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蔡昉:飞雁模式在中国可以转化成飞龙模式

发布时间: 2015-04-13 13:20:02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蔡昉    责任编辑: 张林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会议暨专题研讨会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分别出任理事会共同理事长。会议讨论通过《“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章程》,并发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立宣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会议上表示,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走向,能看到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国内、国际的大思路共同形成的战略。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到了什么样的转折点,首先要看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劳动力不再宽裕,工资成本上升时,整体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就上升了,相应的我们会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央把这个定义叫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抉择,就是我们未来会走什么样的路径。根据历史经验,我们会有几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欧洲、北美表现的那样,到了一定新的发展阶段,还能够保持技术创新,生产力进步,因此能够维持应有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后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还在继续创新,引领世界经济。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幸运,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到一定的阶段,跨越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接下来会更快,会出现一些政治上的错误,陷入到高收入陷阱,比如说日本。当然还有更糟糕的其他很多国家,比如拉美和南亚,长期处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里面——有些在中等偏上甚至中等偏下的收入国家,我们把它叫做中等收入陷阱。

蔡昉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些选择,一方面面对不同的命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主动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传统的东亚发展模式,叫飞雁模式,像一个大雁群一样。过去日本走在最前面,它靠劳动力进行产业发展出口导向,后来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就把相应的产业和投资转移到第二梯队的国家和地区——亚洲四小龙等。

接下来这些国家和地区,也经历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依次转向了东盟国家、中国的沿海地区。我们过去30多年,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的十几年里,充分利用了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实现我们比较优势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取得了高速发展。接下来中国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新常态的一种表现,就是经济增长减速了。

具体来说,我们很多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显著了,竞争能力不强了,因此看到很多产业被转移到周边国家,东盟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看上去传统的飞雁模式又在中国重现了,但是我们心有不甘。

首先是从沿海地区一下就飞到了邻近的其他国家,中间隔了我们自己的中西部地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第二,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国情完全可以改写传统的飞雁模式,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仅仅是指经济总量,还包括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更体现在巨大的区域差异上。

当沿海地区进入到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之后,有相当多的城市,甚至有些省份,按照现在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高出国家的收入状况了。但是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均收入水平偏低,技术相对落后,产业不发达,甚至人口剩余劳动力还存在。因此,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步把传统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投资转移这样的飞雁模式,扩展成国内版的飞雁模式,这里我们应该创造很多基础条件,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区域平衡战略,使中西部地区有更好的投资环境,终究有一天我们还要往外走,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在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阶段。

2020年以后,我们会大幅度地靠近中等偏上到高收入国家的边界口,跨入这个边界以后,中国整体就进入到更高的台阶。那时飞雁模式就要延伸出去,过去我们把飞雁模式拉长了,把它深入到沿海、中部、西部地区,变成一个梯度式的发展。今后进一步扩展,会变成一个中国区域战略和国际战略相结合的模式,因此飞雁模式在中国可以转化成飞龙模式,飞龙就是从沿海到内地再走出去。

蔡昉最后强调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当前有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需要,更要为未来未雨绸缪,创造必要的态度。过去人们只注重按照比较优势来重新配置生产能力,那么未来不仅要适应全球性的需要,也要适应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和大的规模和高收入的群体。因此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球发展战略,把产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两个资源,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综合配套战略。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