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行政体制改革系列分析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问卷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 2015-05-05 11:29:5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汪玉凯    责任编辑: 张林

编者按:

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要特征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展开,并取得重要成果。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机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连续四年发布“行政改革蓝皮书”,通过翔实的资料,具体的分析,既有专题研究,又结合地方实践案例,从多角度对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中国网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推出《行政体制改革系列分析》文章,摘编并发布《行政改革蓝皮书(2014-2015)》中的核心观点,共计27篇。本系列文章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为主题,系统跟踪和总结了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成就和问题,并围绕地方治理创新等实践议题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

汪玉凯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袁启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内参》副主编)、张舒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改革内参》编辑)、沈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等参与了本问卷的制订、调研等工作。

对于国务院推进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地方治理,社会各界究竟如何评价,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期望,下一步的改革要注重什么,本问卷调查通过对全国不同类型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社会普通民众,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为了了解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等对以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看法,《行政改革蓝皮书》课题组从2014年5月开始历经2个多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出500多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共465份。

从被调查对象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治理创新的总体判断看,整体上还是持较为乐观态度的。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对中央提出2014年地方行政体制改革要在年内完成这一个大目标,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示出较强的信心,认为会如期完成和不应一刀切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874%,只有127%的人认为执行会“慢半拍”,甚至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要寄予太大期望”。

(一)社会对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期望是什么?

了解公众对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期望,是准确评价本轮地方行政改革的前提。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共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针对普通公民的,如“对地方政府改革而言,你认为普通民众最大的期望是什么?”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民生以及公共政策公平正义的两个选项高度关注,超过了50%。而这方面的问题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又与政府的部门利益以及腐败等行为有直接关联,两者加起来也达到344%。这个调查结果与我们平时对社会的实际感觉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个问题是针对企业的,如“在地方行政改革中,企业最希望得到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第一选项不是过多的行政审批事项,也不是对企业过多的收费等,而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把政府职能转向“维护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秩序、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极端重要性。

(二)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及社会活力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里?

为了了解被调查者对地方政府改革阻力的认知,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计了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有关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二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会不会出现由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或者应付等导致“中梗阻”现象。

调查显示,以往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客观上为本轮改革的推进设置了障碍,尽管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明确提出未来的改革仍然要以经济体制改革来牵引、为重点,但实际上,其他各方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如果离开政府改革的推进都很难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三)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承接好中央简政放权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吗?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也考验地方政府的能力。其中最大的担忧就在于地方政府特别是广大地方公职人员究竟有没有能力承接好中央简政放权后的职责,对经济社会实施有效的治理。

调查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基层公务员这个群体的行为复杂性和形象的不稳定性,如何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执行力,特别是规范其执法行为,仍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我们传统的这套社会管理方法、手段乃至思维,确实需要反思和改进,因为当绝大多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地方政府党政公务人员以及基层人员,都不认可这样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时候,就说明这方面的问题是何等严重。

(四)构建权力清单能够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吗?

提高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本轮行政体制改革中,在简政放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政府各个部门构建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是一个显著特征。

在回答“现在各部门、各地方都在按照中央要求晒权力清单、亮权力家底。调查表示,对于这样的改革,包括公务人员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内,不是看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做出了什么承诺,而是实际上落实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我国的公务人员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都是公务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而是与复杂的执法环境、上级行政机关和领导的作风等也有直接的关系。在目前中国政府行政运作中,还存在诸多脱离实际、用人不正之风等的环境下,对基层公务人员的苦衷也许局外人很难真正理解。这说明整体上改善基层从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五)“放管结合”的难点在哪里?

以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无疑是本轮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特点和亮点。这是更好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条件,政府只有在“市场决定”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权力下放、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决不意味着可以一放了之,而是要在为市场、社会、企业松绑之后,还不能造成政府监管的缺位,出现混乱。因此,如何实现“管放平衡”,防止“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就成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成为改革的难点。

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目前的情况下,改革的着力点还应该放在简政放权上,而不是过多担忧“一放就乱”,因为随着相关配套改革的深入,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不动产登记制度等的出台,都可以对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的干预提供新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看好地方政府通过机构改革和整合来克服政出多门、多头审批的人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不抱希望”,甚至认为是“换汤不换药”。这说明相当多的人对本次地方机构调整和审批制度改革还有相当的保留。

(六)电子政务真能推动政府治理方式创新吗?

推进政务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是这些年来我国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提出要用政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各级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地方都把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推动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党政官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社区群众是如何评价电子政务的?

整体上看,被调查者中的多数人虽然是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或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毕竟,民营企业家以及社区人员相对较少,多数人应该是电子政务的实际操作者和实践者,但从调查结果看,对其价值有明确认识的人并不占明显优势。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许多地方的电子政务系统构建确实存在一些注重形式、缺乏实际应用的问题,电子政务主要对内部提供网上办公等方面的应用,对广大民众的服务、对企业的服务整体上还没有真正运作起来,特别是面向民生的应用系统太少,存在严重的资源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互联互通难等方面的问题,普通百姓感觉还不明显。二是我们的电子政务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如何与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寻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只有这样,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方面才能真正派上更大用场。这一点尤其值得地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注意。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