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罗思义:“命运共同体”得世界人心

发布时间: 2015-06-02 10:33:01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罗思义    责任编辑: 张林

作者罗思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从作为中国首脑首次出访,到今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和万隆亚非峰会的重要演讲,习近平主席把对“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作为中国外交政策核心。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内“命运共同体”之说将在中国的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

“命运共同体”主张,相比竞争,各国将从合作中获得更大利益。这并不意味着竞争不存在,而是说,与合作相比,竞争处于次要地位。

这一论断的核心是经济因素。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开篇中指出:“劳动生产力的进步在于分工。”从国际上看,专注于自身拥有最多资源或技能的行业,彼此贸易和投资,而非自我独立,将会让一国实现更高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

例如,中国的优势在制造业,不在石油和天然气。而俄罗斯的优势则恰恰相反。对两国而言,中国出口工业品并进口俄罗斯的能源,而非彼此寻求自给自足,两国的生产将更高效。

因此,从基础经济学角度出发,“一加一可以大于二”。通过合作而非分离,各国可以实现共赢。这便创造出了“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彼此合作,各国才能实现更大的福祉。彼此合作所带来的互利将为克服地区冲突或将其最小化奠定基础。

中国的国际项目,如亚投行之所以获得了全球支持,就在于它们为所有参与者带去了益处,而不仅仅有利于其中某个国家。这样一来,各国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零和”。由于两国都从合作中获益,一国的收益便不再是另一国的损失。

从根本上来说,经济互联与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们的外交政策观点背道而驰。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经济的基础并不是劳动力合作分工,而是彼此竞争。一方获益,另一方必定受损,陷入“零和游戏”中。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不存在共赢合作,而是一方占据统治性地位。正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中所说,与中国的关系不应该是平等的,确保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应该成为美国21世纪大战略的核心目标。其目标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等级体系中的顶端地位。这一观点明显是“美国至上主义”。

“命运共同体”及中国的“共赢”将取代“美国至上主义”,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不会接受“劣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观念,他们渴望平等和互利。

第二,美国人民也不想要新保守主义。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5%的美国人希望美国能够与其他国家一起履行自身的职责,只有10%的人支持美国扮演卓越角色,还有12%的人支持孤立主义。

或许,美国人民有关“国家履行自身职责”的观念与“命运共同体”尚未形成统一话语。但鉴于这两个观念有着明显的相似度,二者应该不难找到共同点。

评 论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