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林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全局思考

发布时间: 2016-05-06 09:37:21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 林坚    责任编辑: 毅鸥

林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是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坚持和发展的“决策咨询制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智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代社会,智库对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决策的渗透越来越深,智库的社会地位也随之不断上升。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对智库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也就越高。为此,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为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现代智库的兴起

智库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西方学术界将1884年成立的英国费边社、1907年成立的美国罗素·塞奇基金会、1908年成立的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分别认定为英国、美国、德国最早的智库。学者们一般把1916年成立的政治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的前身)视为现代智库的起源,认为它是第一个专门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独立组织。兰德公司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智库机构。其实,20世纪初期是智库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政策研究机构,包括1910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1919年的胡佛研究所、1921年的对外关系委员会以及1927年的布鲁金斯学会。

一般认为,促使世界各国各类智库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策的民主化和权力的知识化。具体可归纳为:第一,智库是人类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的需要;第二,智库是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需要;第三,智库是政府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第四,智库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第五,智库是科技进步推动的结果。

此外,智库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教育发达,可以提供智库所需人才;二是思想、媒体开放,信息公开、透明;三是政党博弈、政权更替采用和平方式,不在位的智能人才可以拥有另一种生存状态;四是各阶层人士知晓科学决策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愿意使用“外脑”来处理某些问题;五是社会相关法制健全,可以保障智库的正当收益得以实现。从世界范围来看,智库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服务军事战略到参与国际关系研究与外交决策,再到提供综合性研究服务的发展过程。

“智库(Think Tank)”一词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研究机构中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政府愈发认识到了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统计学家等技术专家的知识和技术对政府决策的巨大助益。在此背景下,政府与智库签订合同,政府为智库提供大部分资金支持,智库在接受这些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帮助政府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智库得到了快速发展。如1948年出现的兰德公司,起初只是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一个附属部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智库,政府为其提供资金,而兰德公司为政府提供战略性的决策分析。“兰德(Rand)”的名称就是英文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poment)两个词的缩写。尽管政府依赖智库为其提供的专业知识,但政府同时也希望智库坚持自己的独立性,遵守严格的社会科学研究惯例。

到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政府决策对技术专家的依赖日益加重,智库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智库有“美国企业研究所”“胡佛研究所”“美国传统基金会”“当代研究所”“自由之家”“哈德森研究所”以及“教育事务研究所”等。智库拥有强大的专业资源,能够专注地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这是疲于应付日常大量文案工作的政府部门所缺少的。技术专家趁此时机进一步扩大在政府决策中的影响力,到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时期,这一智库发展趋势演化成了“技术专家治国”的局面。智库常常提出一些观点或者专家意见,形成推动解决公共问题的政策方案。在智库的推动下,“伟大社会”“向贫穷开战”等社会运动纷纷开展起来。

智库的价值定位和基本特质

美国著名智库研究专家安德鲁·里奇认为智库是“独立的、不以利益为基础、非营利性的政治组织”。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指出,智库是一个“思想工厂”,一所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同时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英国学者詹姆士等强调智库的社会组织职能,认为智库主要指从事于力图影响公共政策的多学科研究的独立组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在与政府、企业及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智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智库的价值定位

智库作为一种咨询研究机构,是以集体的智慧服务于决策的社会组织机构。智库主要依靠专家的意见和思想来获得外界力量的支持并影响政策的制定过程。有人把智库称为一国权力结构中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也有种说法认为媒体是国家的第四种权力,智库是第五种权力。

智库的实质是智囊团、思想库,其特点是以政策研究为己任、以影响公共政策和舆论为目的。智包括智慧、智力、智能,突出思想智慧,体现思想闪光;库是库存、储存,预先有很多的准备,需要什么就可以供给,它是思想库、资源库。智库以国家的公共政策和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决策咨询为服务的目标。智库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策产品为要旨,以服务科学决策为目的,以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重点,以成果应用转化和影响力为评价标准。

智库以影响政府的决策为首要目标。智库要在决策前参与,而不是对政策进行诠释,要有独立性。智库不是为了论证已有政策、决策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偏颇和错误,并提出具体的纠正意见。智库要敢于提出具有质疑性质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储备性政策”。智库很重要的功能是预警和纠错。当原有的理论不能解释新的现象、新的事实时,就产生了需要探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确立批判性思维,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批判分析。因此,要允许智库有多种声音,允许智库用多种渠道去发言、发声;但也不能放任不同意见和极端意见的泛滥,这就需要智库的评价体系;国家和社会发展有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鼓励智库主动提出问题,去建言献策。智库通过为决策部门提供智力产品,发挥对社会运行的思想影响。由此可见,智库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决策者进行决策时提供可信的信息资料、提供新的决策思路,保证决策的高效和正确;二是防止决策者的决策失误,起到纠错的特殊作用。

智库应着重发挥以下方面的作用:第一,现代“思想工厂”的影响作用,提供思想产品(理论、理念、公共知识等)。第二,提供政策咨询、政策建议的作用,提供系统的政策设计方案,充当决策者的“外脑”。第三,“第二轨道”的沟通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举办论坛、报告会、听证会等)。第四,人才“孵化器”的培训作用,储备人才资源。第五,引导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第六,拥有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作用。

智库的基本特质

决策咨询机构要发挥作用,首先要有独立性,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其次,要有担当意识,要有眼光、能力和责任心。由于历史及意识形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成立的民族国家对中心国存在智力依附关系。因而,要建立高质量的智库就需要消除智力依附。作为知识分子,尤其需要思考对国家民族发展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必须克服对他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智力依附”,既有世界眼光,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多学科、跨领域的决策咨询专家队伍,不断提升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

俞可平教授认为,智库应具备七个要素:(1)思想。产生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知识。(2)问题。善于发现现实中存在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真实问题,并做出令人信服的深刻分析,找到其深层原因。(3)责任。必须对社会发展担负起公共责任。(4)战略。着眼于长远的宏观的分析,善于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建议,弥补政府决策部门的不足。(5)人才。人才是智库的核心资产,要有领导人才和研究人才。(6)网络。拥有多元而通畅的合作网络,包括政府决策机构、学术研究部门、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互联网)和民间组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络是否足够强大和通畅。(7)特色。一个智库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应当扬长避短。纵观国内外的智库案例可以发现,所有成功的智库几乎都有各自的明显特色。这些特色包括研究的专长、影响的领域、价值的倾向、合作的伙伴和依靠的对象等等。

智库具有独立性,把独立研究作为运作的基本原则。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智库独立性的特点从组织属性、资金、观点等方面体现出来。

智库还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等特点。智库要明确可操作性需求,分析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发掘、解释和修正对研究对象的理解,提出实际可操作的方案。

智库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策产品为要旨,以服务科学决策为目的,以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重点,以成果应用转化和影响力为评价标准。

    智库的具体功效

提供决策咨询

决策和咨询,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决策,一般是指对重大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决策是领导、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形成某种方案、作出决定。决策,以实现目标为宗旨,以行动为取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决策分为不同层次,最高层次是战略决策。咨询原意是商议询问,作为科学术语,是指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委托方提供智力服务,以帮助解决问题的行为。

决策与咨询相联系古已有之,如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依靠具有谋略和特长的人才辅佐君王的做法,这种人被称为“士”。现代政府设立参事室,军队设置参谋部,就是从事咨询活动的机构。现代国家则越来越重视“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如各级各类政策研究机构以及各种咨询机构,等等。决策咨询机构应向“智库”转化,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建立、完善决策咨询的体制、机制,对政府的决策起到监督和咨询作用。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发挥咨询系统或称参谋系统、智囊系统的作用,即由相关的专家、学者组成咨询系统,根据现实条件,参照历史经验和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集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为科学决策提供方案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思想库在现代决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改进决策为目标,由多学科的研究人员构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及手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理顺决策者和决策咨询机构的关系。决策咨询的核心是知识和权力的关系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决策和思想库之间的关系理顺,这样才利于掌握知识的一方对政府的决策起到监督和咨询作用。领导是决策的主体,承担着责任,政府官员需要有对意见的识见能力。专家则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充当参谋和智囊的作用,既要帮忙又不能添乱;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越位;既要有正面加深的提议,也要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为领导决策提出建议、意见、方案,要有远见,包括战略决策、战术、策略。从各个方面去论证,如从法律、理论、科学技术、历史等方面。要提高决策的质量,第一要真,就是事实、真实的情况。第二要准,数据、数字各个方面要准。第三要精,提的意见精炼、简明扼要。多方了解情况,研究事物本身的内在的本质性的规律,进行比较判断。第四是建议不越位,意见要到位,观点适当超前。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类型既有长期的战略决策,同时还有局部、某项事情的一个决策,还有具体的、临时的,事情突变,需要决断。决策以后,去调查,用事实督促检查,在督促检查中发现问题,再反馈,不越位,还得到位。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运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着眼未来和全局,针对决策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战略规划,加强决策咨询机构服务决策功能的发挥,以支撑决策、服务决策,建设高水准、高效能的智库。社会科学具有决策咨询功能,表现在它为决策者提供综合性基础;为决策提供专门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走向综合化应用型研究,为各类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专家参与不只是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性,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政策的明晰度以及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学习的能力就是利用专家和智库进行政策的学习、提升,升华对制度和政策的认知,从而细化政策的目标和政策的工具能力。

影响思想市场

一个成功的智库,一定要不断产出能够影响社会生活的思想。思想市场是知识分子从事经营的市场。思想市场是一个要素市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各种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基础上的。生产的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和知识。与知识相对应的要素市场就是思想市场。由于缺乏思想市场,中国在知识的创新、流通和应用方面障碍重重,力不从心。言论自由、媒体独立、政教分离是思想市场赖以生存的制度保障。

解放思想是指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立新观念,使思想观念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和思想的突破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实践基础和现实针对性。理论领域的创新成果,无一例外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都是以解放思想为依据、为基础的。

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解放思想需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为此,思想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准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克服实践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不断认识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我们倡导解放思想,一方面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素质,使思想观念冲破旧习惯势力的禁锢和束缚,把主观世界的思维意识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克服那些不符合实际的“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解放思想要着力于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深层次问题,不能脱离实际、不着边际,必须有具体针对性,脚踏实地,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集思广益,真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用以指导具体实践。

要始终高举解放思想的伟大旗帜,要有理论勇气和魄力,不畏艰难、不怕曲折,树立“破与立”的胆略、“闯与干”的开拓精神,不断丰富解放思想的内容,开拓解放思想的领域和途径。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解放思想的精神实质,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解放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思想产品进入决策是智库存在的根本价值。智库建设应当在政策阐释与战略预测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在有服务性的同时突出思想性,有解释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力,既要论证决策思路和行动方案,又要提供战略设计和政策主张,既要有政治理性,又要有理论勇气,切实将个人的想法变成别人的说法,将个人的言论变成社会的舆论,将个人的思考变为领导的思想,把个人的文章变成组织的文件,以智库的发言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智库的分类与建设

我国智库的分类

我国现有智库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事业单位法人型智库、企业型智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智库和大学智库等。有人把智库分为官方智库、大学智库和民间智库三种。也有人把智库分为思想型智库和政策型智库两种。

2015年发布的中国智库研究发展的指导意见,大体上把智库分为几类:党政部门的智库,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智库,高等院校智库,科研院所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民间)智库。

官方智库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

半官方智库如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国民经济研究所、与政府关系紧密的社会团体所属的研究机构等。还有一些由媒体设立的智库。

大学智库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

民间智库是利用民间资本设立的智业机构,如天则经济研究所、零点调查公司、方塘智库等。有人把民间智库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咨询公司和非正式组织。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及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如研究院、所、中心)。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指从事社会科学类某一学科或综合性研究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如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科技咨询与服务、科技成果评估以及科技知识传播和普及等业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会议强调,开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规范决策研究、成果转化、考核评估、经费投入等工作,选好配强首席专家,建好专业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

高端智库建设的目标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致力于为中国智库建设引航开路、树立标杆,在事关中国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目标方向和举措等方面,积极开展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共有25家机构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大体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共10家,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第二类是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共12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类是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只有1家: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四类是基础较好的社会智库,共2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我国智库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应对

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定位不清晰,欠缺独立性。我国现有智库大部分是受政府资助的事业单位,智库的运作具有很强的“官本位”色彩。政策咨询服务往往向官方智库倾斜,民间智库很难进入政府的决策咨询领域。此外,存在智力依附的问题。目前对决策咨询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对西方国家形成了智力依附,按照人家思路去思考。一方面,由于西方已经建立起了话语霸权,很容易在思维方式上被这种话语霸权所格式化;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不甘于处于边缘地位,想挤进中心,其途径就是为国家当局提供智力服务。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很可能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不是针对自己国家的独立性,而是针对中心国的独立性。

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在制度层面上给决策咨询以准确定位,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泛听取专家及社会各界意见落实下来。

能力欠缺。很多研究课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质量、能力、水平、深度、前瞻性有待提升。智库服务被动,缺乏自主性、前瞻性。缺乏智库品牌和“拳头产品”。

沟通渠道不畅通。有些智库与政府需求没有有效衔接,咨询服务市场不发达,决策者与专家的信息不对称。

配套机制不完善,经费欠缺。依托学科的地位不明、职能不硬以及生存不易。

影响力不足。与国际著名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贡献新思想、提供有创造性的政策方案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国际化程度也不够。

解决问题的建议

建立、完善决策咨询的体制、机制。对政府的决策起到监督和咨询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准确的信息系统、权威卓越的专家系统、快速便捷的反馈系统、公正有效的监督评估系统。

理顺决策者和决策咨询机构的关系。领导是决策的主体,承担着责任,需要有对意见的识见能力。专家则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充当参谋和智囊的作用,既要帮忙又不能添乱;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越位;既要有正面加深的提议,也要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提出参考意见。

政府要转移出部分职能,发挥社团的服务咨询功能,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之间找到边界。从政府管理部门分离出一些职能由行业协会或学术社团承担,如政策研究、决策咨询、数据统计、市场监管、评估、奖励与处罚等。明确职责、权力和义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社会公民参与决策过程,使一些有条件和资质的社团组织更多地发挥“智库”的功能,集中优势,统筹资源,整合多家社团组织的学科优势和合作资源,主动参与和推动有关城市治理、国家治理和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讨,打造多学科支撑的高层次的决策咨询的品牌。

对挂靠在政府部门下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政策研究机构加以改革。这些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相对来说难以独立于这些部门利益进行研究,或者当其研究的观点与所属部门的利益不匹配时难以公开发表。而且,这些事业单位大都由于政府拨款有限,日常运行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它们一方面在体制之内运行,另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承接一些咨询项目,等等,这样实际上削弱了这些机构对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能力。对这些机构的改革可以通过分流的方式进行,其中一部分可以纳入政府部门,加强政府内部政策研究能力。一些有条件有品牌的政策研究机构可以与政府脱钩。政府应当对这类机构在一定的年限内保持部分资金支持,使其逐渐孵化成为相对独立的智库。

对有条件的高校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改造。鼓励它们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重新梳理与大学的关系,提高研究机构的自主性,争取社会各方资金捐助,形成依托大学的一流智库。

扶持一些基础好、有潜力的社团组织和民间智库。经过实践检验,使得一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社团组织和民间智库具备了高速发展的潜力和希望。通过对社会上的智库进行筛选和招标的方式,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智库涌现出来,对其给予免税和其他优惠条件的支持,鼓励它们形成特色,成为中国智库发展的生力军。

培养智库人才。我国正在开展智库建设,但是,智库人才却是一个瓶颈。智库是在社会治理科学化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在公共政策成为基本的社会治理工具的条件下产生的独立于政府而开展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机构。智库建设以及智库的研究成果对于公共部门的决策有着直接而广泛的影响,也使政策执行实现了科学化。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治理科学化运动,正在把智库建设作为公共政策科学化的新的切入点。智库需要拥有专门的研究人才。智库所需要的研究人才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也不是社会科学家,而是专门的公共政策技术人才。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培养智库人才的机构,而智库发展又迫切需要这类人才。这就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承担起为智库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中国的智库发展不是要造就一批“出点子”的“师爷”,而是应当培养出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政策分析的专门人才,以适应智库的迫切需要。

中国智库建设的职责和目标

中国智库的职责和任务

中国智库需要明确的专业和特色定位、灵活的资源配置、明晰的服务指向。智库要把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政策产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出谋划策;为社会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还要及时反映和汇集社会各种意见和需求,起利益表达的作用。

要系统地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为解决各类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提供方案。在宏观决策、战略规划、资源开发、区域协作、行业发展、产业转型、成果推广、未来展望等方面应起积极作用。智库建设必须面向决策、面向应用、面向发展、面向未来。

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要求,根据自身研究专长和优势,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形成持续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加强选题策划和项目遴选;重视学术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政策模拟仿真、政策背景分析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技术手段创新和跨学科平台建设;认真完成有关部门交办的研究任务,集中优势力量攻关,按时提交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与实际部门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政策研究、评估、解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性;加强与有关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重大决策需求和信息,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论证会、座谈会、协商会、听证会等活动,拓宽决策咨询服务的方式和范围;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和数据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充分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水平智库。

智库的目标在于通过决策咨询帮助服务对象改进决策水平,提高决策质量,研究成果管理的核心是评价。以评价推动研究发展,通过智库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成为其与学术界、新闻界、实业界、广大民众以及官方联系的纽带,使更多的人了解智库的目标和思想精髓所在,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达到最终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

到2020年,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宜的现代智库,着力打造高端智库,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制度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智库决策咨询、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

    中国智库建设的原则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智库建设的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体现中国特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立足中国国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积极借鉴国外智库有益经验,不盲目照搬外国智库模式。

坚持高端定位,积极服务决策。坚持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建设,加强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优质资源,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注重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供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坚持研以致用,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发展跨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的智库。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凝练主攻方向,形成特色品牌,更好地发挥外脑和参谋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决策咨询工作规律,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供需之间沟通联系机制、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

坚持人才为先,凝聚一流研究队伍。按照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要求,选好首席专家,建强研究团队。实行“小机构大网络”,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格局。

中国智库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智库建设要妥善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实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的关系;独立研究与订单式研究的关系;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的关系;本职研究与兼职研究的关系;首席研究员与研究团队的关系;创新研究成果与传播、推广、转化的关系;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智库要注重问题导向,具体研究过程应注意如下几点。求新: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时代前沿,占领理论高地,从变幻莫测的事务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对策;求变:保持动态思维,从事物运动变化中寻找发展规律,促进和谋求事物的发展,以“变”实现“通达”;求异:与众不同,独辟蹊径,避免人云亦云、似曾相识,坚持独立性、差异化,提出独特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求真:追求真理,保证信誉,从实际出发,依据实际情况,注重原始材料,说真话,寻找真相,踏踏实实,不带一点水分,提高公信力;求是: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关键问题,提出真知灼见;求精:精准定位,精益求精,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注重质量,消灭误差,打造品牌;求效:注重实效、时效、高效,以实际效果、效用为检验标准和评价指针;求全:力求全面、系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研究,实行全覆盖、无死角。

此外,在具体的智库建设和研究实践中,还要注意冷热适应、远近适宜、大小适度、轻重适当。冷热适应就是既要追踪热点,也要冷静思考。远近适宜就是既要高瞻远瞩,看到未来,也要贴近现实,脚踏实地。大小适度就是切入的角度要小,但能由小见大,既能“小题大做”,又能“大题小做”。轻重适当就是把握平衡,既要举重若轻,又能“四两拨千金”。

中国智库建设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要应用社会系统工程方法,就是在新形势下处理新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核心就是从定性到定量,“总体设计部”就相当于智库;智库不仅具有知识与信息采集、存储、调用、分析与综合的功能,更重要的它是具有产生新知识和新智能、智慧的功能,它可以用来研究理论问题,又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复杂性方法。对解决复杂系统,必须应用复杂性方法。考虑问题的复杂性思维,要有边际考量,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简约性要匹配。

实际调查方法。“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一线进行调查,掌握真实情况,依据第一手材料,把准脉,以事实为依据,发现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智库不是表达立场,而是着眼于解决问题。关注现实需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思维方法。需要思想的解放、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氛围等,要有前瞻性;应该开阔思路,要尽量看到新东西,很多进步都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起协同,最关键的是创新。思想型的智库是提供创制性制度安排的新思路,具有原创性。

信息数据挖掘方法。决策本身需要知识和信息,包括思想系统利用的一个过程,要把原创性思维传递给相关机构;实际上存在一个好的决策和坏的决策两种情况,要做好决策,就要充分利用两方面的知识,即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对于海量信息、大数据,必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深度关联分析。

协同控制方法。智库要注重协同发展,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同,国际和国内研究力量的协同。智库要进行战略谋划,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建立恰当的体制机制,新思想、新思路要跟实践知识快速结合,建立一种运作机制。要构建适用于智库产品能够创造而且发挥作用的通道,使它对社会的决策发挥作用。

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现实问题研究三个方面要互相支撑,形成最有利、有效的结构。要确立综合与分析、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倡导综合研究方法、交叉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注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协同攻关,彼此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形成新的思想、理念、方法。

评 论

《国家治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