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领军人物

王辉耀:发展创业教育,培育国际化创业型人才

发布时间: 2015-09-29 11:11:38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王辉耀    责任编辑: 王琳_观点

2015年9月23日,在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为了加强中美人文、教育交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在京举办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化高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政府代表、学者、商界人士共同研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并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研讨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开展国际化的创业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国内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吸引国际上优秀青年来中国创业;当前,是时机以创业教育为抓手,提高我国创业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创业水平较低,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较2008年的1%有着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创业率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提高大学生创业比例,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还可以为毕业生寻找实现价值的新路径。

其次,发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创业也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尤其是大学生创业风险很高。目前我国青年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创业教育包含的创业风险教育,创业技巧、创业精神、商业管理知识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创业成功率。

再次,国际化是目前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打造世界卓越的创业教育体系,将是留住本土优秀人才、吸引国际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人类历史上数次重大经济发展都与技术革命和创新创业分不开。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兴起带动了创业风潮涌动。也正是大众创业风潮兴起的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高校出现了创业教育。到2012年,每年有超过40万学生选修、将近9000名老师教授这方面的课程;全美约1250个"企业孵化器"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于大学中。

根据国际先进经验,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应该发展创业教育的阶段。

目前,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创业势头。中关村2014年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9000家,并且出现了高校大三学生休学创业的“21岁现象”。在大学生创业需求增加和政策鼓励下,创业教育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开始重视来华留学和吸引国际外来人才。如果能够构建国际化的创业教育环境,则可以对外国优秀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便已有高校开始举办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在9所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试点;2012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但是,我国创业教育依然处在 “初级”阶段。对于中国的创业教育,以下建议可能值得借鉴和改进。

首先,应鼓励高校与国际名校合办创业教育课程和项目。如在重点省份酌情创立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在全国开设推广创业课程;允许试点颁发创业文凭,吸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加入;政府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加大高校开办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吸引社会组织加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信息和实践机会。

其次,可创办中外合资创业大学。要实现创业人才的集中培养,单独设立“创业大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创业大学联通师资、教学、实习与实践,甚至早期风险投资,实现创业人才的“全链条”培育。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等的经验,应用科技型大学可以作为开办创业教育的主体。目前,我国青岛市已经开始建设应用科技型创业大学的实践。

最后,应中外联合培养更多创业教育教师人才。美国巴步森学院拥有世界级的创业教育教师,68%的专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还缺乏美国创业大学里的专业创业教育教师。这方面可以商学院师资力量为基础,从商学院选拔若干批教师人员,赴海外进修、培训,或直接与外国创业大学、创业学院、培训项目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创业教育高级教育人才。

总之,创新创业对于国家是发展之根,对于民族是振兴之要。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不仅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加强民族创新精神,激发国民的创造性。然而,创新创业的基础是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广创业教育,由此向全国其他地区辐射,将为进一步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带动并指导更多青年人成功创业,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