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王文:美国应该看到中国四大力量的巨大共识

发布时间: 2015-05-08 09:36:5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张林    责任编辑: 张林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当地时间6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开幕。中美两国33位知名学者、智库专家和资深外交家在论坛上探讨中国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王文:美国应该看到中国各层力量达成的巨大共识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推进中美关系的三大重点,一是加强沟通交流,二是促进合作,三是减少麻烦。凡是有利于为两国关系注入正能量的,都要做“加法”;反之,都要做“减法”。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应增强互信,减少对彼此的负面思维。加强了解、促进沟通、寻求共识要靠两国政府的努力,同时也是代表着精英知识力量的智库面临的历史任务。作为中国新型智库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将中国声音传递出去。

在本次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王文分享了他对中国智库、媒体和财富精英的三点认识:

第一,智库、媒体的结合,正在推动决策机制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王文认为,人大重阳有一个优势,就是充分进行思想传播,这也与他的媒体工作经验相关。两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智库的重要性,也更频繁地邀请智库学者进入中南海讲课、讨论问题。本届政府比过去更善于运用与采纳来自专业政策研究者的建议。

为此,过去两年,中国大约成立了200家左右新智库,或原有研究机构的“智库转型”。智库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力量,尽量这种力量还要继续大一些。

第二,是关于媒体的变化。2009年,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2.0时代。所谓互联网2.0,就是出现了许多交互性的网络工具。比如,微博,即推特在中国的升级版,成为中国信息传播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多年以来流行的微博反腐,就是政治例证。

2013年,中国进入微信时代。微信比微博更有浸透力,更具有精英化的力量。目前,微信用户已超过5亿,覆盖中国大多数精英群。他们相互组群,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而汇总民意,使高层倾听民意、民意传达给高层的途径,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清晰。

如果说微博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制衡力量,那么,微信更像是上下互动的一种传导渠道。在微信时代,中国决策者与民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无障碍化,“六维社会关系理论”在微信空间里已失效。

人们常常发现,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词语,过段时间习近平主席或其他国家领导人可能就会在公开场合使用,这说明决策者对社会情况相当了解。

与此同时,官方媒体网络化的趋势,以及政府对自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娴熟。人民日报的下属网站人民网上市,股价三年涨了好几倍;“学习小组”等官方微信号的具大影响力,几乎引导了整个社会舆论。

第三,财富精英日益成为拥护社会稳定与发展、进入国家建设的正能量。现在,中国社会正在掀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创新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创客咖啡馆、创新孵化工厂,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新亿万富翁,他们相当一部分都是年轻的80后,或90后。这样的新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鼓励创新,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中国国内亿万富翁的榜样作用。

现在,阿里巴巴的马云、小米的雷军,还有许多财富新贵,都是中国年轻一代的崇拜对象,而前者也正在推动中国社会风气的改良。

目前,主张廉洁与政务简化的“八项规定”,正在成为全民支持的戒律;“奔跑吧兄弟”是一档主题团结、健康的节目,正在成为收视率最高的娱乐节目。种种现象都说明,中国社会风气的去浊扬清,正在成为政治“新常态”。

基于这三点的认识,王文认为:

第一,当前,知识力量、社会力量和财富力量这三大力量与政治力量想要推动的目标与大方向是吻合的,彼此实现了巨大的共识:那就是推动国家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等等。

第二,目前美国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认识,仍然脱节于中国政治发展现实。3月初出现的“中国崩溃论”只是这种脱节的一个折射。更重要的是,美国对华政治探索,始终没有摆脱“美国模式主义”的影响,从美国作为全球政治发展的样板与标尺,衡量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非常简单化,只有“民主”与“不民主”两个选项。

换句话说,“历史终结论”提出时的弗兰西斯•福山已经不在了,但“历史终结论”还在。美国主流社会仍然对自身的政治体制深以为傲,对他国政治发展保留着长期的道德优越感。

第三,美国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希望美国能够看到中国的优点,有不少也值得美国学习。

当然,目前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反腐、经济增速下滑、环境污染等等,目前的改革比1990年代初更难。但整体上,中国政治发展仍然在有力地推动目前的社会转型,延续国家发展。

正如王文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中国崩溃论的崩溃”所说,美国思想界大可不必再揣测中国什么时候崩溃,而是要认识到中国的进步,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这样,中美两国才能团结起来应对全球的各种挑战。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