二是中国积极参与推动亚洲和亚太地区自贸区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讲话,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主持开幕式。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TPP的谈判难点、影响及前景展望”、“RCEP的进展、影响及发展路径”、“TPP与RCEP:竞争性与互补性”以及“亚太区域一体化路径选择”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TPP谈判的难度及前景如何?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罗伯特·斯考利认为,TPP涉及一系列高标准贸易投资的规则,如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标准等。这些高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界过渡”,TPP模式有可能会超越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可接受边界。

关于RCEP的发展,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达尔认为,RCEP对待市场一体化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济合作是RCEP的支柱,应该具有包容性,这有助于缩小发展鸿沟。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春顶认为,RCEP有可能会比TPP更早缔结,或许能够实现2015年按时完成谈判;通过CGE模型的测算,中国加入RCEP受益的比例更高。中国APEC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盛斌对RCEP谈判按时完成持怀疑态度,他认为RCEP目前谈判进程的评估比较慢,比想象的要慢。服务贸易、产品贸易、监管性的问题,投资、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高级研究员川崎研一通过计量模型测算得出,TPP和RCEP的经济效应存在一定的相互抵消,但TPP和RCEP最终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两者总的经济效应是增加收入。韩国学者认为,在规则设定、市场开放上,RCEP需要更大的突破。

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缅甸、新加坡、新西兰、越南、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学者参加会议。

评 论

《社科院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