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动态

王伟光率学部委员一行赴厦门学术调研

发布时间: 2014-12-01 11:32:46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社科院    责任编辑: 张林

“要向地方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战斗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干部们学习,要向厦门人民学习‘五种精神’。” 11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厦门调研时的讲话成为此次调研的最大亮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自201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曾率学部委员先后到天津、上海、宁波等地开展学术调研。

此次来鹭岛厦门展开学术调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展开大规模调研的第四站,参加调研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扬、李培林,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张英伟,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等院领导及学部委员共28人。

调研期间,王伟光一行先后来到厦门软件园二期的美图公司、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文创村、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兴旺社区、厦门生物医药港、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院前社等地,考察厦门市新兴产业发展、行政审批服务创新、社区治理创新等发展实践。

11月25日下午,厦门市委市政府举行汇报会,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介绍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汇报会上,王伟光在讲话中首先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此次学术调研给予大力支持的厦门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向为调研活动提供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和热情服务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这次的考察活动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要向地方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战斗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干部们学习,向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美丽的厦门学习。来到厦门,我们共同的感触是,不虚此行!

王伟光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情况。他说,中央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努力办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根据这“三个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三大功能”,即阵地功能、殿堂功能、智库功能。为保证“三大定位”和“三大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实行“三大战略”,即人才强院战略、科研强院战略、管理强院战略。厦门是一个由深厚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创新精神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中国特色城市。我们愿意为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科院的智力。

王伟光在讲话中对厦门市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厦门调研期间,调研组看到了厦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厦门生态环境的美好,看到了“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新气象。我们要向厦门人民学习“五种精神”,这就是: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创造性地用于厦门实际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厦门市把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视察时提出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创造性地和厦门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创新的理念、思路、举措,我们在调研期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创新精神;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新增长的实干精神;在深化改革中探索新机制,努力完善“五位一体”发展新路子的改革精神;在惠民利民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厦门人民新期待的爱民精神;反“四风”、树新风,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从严管党的爱党精神。

赵胜轩说,厦门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几天的调研,所到之处,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比如行政审批改革、社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都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在社区建设方面,不仅重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而且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包括周边企业的作用,使社区建设不是党和政府唱独角戏,而是由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发挥了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效果非常好。

赵胜轩说,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大量矛盾在基层,也要化解在基层,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厦门的一些做法表明,事在人为,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积极探索,善于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赵胜轩表示,实践是科研的源泉,深入实践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厦门的实践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很好的典型案例,在厦门的这次调研,必将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扬在发言中肯定了厦门在转型升级及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所做的创新举措与成就。他同时提出,厦门在很多领域可以做得更好:第一,厦门市应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向沿海城市扩展的机遇,率先做好工作,步伐可以快一点,尤其是要把海峡两岸的产业对接优势充分地考虑进来。第二,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问题上,厦门市可以行使自身的立法权,立法立规,先行先试,给全国做出榜样。第三,进一步明确厦门未来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李培林更加关注厦门市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工作。他说,厦门的发展成就不在于其获得的一个个奖项和桂冠,而在于老百姓的良好口碑。厦门的社区治理,确实把党组织、社区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居民都动员起来,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真正实现“共同缔造”。在发言中,李培林还着重提出了关于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乡村发展的科学规划问题等。他希望,厦门在这些领域也能拿出自己的经验。

张英伟在发言中肯定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宣传思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厦门是文明之城、希望之城、幸福之城、党风廉政建设之城,希望厦门继续高度重视思想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文化建设,使厦门不仅美丽,而且人文综合素质高。同时,切实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厦门精神引领厦门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一往无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周弘等多位学部委员在会上发言。

学者认为,厦门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富矿,在商业模式、文化创意、社区发展、社会参与、海峡两岸关系等方面,都值得深入发掘,进行理论总结、提炼。厦门的社会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了厦门市政府真真正正、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的良好效果,让我们确实感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是真正的人民公仆的角色。

会后,赵胜轩与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康涛分别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2015年合作协议》。

王伟光与王蒙徽共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工作站”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厦门基地”揭牌。

王蒙徽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学部委员到厦门调研,是对厦门工作的高度重视。王伟光院长讲的“五个精神”,是对我们的鞭策。在改革创新的今天,厦门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特别是厦门如何在国家大的发展战略中发挥好作用,希望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力支持。王蒙徽说,我们一定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2015年合作协议》两个协议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更好地推动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也为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提供实践的样本和各方面的支持。

评 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