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网络安全秩序”论坛召开,要建立普遍价值观

发布时间: 2015-10-12 14:12:17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杨公振    责任编辑: 杨公振

中国网讯(记者 杨公振)1011日,第十三届清华国际安全论坛“国际网络安全秩”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孙学峰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空军副司令陈小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力研究员,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约研究员薛晓东,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等参加了会议。国内诸多网络安全方面研究学者出席,就此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致欢迎辞时提到,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一半以上发言的各国领导人在发言中都提到了“秩序”,但侧重和关注不同。他指出,欧洲国家关注“边界”,非洲国家关注“权力”,亚洲国家关注“海上安全”,关注网络安全的只有大国,尤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为网络安全关系到不仅是生活,还是发言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力研究员的发言主题是《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看当前网空安全形势》。他表示,国际战略竞争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上升到了新高度,今后数字鸿沟判断标准之一将是大数据技术的高低,因此,社会管理方式理念要升级,产业布局需要平衡,国家安全管理方式要改进。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空军副司令陈小工的发言主题是《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他强调,尽管各国都有主张,但由于网络空间是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国际社会尚未建立网络空间新秩序新法则,现实起作用的仍是“丛林法则”,即网络能力决定网络权力,而发达国家在网络能力上的指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往往垄断网络标准,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网络空间的权力优势。

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约研究员薛晓东的发言主题是《中美在网络空间的分歧与合作》。他认为,中美在网络空间的分歧有四个主要方面,一是网络自由、二是网络主权、三是网络监控与网络窃密、四是网络战与网络威慑。

阎学通在会议总结时表示,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网络安全秩序方面的影响力,一是要有技术,提供有效的实力支撑,二是要加强制定国际规范的外交能力,三是要加强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要有让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