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研究

柯银斌:中国智库如何实现公共外交功能

发布时间: 2015-04-21 15:39:57    来源: 第五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    作者: 柯银斌    责任编辑: 张林

(文章由柯银斌在第五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上发言稿整理而成)

2009年9月份,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讲到了公共外交,10月份察哈尔学会成立。我们学会成立之前,定位叫做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到了今年,又赶上了新型智库的建设意见发表出来,我们又等来了新的智库发展机会,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我们学者一般讨论智库的四项功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今年两办文件中多了一项功能,叫做公共外交。把中国智库加了一项功能叫公共外交,这是创新。我想结合我们学会的一些点滴的经验探索,讲一讲中国的智库如何实现公共外交的功能。

第一,中国所有的智库都应该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但是不同研究领域的不同性质的智库,其所从事的公共外交的形式内容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党政下面的系统里面的智库,你要是做公共外交,就尽量多做一些政党外交或者政府外交;高校智库,以教育和留学生公共外交为主好一点,企业智库可以做企业公共外交、经济外交。察哈尔学会这种社会智库,可以多做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另外要提的一点是,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智库,我个人认为“天生”就是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因为研究的本身就是外交政策问题。其国际交流,国际化的活动都是属于公共外交范畴,这是我的一个解释。

第二,智库的公共外交应该以外国智库为目标受众,尤其是要重视相同或者相近研究领域之间智库的交流。周恩来总理讲到了一个外交的原则,兵对兵、将对将,卡尔教授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共同探讨了公共外交的经验,同行之间的交流效果更好,这个借用到智库交流里面起到这种作用。就是同类型的智库,研究范围比较一致或者接近的智库交流效果会更好一点。

第三,公共外交的内容应该以智库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发展经验为主,以智库的所在国的外交政策与文化价值观为辅。你交流这样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这样做起来效果就比较好。比如今年正月初五,我应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邀请,做了一场报告,题目叫“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实际上他们原来跟我们联系的人说你讲这个题目,你要讲察哈尔学会怎么发展的,通过这个研究推广过程,看出来中国公共外交实际发展情况。

到底智库的公共外交怎么做,我简单的做了一个归类,可能大概有五种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智库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问题,怎么翻译成外文。察哈尔学会公共外交的书翻译成韩文,其他只有英文摘要,我们英文作品还很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钱的问题。二是智库专家之间的人际交流,中外智库专家的一种工作交流,或者说引进海外的智库专家来做访问学者,或者向外国智库派访问学者,派人参加国际智库的对话,交往一些活动。我们目前没有做到引进外面的人到我们学会来做访问学者,往外国智库也没有派,我们主要是工作交流。2014年我在北京办公室就接待了12人次的外国智库的交流活动。第三,智库专家要到国际机构去任职。第四,要建立与外国智库的交流合作机制,比如联合主办国际会议,开展国际项目研究,在这方面察哈尔学会与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德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创办了公共外交国际论坛,现在已经开了三年,2015年第四年在柏林召开。最后一个方式,也是最重要、最困难的方式,就是要在海外设立你这个智库分支机构,在东道国开展研究。

针对中国的智库情况,我个人认为,要实现好公共外交的功能就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提高中国智库的公共外交行为主体意识;第二,要选择与你研究范围相关的智库为目标受众,以你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评估你的效果。

评 论

第五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