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总第9期上)

发布时间: 2015-05-25 08:49:03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林

编者按:中国网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报告,报告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录编译,内容涵盖国际各大智库对涉及中国、美国对外关系、日本问题以及涉及世界各重要区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5年第6期,总第9期(上)

‍一、对华研究

美国兰德公司:中国拓展对非关系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4.22)

虽然近年来,中国对非贸易的发展使得中美在非的商业竞争进一步激化。但长远看来,保持中美在非洲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作者建议,美国应该保持高瞻远瞩的姿态,就一些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利益问题展开接触。这些共同的利益包括:增加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打击暴力极端主义、致力于非洲大陆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总的来说,在非洲安全问题上美国应寻求机会与中国开展合作,避免将两国低水平的竞争关系上升至双边战略紧张局面,因为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并非是对美国利益的战略威胁。(罗烨摘译)

美国卡托研究所:中国自由贸易并不是对美国自由贸易的威胁(4.22)

关于TPP的争议甚嚣尘上,许多专家认为组织这一揽子协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中国在本地区经济中一家独大。实际上,贸易协定运行的机制与彼此之间的联系,远远不同于上述争论。自由贸易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共享性。如果中国引领的贸易协定能帮助亚洲发展经济,美国也能从中受益。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谈判主要是2012年开始启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其与TPP看似存在竞争关系,实则并不是TPP的威胁。实际上,两者的存在休戚相关。因此,美国人不应该对这一动议心怀戒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追求自由贸易对于美国价值观来说并不是坏事,而且RCEP尚未进入到落实阶段,具体细节还有待观察。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贸易协定与已知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并无根本性区别。中国也在争取开放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另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中美两国对于贸易治理的看法不尽相同,中国的RCEP并没有要求参与方执行一致的贸易标准。而反过来讲,美国主导的贸易协定也不是尽可能促进贸易繁荣,相反却带有利益集团的压力。除此之外,美国反感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也带有外交层面的考虑。认为这也是与中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分在意对外政策可能会有损经济利益。综上所述,中美两国不应该拘泥于TPP和RCEP的区别,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全球视角上,发展自由贸易。(陈宇慧)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贸易体系的力量更迭(5.07)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崛起,意味着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国际贸易条款需要做出相应改变,原有“南北贸易”以及“中心与边缘贸易”的格局将向“南南贸易”方向转变。(张亮摘译)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美国会否为了台湾与大陆一战?(5.05)

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整体国力的增长,在台湾问题上开战会使得美国承担和中国等量的风险,因此美国必须慎重考虑。(方若冰摘译)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中国该学做亚投行领导者了(5.05)

在亚投行外交获得成功之际,一系列新的问题浮现,亚投行使用的货币、官方语言、与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方式、处理坏账的办法等都会成为中国的难题。(方若冰摘译)

二、美国对外关系研究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重塑美国与古巴的关系(5.05)

自从去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解除敌对状态后,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就逐渐回暖。在教皇方济各的斡旋以及双方长达18个月的秘密谈判下,双方同意互相释放政治犯、重建外交关系。两国关系的重塑趋势也受到大部分加勒比地区、拉美地区以及美国民众的支持。(张亮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加强美印关系(4.28)

对美国来说,美国从印度的发展中获益。特别是一个自信、改革的印度对于全球增长,促进市场经济,维护全球共识和维持亚太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印度方面希望美国帮助其实现经济目标。不仅是莫迪,之前的印度领导人都希望能够通过美国提升其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和经济战略地位。

美印合作已不新鲜,但进入21世纪,双方的合作变得明确而具体。双方的主要挑战在于能否从地区层面找到更广泛的共同利益。首先,就经济层面而言,美印需要协调各自的贸易协定。美国支持的TPP,印度并不在其中。而东盟支持的RCEP并不包括美国,却包括中国。第二,印度需处理好与美国其他盟友及安全伙伴之间的关系。第三,虽然印美两国军事演习的频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但是两国缺乏联合的应急计划。第四,在东亚,美印应该在金融稳定、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增加基础性合作。

总之,美印亚洲合作的挑战更多在于印度的经济选择而非其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发展。如果印度继续改革,并且保证7%—8%的增长,那么市场的力量将驱使印度继续亲近美国和亚太地区。如果无法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那么印度就很难维持与美国在太平洋保持合作的动力。(洪叶摘译)

美国兰德公司:静观其变——论美国对伊政策(4.20)

伊核框架协议的签订给阻止伊朗进一步发展核武器带来很大希望。但有批评家认为,这一协议的签订不会改变伊朗国内政治生态及其在中东的政策,他们甚至对伊朗将变得更加强大(国际社会减轻对伊制裁促使更多资本和资源流向伊朗)表示了担忧。但本文认为,我们不应该期待奇迹会骤然诞生,因为伊朗的政治系统不会如此容易地发生变化。伊朗和美国都应该耐心等待,不可操之过急。(罗烨摘译)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美国在北极理事会的领导地位及其未来(4.22)

2015年4月24—25日,美国将对其未来两年在北极理事会的主席地位进行预估,目前北极理事会的发展正处于困难期。在历经了五年的发展后,北极地区的合作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而处于危险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乌克兰紧张局势在未来两年能有所缓解,北极地区特别是北极理事会有可能成为俄罗斯重塑与西方关系的重要平台。否则,美国需要寻找一个更完善的机制,推动北极地区的发展。(罗烨摘译)

三、日本问题研究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安倍访美成果颇丰(5.04)

上周,安倍对美国事访问规格顶尖,取得了积极成效,再次印证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及美日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的一致立场。两国还共同提倡全政府范围的同盟合作,并再次确认了美国在日本长期驻在的承诺。对奥巴马重申去年关于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的声明,安倍感到尤其高兴。

安倍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也受到了各方关注,他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则充满了个人色彩。他表示了“深深的忏悔”,向二战期间死去的所有美国亡魂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永恒的哀悼。他并没有表示道歉,但是他注意到日本的“行为曾给亚洲国家人民造成痛苦,我们对此不能回避。”他还明确表示“赞成历任内阁的立场”,即意指不会变更村山谈话和河野声明。

安倍此行的三个潜在误区在于:1、并没有过多着墨于美日韩三边关系,他也错过了将2013年发布的《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中关于将韩国作为潜在战略伙伴的条款向实质推进的大好时机。2、安倍演讲的内容会不会在国内被他本人和幕僚借由语言差异解释或者删改为另一番含义呢?3、这次访问将会提升美日同盟的重要性抑或只是昙花一现?只有美日共同声明变为现实,安倍所做的所有努力才有意义。(陈宇慧摘译)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安倍“愉快”的美国之行(5.05)

作者认为,某种程度上,安倍上周的美国之旅达到了预期成效,很可能促成新版美日防卫指针的新进展。然而,安倍对慰安妇问题的说辞,引起了中韩两国的愤怒,在日本国内也没有得到好的反响。至于美日同盟的强化,则需要日后美日两国领导人,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方若冰摘译)

四、欧洲研究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英日安全合作(4.23)

本文为英国大选系列文章之一,旨在建议下届英国政府充分利用日本积极的防务政策,加深英日安全合作。

过去三年中,日本政府采取了更为自信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建设性地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日本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为英日两国发展更为积极的安全伙伴关系提供了机遇。以往,两国间的合作较为零碎和低调,如今英国政府应当推进英日两国更为紧密的安全关系,特别是在国防科技研究、反恐训练、危机管理、情报共享以及维和与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

两国的诸多共性促使它们走到一起。例如,同为经济发达国家、分享共同的政治价值观、都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样面临复杂的安全挑战、都拥有丰富的海外发展援助经验等。除此之外,英国在亚洲拥有大量的贸易和投资利益,因此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安全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国的崛起、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恐怖主义和海盗的威胁等都对该地区的稳定带来极大风险。然而,英国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有限,加之国防预算缩减,因此与日本开展合作将会带来良好的收益。(赵建伟摘译)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英国正在退出世界?(5.01)

英国即将在5月7日进行大选,这场选举将决定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然而英国内政却处于混乱之中。第三方政党,如英国独立党和苏格兰国民党,正在打破英国的势力平衡,托利党人和工党正面临着变数。英国并不是申根国家,和欧洲大陆关系冷淡,作者剖析了英国独立于世外的原因。(方若冰摘译)

美国兰德公司:伦敦来信(4.21)

纵观英国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出其杀伐决断的睿智和果敢,但同时,由于国内的政治局势,其外交政策也存在着双面性,与其不断发展的外贸相比,其外交政策则显得软弱无力,国内各政治派系的争斗影响了英国的外交决策。(罗烨摘译)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斯洛伐克对俄政策的悖论——雷声大,雨点小(4.27)

在乌克兰东部冲突加剧的情况下,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乔(Robert Fico)确认将出席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庆典,表明斯洛伐克对俄罗斯的支持。我们发现,在斯俄关系中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菲乔表现出对俄的支持力度越大,其越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显然,斯洛伐克的行为举止与其政治目标并不一致。实际上,斯洛伐克应当利用乌克兰危机加快多元化的发展,并改变外交政策模式,平衡来自莫斯科和布鲁塞尔的影响。(赵建伟摘译)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乌克兰危机后的白俄罗斯(5.05)

随着欧洲东部局势的改变,欧盟应调整对白俄罗斯的政策,即从制裁转向重新接触。作者认为,过去四年来,欧盟对白俄罗斯的制裁政策并未起到积极效果。实际上,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感到不安,白俄罗斯已经采取谨慎措施培养本国民众的国家认同,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使得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的吸引力大大减少。白俄罗斯似乎也表现出了对西方开放的兴趣。鉴于此,欧盟必须抓住这次机会采取建设性手段,调整对白政策。

第一,欧盟需要注意的是白俄罗斯的领导层对深化政治改革并无兴趣。

第二,欧盟需要决定是否采取较为含蓄的方式,帮助白俄罗斯加强其国家地位,而不是在民主制方面抱有不现实之期望。

第三,欧盟应找到最佳的接触方式,加强白俄罗斯的独立性,增加白俄罗斯对西方的开放程度,以及促进其建立更独立的市民社会。(赵建伟摘译)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面对中东冲突,欧洲大有可为(4.23)

当前,中东动乱给该地区乃至欧洲的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欧盟可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冲突升级,并在某些情况下帮助该地区通过建设性的改革,促进冲突的和解。本报告阐述了欧洲政府面临的六大挑战,即中东内战、巴以和平进程停滞、外国士兵参战(如ISIS)、穆斯林世界分化、局部冲突地区化、独裁主义抬头,并针对不同的挑战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赵建伟摘译)

卡内基欧洲中心:欧盟在世界的定位?(4.28)

欧盟目前的国际目标还并不明确,有时表现出的是全球稳定的重要维护者,有时又表现出其视野未超出周边地区。

从欧盟最重要的几个外交政策工具在全球的使用情况来看,真正具有全球影响的是贸易。欧盟与加拿大,韩国等较远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协议比其与周边国家的协议更为深入。而从四种操作层面的工具来看,经济援助和制裁确实是全球层面的行动,但是确实这四种工具更集中地使用在周边地区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传统外交工具在2010-2014年间,主要被使用在巴尔干,欧洲,中东地区。特别是对非洲危机的关切体现了欧洲与非洲的密切关系。而从欧盟领导人的访问情况来看,一方面表现出对周边地区的关切,另一方面表现出与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密切联系。

欧盟是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其影响范围,一方面取决于其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成员对于共同外交政策的重视程度。在接下来的时间,欧盟的成员权重会不断下降,28个成员国将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维持游戏规则,保护共同利益。(洪叶摘译)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