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章晓懿:养老服务如何创新

发布时间: 2016-05-25 10:10:53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章晓懿    责任编辑: 毅鸥

章晓懿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老年长期照护研究所所长

近两年,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框架下,上海有大量社会力量投身养老服务领域,养老服务的供给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从由政府供给为主向更多社会力量供给转变,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创新模式。本次养老服务创新实践案例大赛的提名项目,就是其生动体现与典型代表。

持续照护,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不同衰老阶段的养老服务需求有所差异,单一服务无法满足老人不同生命阶段的差异化需求,建立从家庭到社区到机构的持续照护体系成为必然。入选创新实践案例提名的项目,既有以居家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护老者之家、专业化喘息服务,和旨在促进正式和非正式服务整合的社区长期照顾项目;又有依托于社区的宜家照护模式和送服务送家的综合为老服务合作社;还有专注于提供整合性持续照料服务的养老机构专业服务向社区居家延伸项目,智能化社区养老小微机构。入围的机构养老项目以其护理介入失智老人脑动力体验服务、照护重度老人“六位一体”服务模式和针对护老者减压训练系统等特色服务胜出。

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的内涵与结构。入围项目中,将医疗资源嵌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养老体系成为亮点。如医养结合的专业康护进万家、将康复和护理送上门的综合为老服务合作社等,这些尝试延伸了养老服务产业链,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内涵与结构。

科技助老,虚拟网络与实体服务双轮驱动。在线上有大数据支持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可供养老信息查询、健康档案记录、服务精确匹配、服务质量监控“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线下,呼叫中心成为“网上敬老院”的实体部分之一。热线根据老年人致电情况,调配服务人员为之提供服务。科技助老的实体切入点还有“智能护理床”,它整合多种传感设备和护理功能,把专业养老服务“搬”到老人家中。

长者照护之家,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前景看好。自2014年上海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以来,其多功能、小型化、轻资的优势愈发明显,行政区划跨界资源整合能力比较突出。如入围项目中的“以大带小”连锁模式、长者照护之家资源链接到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同一个团队运营相邻两个街道不同的服务设施,管理效率倍增,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提供个性化服务,关注老人精神慰藉等特殊需求。老年人的需求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参评项目中提供了很多个性化选择,比如个性化养老服务菜单,还有专门针对卧床老人的携带浴缸上门沐浴护理项目等。除了生活照料之外,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提供了支持力量。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睦邻幸福老人村。为满足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愁”的“不离家”情结,需要考虑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提供受农村老人欢迎的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农村老人养老生活的质量。“幸福老人村”养老服务模式和宅基睦邻“四堂间”模式就是典型代表。

评 论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