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刘军红:油价暴跌,将如何“裂变”世界

发布时间: 2014-12-26 08:46:23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刘军红    责任编辑: 张林

◆原油价格的变动往往通过投资结构的改变,直接左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利权关系,进而对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深刻影响。

围绕原油价格的角力堪称一场石油政治博弈。

◆不能忽视的是,美国产页岩油品质几乎与德克萨斯油品一致,属于超轻质原油,形成高品质、低价格的新行情,对油指构成压制。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各国汇率与进口物价互为表里,油价下跌引起的进口价格下降,对于不同结构的经济体而言,或将面临一场新的货币竞争局面。如日本更有条件促进日元贬值,无疑将加大亚洲各国汇率政策的难度。

世界经济格局恐将呈现新一轮力量的重新分布。

全球三大油指全线下跌,不仅引起世界投资结构的急剧调整,也令各国政界高度警觉,世界经济增长态势或将进一步裂变。

美国金融危机后,各国均将复苏经济作为核心政治目标,并将争取有力的经济增长态势视为捍卫政治权力、展开国际政治博弈的基本手段。鉴于全球原油在产出与消费上存在地理分布不均衡的特性,原油价格的变动往往通过投资结构的改变,直接左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利权关系,进而对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深刻影响。围绕原油价格的角力堪称一场石油政治博弈。

本轮下跌由长、中、短期复合因素共同构成

从长期看,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国普遍崛起,共同走入工业化进程,世界能源资源需求上升,油价上扬,从1999年的每桶9美元跃至2008年上半期的147美元,上涨15.5倍,超过了石油危机时期的上涨幅度。经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的调整,全球石油行情事实上迎来了“100美元时代”。如果考虑其间地缘政治和金融等变动因素,国际市场基本认定90-125美元为合理价位。

但2012年以后,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转弱,呈现“周期分化”特征。一方面,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新兴经济体增势趋弱,增速下滑,且部分国家表现脆弱结构,呈现分化倾向。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表现复苏周期不一致倾向,如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而日欧经济相对疲弱,尤其是欧洲经济呈现通货紧缩隐忧。由此导致世界经济需求不足,对能源资源乃至粮食需求相应下滑。如近三年来,全球粮油矿等大宗商品价格平均下滑15%到45%左右。这是导致近期油价下滑的基础原因。

从中期看,美国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权推行能源自主战略,形成“页岩气革命”,伴生“页岩油”产量上升。今年以来,美国自产原油量与进口量持平,原油库存持续增加,对世界原油供给形成强烈抑制效果。另一方面,气候环境日益受到重视背景下,各种替代能源、节能设备,如电动汽车不断涌现,石油需求进一步下降,构成全球供需关系的“新失衡”。

在此,不能忽视的是,美国产页岩油品质几乎与德克萨斯油品一致,属于超轻质原油,特别是随着西部新油区与墨西哥湾的输油管道打通,美国中西部产页岩油直接并入WTI交易板块,形成了高品质、低价格的新行情。如此,对北海布兰特和迪拜两大油指构成压制效果,导致全球价格指标下滑。

从短期看,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事实上在2014年7月1日部分启动,限制正规金融机构直接介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原来养老基金等金融巨鳄盘踞石油市场的局面不再,对冲基金成为石油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对冲基金向来嗅觉敏锐,来去匆匆。而年初以来,美联储减量经营,形成提前加息的市场预期,美元流动性紧缺,对冲基金转战股市和债市,导致石油期货市场资金抽逃,做空订单蓄积。这是石油价格快速下跌的金融动因。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不减产,则进一步加剧了油价下跌态势。

各国汇率与进口物价互为表里,石油之后,新的货币竞争之局。

从油价下跌的影响看,石油纯输出国与纯进口国,以及不同产业对油价下跌的反应不同。

首先,对于原油进口依赖度高的国家而言,油价下跌无异于坐收“油价补贴好处”,而对于原油净出口方而言,则面临石油收入锐减,甚至财政破产的风险。如据IMF统计,日本原油进口占GDP比例为-3.3%、美国为-1.9%,印度和菲律宾为-5.2%,中国为-2.8%、印尼为-2.2%。油价下跌,无疑对这些石油纯进口国而言,有利于降低国内生产、生活成本,促进消费,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利好消息。而对于净出口国而言,如越南出口占比达4.0%,俄罗斯达14.1%,油价下跌成为打击经济增长的因素。

其次,即便是同属于原油出口国,鉴于不同国家的产油成本不同,其可接受的出口价格不一,油价下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据德意志银行估算,2014年中东主要产油国的财政均衡价格(布兰特油价)在99.2美元到71.3美元之间,而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在162美元到100.1美元之间。目前北海布兰特油价已经跌至70.15美元,显然,几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产油国均面临财政困难局面。尤其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0%来源于石油出口,而其财政均衡价格为乌拉尔油96美元/桶,眼下已跌至70美元,俄罗斯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持续下去必将面临财政困境。由此,俄罗斯的股价、汇价双跌,卢布对美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49.79卢布,再次刷新历史新低。

其三,从产业上看,油价下跌对航空、海运以及化工、制造业等有利。如日本的两大航空公司内定油价均线为105美元/桶左右,即使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80美元,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其收益也将增加40亿-70亿日元。而日本的三大海运公司也因此意外获益60亿-78亿日元。但作为石油销售企业的日本石油公司因油价跌破了其库存建仓价,导致额外损失近700亿日元。特别是危机后,日本综合商社在高油价期间在全球大规模并购资源能源权益,导致投资过剩型估值损失,如住友商社在北美的页岩气投资就发生近2500亿日元的估值损失,由此其背后的银行资产不良化也是不能忽视的。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各国汇率与进口物价互为表里,油价下跌引起的进口价格下降,对于不同结构的经济体而言,或将面临一场新的货币竞争局面。如日本更有条件促进日元贬值,无疑将加大亚洲各国汇率政策的难度。而俄罗斯等产油国将不得不面临新的货币贬值风险。

显然,在世界经济周期分化,经济基础各异的背景下,油价下跌持续化,必将加剧世界经济的增长态势分化,由此将改变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世界经济格局恐将呈现新一轮力量的重新分布。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评 论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