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趣的金融》

来源: 人大重阳 | 作者: 人大重阳 | 时间: 2016-07-14 | 责编: 王琳_观点

董希淼系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金融与你我密切相关,但我们真的了解金融吗?大额存款会不会离奇失踪?支付宝是不是市场垄断者?银行是弱势还是弱智?货币发行不少怎么仍然“钱荒”?国债为什么比火车票还难买?谁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

你的这些疑问,在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出版的《有趣的金融》一书中,都可以找到你想象不到的答案。该书由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所著。全书围绕最近两三年经济金融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其中的奥妙,生动讲述背后的故事,并试图揭示隐藏着的逻辑。与那些高大上的学术专著不同的是,该书非常接地气,不但关注宏观经济和金融大势,也关注老百姓投资理财和喜怒哀乐。

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为该书亲自作序,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聚秀资本合伙人江南愤青(陈宇)等联袂隆重推荐。

以下为杨凯生所作的序《细读前进中的金融大变革》。

细读前进中的金融大变革

――董希淼《有趣的金融》序

翻开希淼同志这本书,感到他真的还挺大胆,居然把书名定为《有趣的金融》。

金融是一个既专业又通俗的领域。它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谈到金融,很多财经评论人士张口都能说,提笔就能写,但真要讲得明白,说得清楚,让大家都能听得懂、看得懂似乎并不容易。而要把金融写得有趣则更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金融变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不是对金融充满兴趣,如果没有理性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就很难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分析和评论。这本书以热门的财经话题为切入点,既涉及中国经济是否会软着陆等宏观形势,也将老百姓投资理财中的种种欣喜和烦恼摆上桌面。可以说既有金融发展大格局,也有民生诉求小情怀。作者将纷繁复杂的金融事件分门别类,以作者所特有的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将其“有趣”的一面解读给读者。综观作者的解读,让人着实感受到了金融的魅力,让金融的话题变得不再那么深奥玄乎,不再那么晦涩难懂。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观察和分析,尽管都是从具体的一些金融热点话题出发,但往往并不局限于话题本身,而是力求揭开这些金融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这是需要积淀和磨炼的。就像乔达摩·悉达多告诫弟子一样:“就像海水渐渐倾斜,渐渐消退,没有急转的坡度,见闻思修也是这样,无法顿悟究竟真理。”研究学问、著书立说,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约瑟夫·熊彼特说:“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例如,这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在我国可谓持续升温。但这些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与所谓传统金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似乎一直并没有认识得十分清楚。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商业银行之间,究竟是不是一种对立的乃至狭路相逢之后必然你死我活的关系?或是他们之间能否通过正常竞争、相互促进,通过不断摸索、不断规范,走出一条既反映技术创新、时代进步的特点,又遵循金融运行基本原则的路子,进而最终可以相互融合呢?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应该是也必然是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对这一时代性问题,作者至少用了四个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银行是不是很弱势”“大象敢不敢跳起舞”真实地镌刻了对银行业发展现状的爱与哀愁、痛和快乐;“金融该不该网络化”“网络讲不讲潜规则”则超越互联网金融的现实阶段,对所谓的金融变革的方向进行了理性的质疑和思考。同样,在本书其他篇章中传递出的声音,表现出的态度,也都在提醒大家对我们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要有更多的理性和冷静。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在人们常说的自媒体时代,资讯的传播力、影响力之大,实在是超过了我们原有的想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张扬个性的空间也比过去大多了,不少人都想以自己的观点、意见去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决策,这种愿望比过去强多了。应该说这都是好事。但是我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越要对自己所写的、所说的力求更准确,要更认真更负责地对待自己所写所说的东西。这既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形象负责。“语不惊人死不休”,那是赋诗填词时该有的浪漫情怀,但在讨论经济金融问题时,在研究这门经世济民的学问时,还是要“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要讲究意见的建设性,讲究态度的包容性,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支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促进改革深化的和谐的舆论环境。对于经济金融的研究,我感到作者是注意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的,对问题的分析是尽量避免片面性、简单化的。尤其是在希淼同志脱离具体工作部门、专心写作的那一个阶段所写的一些文章,这种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我十分希望他能坚持这样的求知精神和写作态度。

希淼同志在财经评论界,在一些理论问题包括实务操作问题的研究上很勤奋,也很有见地。平时与他交流,感受到他对金融变革始终是深切关注的。书中收集的很多篇章,我平时大多就看过。这些文章尽管还不能说是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体系,而且其中有些观点我也不尽苟同,但这本书依然能够让我们比较真实地听到经济金融在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愿与像希淼同志这样的年轻朋友一同继续前行。

是为序。

杨凯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