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2014》发布

发布时间: 2014-12-09 08:16:5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中国网12月8日讯(记者王琳)2014年12月8日,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发布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4)》是生态文明绿皮书系列的第五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量化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严耕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该中心自2007年开始中国省域(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研究,所提出的用于评价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dices,ECCI)是该科研团队长期研究的核心成果。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发布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和资源永续,因此,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环境保护,调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推进社会全面均衡发展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国家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推进对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更加急迫。为引导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ECCI 2014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4个核心领域入手,选取23个指标定量分析和评价各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通过数据计算获得各省的年度生态文明指数(Eco-Civilization Index,ECI)。为考察“更绿”的生态文明水平,该书还设计了只包括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内容,剔除了社会发展指标的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reen Eco-Civilization Index,GECI)。此外,该书还归纳出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对全国和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

ECI 2014排名显示,各省得分差异显著,海南得分最高(93.27),河北得分最低(65.85)。曾经连续4年稳居ECI排名榜首位的北京,首次退居第二。天津、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展水平靠前的省份,与之前比较,排名相对有所回落,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海南、重庆、江西、黑龙江、四川等生态大省,排名攀升前列。主要位于中西部的河北、宁夏、河南、安徽、湖北、甘肃、陕西、山西等重工业大省、农业大省、能源大省,受总体自然资源禀赋较差和产业布局双重影响,排名一直相对靠后。

更偏重考察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GECI 2014排行榜中,海南仍居首位(80.54分),河北(55.71分)排在最后。与ECI2014榜单相较,GECI 2014排前十的省份发生了较大变化,江西、黑龙江、湖南等生态大省跃入前十,而北京、广东、天津等经济大省则跌出绿色生态文明指数榜单前十,陕西、江苏、山东和天津甚至跌落至后十名。

发展趋势分析显示,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呈上升趋势,年度进步指数为2.92%,除了受社会发展强力推动外,反映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关系的协调发展能力也稳步提升4.72%。从各省域的情况看,全国多数省份2011-2012年度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都有所上升,仅吉林、西藏、上海、天津等4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略有下滑。

国际比较显示,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差距日益缩小,但生态、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却仍在拉大。从获取的数据测算,在105个样本国家中,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位列倒数第二。当前,全国整体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短板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过高。

研究表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生态文明建设可归纳为均衡发展型、社会发达型、生态优势型、相对均衡型、环境优势型和低度均衡型6种类型。从整体来看,东北及沿海地区生态活力较高,但环境质量优良的省份屈指可数。在社会发展受经济水平强势制约的情况下,各省应从自身类型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具体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抓住社会与自然相互协调程度提升大有可为的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指出,生态与环境、资源之间是“一体两用”的关系,生态是“体”,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生态的两种用途。因此,生态保护和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应尽快树立“生态立国”理念,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该报告建议,应认真制定和落实适合区域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两手抓,不断提升我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生态双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力,保障环境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及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数据的统计发布,积极与社会互动,搭建公众参与、监督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