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以西方标准评判、建设中国智库是不可取的

发布时间: 2015-02-28 14:45:2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 廖书曼    责任编辑: 张林

“现在智库研究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唯西方论’,以建立在西方经济制度文化基础上的智库和标准来衡量、建设中国智库,是不可取的。”今天,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不久前,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肯定了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在全社会智库热之际,我们也需要对智库问题进行一些冷思考。”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智库》《中国智库》总编辑、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 资料图

智库研究和发展中的“唯西方论”是不可取的

“以建立在西方经济制度文化基础上的智库和标准来衡量中国智库,得出中国智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结论,认为应当按照西方智库的标准,尤其是按照独立于政府、党派等的标准来建设中国智库是不可取的。”于今说。

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世界上智库产业发达的国家,西方智库的研究能力令人称道,对政策的影响能力非常强。但在于今看来,智库建设和研究首先就要防止“飞来峰”。不能以西方智库建设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智库的发展状况,照搬西方智库发展模式。

“因此,智库建设和研究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不能矮化甚至抹杀中国智库建设的成就和贡献,要实事求是。既要指出问题,也要肯定成绩。” 于今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是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逐步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要尊重历史,扎根本国土壤,才能继续茁长成长。”

官方与非官方智库多元发展、百花齐放

据2011年《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智库起源于中国。我国古代的决策咨询制度是现代智库的源头,“稷下学宫”“门客”“师爷”“幕僚”等起到了智库的作用。“这些早期智库的人员来源、社会使命与独立人格的关系、维持运转的方法、影响决策者的方式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智库之源。”

于今认为,从世界智库发展模式来看,智库是多元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是要挤压传统官方智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非官方智库,而是要使其多元化发展,百花齐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在国家决策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智库—国务院参事室,作为高级智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接向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特殊情况下可以“直通车”方式向总理建言献策,影响政策制定和领导人决策。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智库发展之路

“要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推进多双边政策沟通、政治互信与合作。与西方智库相比较,我国智库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要通过个性来呈现,共性蕴含在个性之中。既强调共性,也注重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于今认为当前我国智库建设和研究过分注重共性,而忽略了个性的研究。

于今回顾了中国智库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包括内参模式、成果要报形式和新闻发布会形式,认为智库要突出中国特色必须将智库建设和研究与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协商民主制度、跨部门协调机制、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实验等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将我国智库置于转型期中国政策决策体系的宏观背景中,凸显中国智库特色。

“我国智库发展只有突出本土特色才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注重中国智库发展和研究的经验并不是要固步自封、唯我独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研究要在总结概括我国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西方智库发展的有益成果,走出一条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智库发展之路。”

评 论

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