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科学

发布时间: 2015-09-14 09:23:5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 央广网    责任编辑: 戴丽丽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著名经济学家夏斌与复旦大学教授韦森联合发起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思想中国论坛今天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等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围绕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当代经济学的困境、挑战与机遇展开研讨。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致信祝贺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成立,希望基金会类似美国经济学会、英国皇家经济学会,推动华人经济学家大力推进中国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

9月12日举行的首届思想中国论坛以“当代经济在中国”为主题展开探讨,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在题为《当代经济学的困境、挑战与机遇》的发言中指出,世界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按发达国家经济理论发展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超越。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看来错误的经济发展理论发展却成功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主流理论,却普遍遭遇经济崩溃、发展危机的频率比过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更高,导致出现迷失的二十年。中国、越南等按照渐进、转轨理论走出一条成功发展经济路子。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理论也经历了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等多种思潮不断变迁,不能简单照搬西方模式,中国经济学家不能满足做批评家。中国经济学家要沉下心来回到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回到亚当·斯密理论的方法论,针对问题的现象给予逻辑的解释。中国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决定于所要解决重要国家问题的重要性,根据中国现象作出解释会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扎根中国发展模式研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研究中国问题要抛弃现成西方国家经济学模式,按初生婴儿的眼光扎根中国基础研究,发现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

随着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经济溢出效应对国际经济影响巨大。与会专家Hans Michael Trautwein指出,国际经济学太碎片化,网络化效应越来越明显,研究中国特色经济学意义重大。

中国经过36年改革不再是贫穷国家,但不是富国,而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特色客观存在,要对其研究需要科学方法,中国政经关系、政商关系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蕴藏着巨大的理论创新空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在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学需要基于经验进行原始理论研究创新,中国经济研究应该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目前中国经济学论文不到世界经济学论文三分一,中国经济学理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相称,中国经济学理论正在经历范式转型。

面临全球日新月异的创新现象,学界却缺乏研究。许小年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学家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素材,应有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立场,不能受局限于世界西方主流理论潮流尤其民粹主义影响主宰,我们不能唯西方模式和数据而论。

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技术创新,货币制度传递机制不结合中国制度实际、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就会出现错误。许成钢教授认为,研究中国经济要重视中国历史与对外开放制度特点,既要认清过去制度的影响,又要认识从国外嫁接的制度设计理念。所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制度背后有完善的司法制度支持。

世界大国经济兴衰更迭之际,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9月8日首次发布《2015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报告显示,2014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IMF估计,2014年美国GDP是17.4万亿美元,而中国GDP为17.6万亿美元。中国PPP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已经成为全球第一。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比美国高出20%。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不代表中国是最富有的国家。中国人均GDP仍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目前的崛起仍未使其恢复鼎盛。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前列。

中国不仅应该成为全球经济中心,还应该成为全球思想中心。一直到1870年,中国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近150年来,中国才被欧洲和美国超越。1980年,中国GDP是美国的十分之一。长久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8%的增速,而同期美国经济年均增速为2.7%。这意味着,大约每七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就能翻一番。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是北京市民政局于2015年4月批复设立的一个公益性社团组织。基金会宗旨为: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科学。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以为理论经济学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使命,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资金主要用于学术活动、支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事项。

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介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接踵而至的世界经济衰退、以及当今世界的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现有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的教育,已遭到欧美大学生的抵制与抗议。特别是从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发展看,当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正处于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长周期时,正是人类思想最活跃的繁荣与创新时期,可以说,崛起的中国,既为21世纪理论经济学的升华提供了土壤,也为中国经济学人理论创新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的主要活动围绕本基金会“鼓励理论创新,繁荣经济科学”的宗旨,根据条件,准备逐年开展的活动有:

(1)每年评选 “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2)每年评选若干名“全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3)每年举办一次“思想中国”论坛,以中国为舞台,进行纯经济学理论的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4)以中国经济学人为主,刊载理论经济学创新的学术成果,向全球出版发行,宣传中国经济学人的经济思想;

(5)利用网络平台,激励与活跃中国经济学人日常频繁的学术交流等。

据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介绍,基金会已从海内外的著名大学中邀请了分别代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历史学派、发展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以及经济学思想史等方面的27位著名经济学教授组成了学术实力雄厚的学术委员会。

为了确保基金会学术奖项评选的学术权威性,学术委员会设顾问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对经济学奖项在学术委员会评选中产生分歧意见时,给予支持,学术顾问主要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担任。目前担任学术顾问的有: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Maskin)。

评 论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