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研究之伊朗

发布时间: 2015-05-06 08:29:51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尹继武 高强    责任编辑: 张林

四、中伊经贸关系

自中伊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往来频繁,目前中国也已成为伊朗在全球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根据中国商务部《2014年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之伊朗》报告,2013年中伊双边贸易额为395.42亿美元,其中,中国从伊朗进口253.94亿美元,向伊朗出口141.48亿美元。而伊朗官方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1-2012财年,伊朗从中国进口商品占总进口的12%,向中国出口占总出口的16%(见表五、表六)。

表五:伊朗从各国进口占总进口额百分比(2011-2012)

表六:伊朗向各国出口占总出口额百分比(2011-2012)

表五、表六资料来源:伊朗国家统计局

原油是中国从伊朗进口的第一大商品。伊朗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占中国原油总进口约10%。除此之外,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其他商品有矿石、初级塑材、农副产品等。中国对伊朗出口的商品主要为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化工、轻纺产品等。在投资方面,2013年中国对伊朗直接投资额达7.45亿美元。主要投资项目为工业和基础设施工程。日益全球化的经济贸易使两国经济互补性日益增强,也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伊朗目前的投资环境并不乐观,但也存在积极因素。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营商环境报告》,伊朗在参与评估的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0位,这与伊朗深陷核危机带来的经济制裁导致经济运行遇到阻力不无关系。然而,报告也显示伊朗的营商环境较上一年已经有所改善,且新一轮的核谈判有望最终达成协议,伊朗或将能逐步摆脱经济制裁,从新步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五、伊朗投资政治风险分析

尽管伊朗投资环境有望逐步改善,但近几年来伊朗国内局势中的不稳定因素始终未能彻底消除,对伊朗的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主要的投资风险包括:伊朗核问题、伊朗国内的制度体系、能源投资、伊朗国内政局动荡等因素。

伊朗核问题是伊朗投资环境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目前虽然“6+1”核谈判有所进展,但依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结果。在此之前,联合国和西方大国会继续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这给中伊经贸往来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阻力。经济制裁使得贸易和投资活动难以成规模的展开。多重制裁也使得伊朗的是商业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伊朗国内制度体系严格,这也给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伊朗有着严格的雇佣外籍员工的条例,且程序繁杂。此外,伊朗并非成熟经济体,国内绝大部分生活物资、生产资料、消费品等都受到政府价格管制,一旦遭遇市场动荡,企业欲调整物价,须事先获得政府批准。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伊朗本地融资较难,成本很高。伊朗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也不高,且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伊朗的能源产业引进外资是通过回购合同(buy-back)的方式进行。虽然多年的实践经验让合同内容逐渐清晰化,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成分,容易引起投资者与伊朗方的争议。此外,相比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伊朗的政策对外来投资者限制较多,使外来投资很难成规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中石化与伊朗达成了一项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中石化以回购方式参与开发亚达瓦兰油田(Ya-davaran)。2007年,投资金额却陡然缩水至20亿美元,而这一缩水的开发计划也直到2009年才得到伊朗政府批准。近些年由于伊朗经济停滞,因此降低了外来投资的门槛。然而随着伊朗经济的恢复以及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伊朗在重要能源开发上可能会进一步实现自主化,外来投资的潜力也会因此降低。

伊朗国内保守派和改革派矛盾冲突不断。2009年6月保守派领袖艾哈迈德·内贾德在第十届总统大选上成功连任,使两派的斗争达到了伊斯兰革命以来的顶峰,大型示威游行活动以及暴力冲突事件频发。每一次选举过程都会让两派的矛盾日益尖锐。而目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年事已高,这也进一步加深了未来伊朗政局的不稳定性。

总体上来说,伊朗的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但是相对于中东其他地区而言,伊朗政局相对稳定,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在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上,伊朗不存在对中资企业政策上的差别性待遇,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因此,在现有的双边贸易下,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机械制造和农业等方面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

   上一页   1   2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