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冯仲平:英国和中国关系走近意味着什么?

来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作者: 李晓曼 | 时间: 2016-07-28 | 责编: 李晓曼

  10月20日到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400亿英镑的合作协议,包括中国投资英国核电站建设。两国领导人宣布,中英关系由此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在卡梅伦和习近平会谈后发表的两国联合声明中,两国承诺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与中国发展紧密合作关系对英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英国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近年来英国对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积极的认识。卡梅伦2010年第一次上台之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蔓延和肆虐之际,英国传统的市场包括欧盟、美国均遭遇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这无疑坚定了英国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关系的决心。2010年首次访华时,卡梅伦就明确反驳了所谓“中国威胁论”,指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让世界发展、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机遇”。之后,中英关系曾一度出现紧张局面。由于卡梅伦不顾中方反对会见达赖,两国高层互访陷入停滞。但随着2013年12月卡梅伦访华,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

  在我看来,英国与中国加强关系,主要基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尤其在经济领域。近年来中英高层访问、互动频密,经济和金融合作是双方讨论的重点。

  目前英国经济增长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属于最快的之一(2014年英国GDP增长2%),但这一增长缺乏可持续动力。卡梅伦和财政大臣奥斯本力图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目前英国最紧迫的基础设施需求是建新的核电站,实现能源多元化。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核能的国家之一,但近30年来一直没有建设新的核电站,因而十分期望中国核电企业能够同法国电力集团一同为英国建设新一代核电站。英国既需要中国的资金,同时对中国新一代核电技术也抱有很大兴趣。习主席此访中,两国就中国投资参与建设英国核电站达成协议,中国在计划耗资180亿英镑的欣克利角核电站中将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这一协议的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英国还希望中国能够投资英国高铁二号线(HS2)。英国高铁二号线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伦敦至伯明翰,之后再由伯明翰北上至曼彻斯特和利兹。修建高铁二号线是英国“北方经济增长中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该计划提出的目的在于力图解决英国北部和南部地区发展失衡的老问题。

  扩大对华出口也是英国加强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考虑。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财政大臣奥斯本继续对中国经济持乐观看法。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在服务业领域占有优势的英国企业将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场。

  金融合作是英国外交转向中国的另一重要考虑。这当然也是一个两国合作双赢的经典例子。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贸易中心。对于中国来说,伦敦金融城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而对于英国来说伦敦成为人民币交易、清算和结算的主要西方中心,有利于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很明显,经济需求是英国极力希望和中国发展“黄金关系”的最重要原因。正如英国评论家马丁·雅克在英国《卫报》上撰文所指出的,十年前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英时英国的GDP仍略大于中国,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的规模已经是英国的三倍了。

  英国自二战以来一直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在国际上两国的合作也远远大于分歧。英国积极寻求与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对英国传统伙伴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我看来,英国选择与中国加强关系,并不意味着与美国的疏远。由于英国对华关系的重点是经济,因此英国还会保持和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事实上乌克兰危机以来英国多次强调,北约在欧洲安全中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还可以发现英中关系可以为美中关系提供一个参考模式。中英作为两个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如能够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形成新关系模式,应该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