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领军人物

刘建武: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智库建设

发布时间: 2016-05-18 09:09:2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刘建武    责任编辑: 毅鸥

2015年1月,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印发,我国的智库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地方社会科学院应当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与问题意识,进一步提升智库建设水平,实现转型升级。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促进智库建设迈上新水平,更好地履行好智库使命,发挥好智库作用,为自身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树立“五个同等重要”的智库建设思路

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社科院智库如何形成高水平有影响的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一条就是智库建设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确立“五个同等重要”的发展思路对进一步激发智库建设活力有着重要意义。

1.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同等重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可谓是智库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积淀,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有见地、有影响的应用对策成果;同时,如果基础理论研究不能自觉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联系,不能主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党委、政府的要求相对接,就背离了智库存在和发展的宗旨,就不能发挥好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因此,在智库建设中,基础理论研究要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应用对策研究则要自觉运用基础理论成果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两者密切结合、协调发展方可促进智库建设向纵深推进。

2.出成果与出影响同等重要。智库作为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新思想、新理念,通过对决策方案、政策建议、法律法规的解读推进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的结合。鉴于智库成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影响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智库成果质量的高低优劣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智库不但要多出成果,更要出有质量、有水平、有影响的好成果,用精品力作去引导人们的思想、影响党政机关决策和推动社会进步。在智库建设中,要准确把握智库成果的产出规律,通过制定良好的制度,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使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越来越多。在产出高水平成果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注重扩大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我们的成果束之高阁、尘封架上,将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积极采取多元化方式来宣传我们的成果,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相关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3.出人才与出团队同等重要。智库概念本身就直接表明有“智者之库”的意思,真正的智库必须是高水平人才云集的地方。没有优秀的成果就算不上优秀的智库,而没有优秀的人才就不可能生产出优秀的成果,智库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智库建设的发力点首先就是要谋划如何培养一批高端智库人才,为他们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看到,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靠单枪匹马不可能完成重大的课题研究任务,更难以形成重大社会影响,要出高端成果必须依靠团队的合作。因此我们既要打造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更要努力铸就精诚合作的学科团队,形成人才引领团队成长,团队支撑领军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

4.出管理与出机制同等重要。管理也是生产力,智库管理的水平直接制约着智库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高水平的智库管理能够大大增强智库的活力。要使智库履行好职责使命,就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管理。智库的人员结构、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管理和组织的方式与行政组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要努力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智库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形成一种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使智库的各项事务都按照制度办理,使按规矩办、按制度办成为智库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文化,从而为智库人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规范、有序、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5.科研人员与行政科辅人员同等重要。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研究咨询机构,科研工作无疑是智库的中心工作,科研人员无疑是智库的主体力量,智库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努力为科研服务,为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服务。但是,如果离开了行政科辅人员的工作,离开了行政科辅人员的默默奉献,智库将无法正常运转,科研人员也无法安下心来搞研究。智库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成绩和每一个进步,都是所有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要注重发挥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改革创新智库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社科院要建成高水平的智库,必须对智库建设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改革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智库活力,促进智库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库、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三大定位,坚守政治导向,突出智库功能,注重基础研究,发挥了应有作用。

1.强化宣传思想阵地功能,注重发挥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作为党领导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绝不含糊,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强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与宣传,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研究》等著作。我院新成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整合全院力量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近3年来以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名列全省第一。二是积极参与全省一系列主题宣讲宣传活动。在“中国梦”“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宣讲活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等理论宣传活动,“热点话题谈心录”等社会宣传活动中,我院专家学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主动发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全院每年在《湖南日报》《新湘评论》等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宣传文章30篇以上,每年安排院内专家主动接受卫视、经视、红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访500多次,积极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引导社会舆论。

2.强化咨政建言功能,注重发挥新型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我们始终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始终把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外脑作为重要职责,切实加强智库建设。一是突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近十年来,对省委提出的“一化三基”“弯道超车”“四化两型”等重大战略,都进行了重点研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是突出对湖南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我省四大区域板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院专家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张萍老院长为首的研究团队在80年代首倡长株潭一体化,30多年来持续跟踪研究,发布《长株潭发展蓝皮书》,2014年出版了近300万字的《两型大典》;在大湘南、大湘西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我院相继开展了《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建议》等重要课题研究,为推进大湘南、大湘西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我院承担制定的湘江源头区域以及武陵山片区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同时我院还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绿色湖南、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研究。近三年来,以各种形式共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交决策咨询报告近200份,其中70多份报告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去年有2份研究报告分别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的批示。去年我院还承担了全省近一半县市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三是协调推进全省智库建设。在中央和省委相继下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文件以后,我们创办了“湖南智库网”“湖湘智库”微信、《决策参考——智库成果专报》,举办了首届“湖湘智库论坛”,设立了省社科基金智库专项课题。中央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同志在《湖南社科院关于国家重点智库建设相关汇报》中作出重要批示:“湖南省社科院在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发后,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周密安排、精准发力,形成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方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了智库建设的力度,推出了一批省委省政府满意的‘湖南智库成果专报’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成果,为省级社科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样板。”

3.强化理论创新功能,注重发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示范作用。我院作为全省专门的综合性社科研究机构,注重理论创新,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求是》《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出了表率。近年来,我院突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多年保持高位运行,立项数稳居全国地方社科院系统前列,半数以上的科研人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此外,我院注重以“湘字号”社科品牌建设为重点,整合全省力量发展具有湖南特色的优势学科。如:在毛泽东研究方面,成立了毛泽东研究中心,创办了《毛泽东研究》杂志,每年出版《毛泽东研究报告》,举办毛泽东研究论坛;在湘学研究方面,成立了湘学研究院,出版了《湘学研究》杂志和一系列湘学研究著作;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成立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每年出版《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湖南文化产业品牌报告;在雷锋精神研究方面,每年组织举办雷锋精神论坛,连续七年出版《湖南当代雷锋》红皮书。目前,我院拟集中力量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湖南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研究、湖南历史文化研究四大领域开展社科研究重点攻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科研团队。

三、以管理品质提升推动智库建设不断超越

面向未来,社科院必须不断清醒头脑找差距、清楚使命强责任、清晰思路争主动,通过智库管理品质的不断提升,推动智库建设不断超越。

1.贯彻科学理念,营造智库建设好环境。要像重视基础研究一样重视智库研究,建立健全以国家重点智库建设为导向的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审、成果评价、人才评定和评奖评先中给予智库研究同样的待遇,激发研究人员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让真正的智库研究者有为有位。建立健全智库研究成果的科学评价机制,着力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努力使研究成果在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疑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2.体现发展要求,优化智库建设总布局。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对学科方向不明、优势地位不强、队伍建设不力的研究机构,适时进行撤并。在以研究所为平台建立纵向学科研究机构的同时,以研究中心为纽带汇聚横向学科研究队伍,努力破解机构编制限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功能布局上,致力于做好党政机关做不了、不愿做的事情。重点在宏观上搞好战略研究,中观上搞好跟踪研究,微观上搞好调查研究,打造核心竞争力与决策服务力。

    3.着力抓实抓细,打好智库建设组合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领军人物的重要作用。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建立柔性引才机制,聘请部分退休官员、企业高管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实行“低职高聘”,大力加强智库研究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效果控制,确保产出成果的高质量。改进研究方法,鼓励研究人员多“走出去”,在暑期调研、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国情省情的精准把握。

4.注重成果落地,凸显智库建设大作为。做好研究选题与实践需要无缝对接文章,促进智库成果更好地进决策。开展好宏观政策解读与经营决策咨询,促进智库成果更好地进企业。积极参与政策解读、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精神文明建设,对关涉百姓民生的问题,积极与媒体、相关部门合作,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智库成果更好地进社会。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第十四期;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评 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