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陈向阳:2015年国际形势展望

发布时间: 2015-02-25 14:18:23    来源: 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    作者: 陈向阳    责任编辑: 张林

过去的2014年可谓“多事之秋”,其动荡多变的背后是国际秩序“新陈代谢”的失序无序。刚刚开始的2015年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2014年国际形势的“不消停”,而二战结束与联合国成立70周年还将进一步令各方聚焦“战后国际秩序”,秩序之争更趋复杂激烈,中国大外交值得期许。

一、“老问题”与既有危机延续延烧,凸显国际秩序更替紊乱、“代谢失调”

其一,乌克兰危机冲击东欧稳定,美欧与俄罗斯继续角力。西方挟“冷战胜利”余威,对俄挤压得寸进尺,于2014年初策划乌“新颜色革命”得手,一举颠覆乌合法政权,结果招致俄强力反击。与此同时,西方制裁升级及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导致俄经济陷入困境,“硬汉”普京“压力山大”。

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升格为现阶段大国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引发世人对“新冷战”的担忧。乌波罗申科政府与东部分裂势力、西方与俄之间的对抗冲突呈现长期化。

其二,中东大乱局难有好转,美国被迫“重返”中东和反恐。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势不两立,不排除双方重燃战火;“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陷入民兵混战与军阀割据;叙利亚所谓“内战”僵持不下,多方长年混战造成无辜平民重大伤亡与严重难民危机,西方扶持反政府武装颠覆主权国家的恶果不断显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浑水摸鱼、趁乱坐大,迫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首次重新军事介入伊拉克,纠集新的“反恐联盟”,对该组织在伊拉克与叙利亚的目标展开“定点空袭”;由于主要当事方美、伊两国互有需求,伊朗核问题谈判有望达成全面协议,但双方讨价还价仍将复杂。

其三,亚太安全环境充满变数,逆流暗涌,危机“潜伏”。阿富汗总统选举经过两轮才“搞定”,美国与阿签署“驻军协定”,在2014年底撤走作战人员后仍将留驻上万人的“支援部队”,“塔利班”乘虚而入、卷土重来,阿政局难安;日本首相安倍提前举行并赢得众议院选举,顽固走右倾化路线,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加速修改和平宪法,继续拉帮结派以对抗中国;南海仍不消停,美国极力搅局,菲律宾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给国际海洋法法庭仲裁,“恶人先告状”企图陷中国于不义;美日韩强化三边安全合作,朝鲜半岛酝酿变局。

其四,埃博拉疫情有望趋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多国,并迅速演变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迄今已造成8000多人死亡。中国政府雪中送炭,共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提供总价值约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同西方“喊得多、落地少”形成鲜明对比。

其五,“透过表象看本质”,在当今世界危机频发的背后,是新旧国际秩序过渡期的失序无序。

习总书记2014年11月底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

“把脉”当今世界“多事之秋”,其根本症结在于世界、地区、有关国家等多个层面的秩序转换,属于秩序“新陈代谢”过渡期的失序、无序和“阵痛”。其中:中东在2011年“大变局”之后,多种矛盾错综复杂,地区秩序及“变天国家”内部秩序重建艰难,“伊斯兰国”坐大;东欧重新洗牌,俄不满“冷战后秩序”,对美国及其北约的一再挤压奋起反击,力图“收复失地”;亚太秩序“新陈代谢”,美国企图凭借同盟体系继续把持“主导权”,中国、东盟、印度等新兴力量崛起催生新秩序。

二、“特殊年份”伴随特定话题和“新情况”,各方重点围绕国际秩序重塑复杂博弈

首先,2015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围绕“战后国际秩序”何去何从的大国博弈势必升温,大国关系新演变成为重要“看点”。

“战后国际秩序”是基于二战之后世界新的力量对比,充分体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国际公理正义,以战胜国为首所建立起来的当代国际关系理念、规则、组织、机制的总称。

围绕“战后国际秩序”,三组大国关系引人注目:

中俄致力于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将相互“给力”、共同开展系列重要纪念活动。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互致新年贺电。习近平强调不断巩固和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维护国际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表示愿同普京一道努力,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程度,加快合作步伐,特别是共同办好二战胜利7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保持两国关系高水平运行。普京也表示愿就落实双边战略合作项目、应对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继续与中方共同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日进行“新持久战”,中国当仁不让、据理力争。针对日本当局固执修改战后和平宪法与“转守为攻”的军事取向,中国将以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联合有关国家,共同抵制日本右倾化,坚决捍卫自身正当权益。

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一方面,双方在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大方向上存在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谋求世界霸权与亚太主导权的私心,竭力防范中国,纵容与利用日本以制衡中国,因而不断为日本“松绑”,其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立场并不坚定。

其次,围绕重点领域的全球治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西方老牌大国与非西方新兴大国之间的“集群博弈”还会加剧。重点领域有四:一是2020年后的温室气体减排等“气候新秩序”,2015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将是高潮。二是网络空间规则,近期美国与朝鲜围绕索尼公司争议电影激烈斗法,某种程度的“网络战”已然开打。三是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美国将加快推进东、西两大洋经贸整合[西为“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东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企图再度主导全球大市场,而中国将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力求掌握对外经济主动权。四是国际能源格局重新“洗牌”,国际油价仍将延续跌势和维持低位。

再次,出人意料和防不胜防的“黑天鹅事件”也需提防。在2014年到2015年的岁末年初,世界各地重大事件接连不断,使世人无不忧虑公共安全问题。

三、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大外交“稳中求进”,积极引领周边及国际秩序新变革

首先,习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完善对外战略布局,为2015年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中国外交新布局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二是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扩大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三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四是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五是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合作共赢;六是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工作,做到弘义融利;七是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在新的“七个布局”之中,“周边排第一”体现了中国外交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后三个布局均属于对外工作的新发展,展现了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兼善天下的风范。

其次,优先经营“家门口”和“主场”,对周边主动塑造、趋利避害、迎难而上。一是妥善运筹中、美、邻“三方四边”博弈,兼顾中邻、中美、邻邻与美邻四对关系。既重视中美关系、美邻互动和美国因素;更重视中邻关系、邻邻互动和邻国因素,正视某些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与投机性。二是有的放矢,破解难题。东北亚方向预防日本右倾化新异动,关注朝鲜核问题;东南亚方向预防南海新风浪,关注缅甸大选,强化救援救灾合作;南亚方向关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安全局势,强化反恐合作,维护海外利益;中亚方向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关注政局新变化。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评 论

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