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冯仲平:英国脱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晓曼 | 时间: 2016-07-28 | 责编: 李晓曼

  英国公投的脱欧结果,既出乎很多英国人和欧洲国家的预料,也震惊世界。虽然不排除英国通过某种手段使脱欧难以完成的可能性,但总体判断英国脱欧已成定局。震惊之后,人们开始思考脱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这一事件将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英国脱欧反映了什么问题

  英国脱欧曾被普遍视为小概率事件,然而其最终成真既非偶然也非意外。它所反映的英国、欧洲以及西方政治、社会变化值得重视。

  英国之所以举行脱欧公投,直接原因是首相卡梅伦为了吸引选票、赢得大选。2010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虽然取得大选胜利,但由于未能得到议会多数席位,被迫拉自民党入阁,组建了二战结束以来首届联合政府。此届政府任期过半,到2013年,英国各政党已开始为下届大选摩拳擦掌。然而,此时的保守党面临严重的党内纷争,疑欧派公开要求英国与欧盟划清界限。为了团结保守党各派力量,同心协力争取选举胜利,卡梅伦承诺,一旦保守党赢得2015年大选,脱欧问题将交由民众公投决定。

  英国保守党内在欧盟问题上的矛盾如此之大,以至于迫使卡梅伦作出令他后来追悔莫及的决定,与英国整体对欧盟立场有直接关系。欧盟28个成员国各自对欧盟的忠诚程度无疑不一,但英国的疑欧、拒欧力量是最大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因素决定了英国缺乏欧洲身份认同感。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都在为未来发展苦苦寻觅新的道路,英国也不例外。但英国与法国、德国等大陆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1952年,法国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的积极响应,欧洲由此走上了联合发展之路。英国则采取了团结英联邦国家、英语国家,以及欧洲大陆国家的著名“三环战略”。显然,英国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欧洲之内。丘吉尔1946年发表的著名的苏黎世演讲,则更加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丘吉尔指出,创建一个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合众国”,将是让欧洲埋葬战争的灵丹妙药,英国、美国将愿意成为“新欧洲的朋友和保护者”。在不属于、不同于欧洲的思想影响下,面对战后法、德等6国热火朝天尝试并推进一体化,英国基本上扮演了旁观者角色。20世纪60年代英国受到当时欧共体经济好处的诱惑,两次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反对。直到1973年欧共体首次扩员,英国才和丹麦、爱尔兰一道成为欧洲大家庭一员。然而,由于仍然存在严重的欧洲身份认同问题,即使加入了欧共体,英国从未成为一名完全的成员国。战后以来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最大、最重要的两个成果——申根边境、统一货币,英国均未参加。

  在此大背景下,英国国内、保守党内存在较大疑欧力量并不奇怪,尤其是在欧债危机刺激下欧元区酝酿通过深化一体化来摆脱危机的前景,令英国的疑欧派高度警惕。与此同时,要求英国退出欧盟的极右政党——独立党顺势崛起。独立党的主张不仅得到了对政府不满民众的支持,而且吸引了保守党内的疑欧派。为避免选票流向独立党,卡梅伦最终痛下决心以公投形式对英欧关系作一了断。而事实上最终在公投中让脱欧成功的也正是以独立党为代表的不断壮大的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力量。英国独立党的发展、民粹主义势力的兴起,与英国国内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扩大、部分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高涨紧密相关。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对英国社会尤其是蓝领阶层、以及部分中产阶层产生了较大冲击,其对政府的失望、对精英的不满情绪显著增大。在脱欧公投造势中,独立党、英国保守党内的疑欧派抓住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大打移民牌、安全牌、就业牌、福利牌,通过广泛动员,成功地使脱欧由小概率事件转变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英国脱欧反映的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的上升,在欧洲和西方不是孤立现象。只要这些国家不能有效摆脱现有困局,各国国内失业率不降、恐怖威胁难以消除,难民问题无解,民粹主义势力还将得到发展。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边缘化国家或地区发生的乱局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而英国公投脱欧表明,经济全球化中心地带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边缘化群体也已形成声势,并将引起西方政治、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概括起来,极端主义、民粹主义力量增长将引起诸多变化。第一,“精英统治”难以为继,西方政治制度陷入困境。长期以来,英国政治被中左中右两大政党力量所主导,这也是多数欧洲国家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共性。但随着法国国民阵线、荷兰自由党、奥地利自由党、德国选择党、意大利“五星运动”等极右政党的壮大,以及民粹主义力量的发展,欧洲和西方国家政治碎片化日益加剧。第二,西方国家国内舆论愈加极化,国内议题国际化,国际议题国内化倾向将更加突出,不仅增大决策难度,而且决策风险也随之大幅提升。英国脱欧公投后,脱欧阵营领袖、前伦敦市长约翰逊宣布放弃参与竞选英国首相,以及独立党领袖法拉奇宣布辞去党魁表明,民粹主义力量只知道反对,却不能够提供新的选择。第三,欧洲国家对外政策将程度不同地受到极端主张的影响。极端主义、民粹主义力量均具有反移民、反欧洲一体化、反全球化特征,其对各自国内政府政策的影响将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施加,直接方式包括选举上台、以伙伴身份入阁。间接影响则表现为,传统的中间政党为了选举拉票需要,不得不迎合民粹势力的思想主张。第四,经济全球化在西方国家的阻力将增大,而欧洲一体化步伐将被迫放缓甚至停止。

二、英国脱欧对英国自身的影响

  英国脱欧的冲击对于英国、欧盟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关于对英国的影响,有些是可以明确的,但也有一些目前尚难以确定,未来发展还有不确定性。

  首先,英国经济将无疑承受巨大压力。金融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英国经济至关重要。然而,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未来几年金融市场将会持续动荡;伦敦作为欧洲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将面临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而跨国公司迁出和金融人才流失也将对英国金融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英国经济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是,英国必须重新与欧盟谈判新的经济贸易协定。作为英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盟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目前英国货物、服务出口到欧盟其他国家高达44%以上,而作为欧盟成员,英国出口其他成员国享受零关税。脱欧后英国将亟需与欧盟达成新的经济联系协定。目前英国国内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虽然目前讨论的未来英欧关系模式共有三类,但可能性最大的将是所谓加拿大模式,即通过签署自贸区协定来强化英欧经济联系。

  离开了欧盟,英国还将不再享有欧盟签署的所有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这意味着它还需要同世界其他国家分别签署新的贸易安排。而离开了欧盟,英国的贸易谈判能力、话语权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其次,英国政局将步入二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动荡的时期。主要政党保守党、工党内讧不已。保守党在卡梅伦宣布辞职后,争夺新首相宝座的战斗便已打响。即使选出新首相,保守党内的分裂将长期难以愈合。脱欧结果公布后,支持留欧的工党也陷入一片混乱。三分之二的工党影子内阁成员辞职,抗议工党领袖科尔宾为留欧没有尽力,要挟其辞去领袖职务。脱欧公投结果既使留欧阵营难以置信,似乎也出乎脱欧阵营的意料。独立党领袖法拉奇突然宣布辞去党首职务后,该党也陷入群龙无首处境。

  第三,英国的国家统一受到威胁。分离势力在英国的北爱尔兰、苏格兰两个地区一直存在。2014年苏格兰曾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投,未获成功。在此次脱欧公投中,苏格兰、北爱尔兰均以多数支持留欧。在这两个地区的分离势力看来,脱欧结果给了其要求从英国分离出去的新理由。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一方面高调造访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希望苏格兰能够留在欧盟,另一方面表示将为举行新独立公投做法律准备。北爱尔兰由于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同为欧盟成员而与爱尔兰共之间一直保持着人员自由流动,但英国退欧后,这种自由流动将不得不中止。

  第四,英国的国际地位受到削弱。作为世界重要一员,英国的国际地位得益于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核大国、英联邦领袖、欧盟和七国集团等组织成员身份等。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英国的影响力既依赖于自身实力,更仰赖于拥有5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盟。脱欧将令英国失去对国际经济事务施加影响的重要平台。

三、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作为英国脱欧事件的另一当事方所受到的冲击同样是直接而巨大的。

  首先,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下降。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主要基于其享有四大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世界第二大货币、GDP居世界首位、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英国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其退出意味着欧盟的GDP将失去1/6。其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也将随之丧失。同时,英国虽然对于欧盟并未全心全意投入,但其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核大国地位,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广泛的国际联系,使得其在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欧盟被广泛视为“规则力量”,尤其在国际机构和组织中拥有极其重要的话语权,而英国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随着英国脱欧,欧盟的地位和影响力下降将不可避免。

  其次,欧盟的发展前景堪忧。近年来,欧盟遭遇了一系列空前严重的危机。2009年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一度令欧元陷入生存危机。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与美国一道对俄实施全面制裁,欧俄关系降到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双方合作至今仍陷入停滞。2015年随着叙利亚、伊拉克内战的加剧,以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欧洲迎来了战后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为防止难民冲击国内社会秩序,不少欧盟国家重新恢复了边境检查,一体化最大成果之一的申根体系摇摇欲坠。在难民危机持续发酵的同时,巴黎、布鲁塞尔接连发生恐怖袭击,其中2015年11月13日巴黎系列恐袭导致132人死亡。上述危机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在于加剧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而英国脱欧进一步刺激了欧洲各国的分离力量。目前,欧盟领导人最担心的是英国脱欧在其他国家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均表达了欧盟各国要以“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阻止欧洲分裂。

  目前,欧盟围绕如何避免分裂、走出危机展开了激烈辩论。欧洲一体化理论中有一种叫“危机推动说”,即战后欧洲一体化是通过危机倒逼效应实现的。但从目前辩论的情况来看,英国脱欧危机可能不会让欧盟再度启动新的一体化宏伟计划,一种新的共识似乎正在形成,即欧盟该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欧洲理事会主席、前波兰总理图斯克明确认为,建立联邦的构想并不是应对解体幽灵的最好对策。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样认为,解决当前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让民众参与、认同,并受益的成功的欧洲”。在其看来,只有促进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减少青年人失业、重振欧洲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对欧洲一体化正确性的怀疑”。马丁·沃尔夫着眼于欧盟的合法性,他认为欧盟要度过此次危机必须有积极措施、有能力解决当前民众关心的问题。在他看来,由于欧盟太大、太多元化,无法获得源于民主问责制的合法性。“欧盟获得合法性的最佳途径是应对它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核心是致力于造福欧盟境内的绝大多数公民——并且让人们看到这种努力。

四、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脱欧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英关系、中欧关系上,由于这两组关系均以经济为主,前述影响也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同时,英脱欧对中国国际战略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关于中英关系,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可谓利弊兼有。弊在于,英国近年来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理想目的地之一,而对于中国投资者、中国企业来说,英国的吸引力不仅仅限于英国自身6500万人口的市场,很多企业将英国作为通往更大的欧盟市场的门户。英脱欧后,中国公司将需要重新考虑这一策略,并作出相应调整。利在于,离开欧盟后,英国将可以不受欧盟束缚加速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经贸合作制度。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所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英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将增大,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增强。而脱欧后英国在对华贸易和投资方面也拥有更大自主权。作为坚定的贸易自由捍卫者,英国在欧盟内一直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建立中欧自贸区持积极立场。预料脱欧后英国将会积极寻求与中国建立自贸区,而这必将对欧盟产生较大的压力。在政治领域,中英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卡梅伦首相多次表示,英国愿成为中国在西方最佳伙伴。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两国合作的黄金时代。未来英国政府延续目前积极务实对华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关于中欧关系,总体上双方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将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近年来,中欧关系成为大国关系的亮点,双方均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经济合作成效尤其明显。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情况下,中欧贸易仍维持在高位水平,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648.5亿美元。同时,中国对欧投资增长迅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17个欧洲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国。中东欧国家突出其作为“一带一路”进入欧洲的枢纽,并积极利用“16+1”框架与中国开展合作。西欧国家则寻求将各自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并联手开发第三方市场。很显然,中欧强烈的合作意愿不会因英国脱欧而发生改变。

  英国脱欧改写了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大国关系出现新变化,而这一切也势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乌克兰危机以来,欧亚大陆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美国出于制衡俄罗斯的考虑,利用英美“特殊关系”、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对俄担忧,力推欧盟与美国共同对俄实施制裁。但随着英国脱欧,以及欧洲地缘政治版图的改变,新一轮大国关系调整也已开始。欧美均强调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从欧盟方面来看,其对美国的需求包括反恐、应对中东乱局、对付俄罗斯明显增大。从美国方面来看,维持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因此美国一方面力促英欧和气分手,另一方面正将对欧盟外交重点悄然由英国转向德国。在欧美重新靠近的同时,俄欧关系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俄罗斯创建欧亚经济联盟,并积极在欧盟内发展“挺俄国”。俄罗斯一直认为英国是欧盟内对俄强硬派头子,因此在俄看来,英国脱欧将有利于欧俄关系实现转圜。预料俄将利用这一有利变化,推动欧盟尽早解除对俄制裁。欧俄关系走出低谷可期。欧美、欧俄新互动,将使美俄展开新博弈,鉴于美国弱俄战略不会改变,美欧俄关系未来如何演变值得高度关注。

五、中国该如何应对

  如何应对变动的欧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既重大又紧迫的课题。需要指出,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在政治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方面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引发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欧洲国家总体上视中国崛起为机遇,中欧之间没有突出的地缘政治或战略利益冲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合作,中欧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欧盟已连续12年保持了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则连续多年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经济合作对于各自经济增长、就业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中欧还在努力增大彼此在外交、安全领域的合作,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基于这一总体判断,中国应对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充分认识中英、中欧合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恰当评估英国脱欧影响,重点根据其导致的经济关系的变化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推动中英、中欧合作更好地促进双方经济增长,更好地造福双方人民。

  中英、中欧开展紧密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对此,双方领导人有高度共识。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欧期间,提出中欧应致力于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2016年7月12-13日,在英国脱欧后中欧领导人举行的首次峰会上,李克强明确表示,中方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欧盟,相信欧盟的发展不会停滞。中方愿同欧方巩固政治互信,落实已达成的合作共识,规划好下阶段合作重点,不断充实中欧关系内涵。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了中欧合作有利于增进双方人民福祉,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2016年6月22日,也即英国脱欧公投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最新一份题为《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政策文件。文件强调欧盟发展与中国关系能够提振欧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扩大欧盟企业对华市场准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欧盟与中国已在广泛领域进行了合作,包括应对全球挑战,以及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问题。“欧盟和中国可以并且必须更加密切地合作,随着以共同责任为基础的欧中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并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更好的定义,双方人民、企业和组织都将从中受益。” 当前欧盟面临的困难,让中欧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中国应在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同时,努力扩大双方经济合作,为双方增长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对于中英关系,中国尤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中英经贸合作。种种迹象表明,英国有强烈意愿在脱欧后加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开展贸易谈判。中方可予以积极回应。其次,密切关注英国与欧盟新关系的谈判。日前,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表示,由于眼下尚不清楚英国是否寻求对监管和关税拥有完全主权的贸易模式,因此在英国与欧盟的关系确定前,美国很难考虑与英国签署单独贸易协定。值得注意的是,弗罗曼还表示,虽然英国脱离欧盟,但仍有可能加入《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总之,未来中英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受到英欧新关系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此持续关注。最后,重视英国的话语权和软实力,积极寻求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机构和组织中的共同利益,加强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

  对于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国需要再接再厉、多下功夫。第一,继续高度重视欧盟整体经济影响力。在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方面,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至关重要。第二,大力推动双边投资协定取得进展。值得重视的是,欧盟在新对华战略文件中将“推动欧中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及时完成”列为其未来5年最紧迫目标。第三,继续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容克计划”)、产能合作和欧盟发展战略、“16+1”和中欧合作的对接上下功夫、做文章。第四,推动欧盟切实履行世贸组织义务,如期承认中国全面市场经济地位。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2016年12月11日,欧盟应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终止使用“替代国”做法。2016年5月欧洲议会表决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尽管该决议不具法律效力,但表明欧盟的立场在后退。欧盟不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英国脱欧后欧盟经济保护主义可能进一步上升,中国需要持续做成员国、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的工作。第五,密切关注欧盟关于自身前途的大辩论,从根本上说中国对欧盟关系基于欧盟未来如何发展。

结语

  英国脱欧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很小。该事件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主要在于两方面:其一,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不可能发生或者很多人认为对于英国是灾难的事情发生的,其二,作为世界力量中心之一,欧洲将受到多大打击。深入观察这两方面问题即可看出,英国脱欧之所以发生,虽与英国一直存在的强大的疑欧力量有关,但民粹主义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粹主义、极端主义的兴起对英国、欧洲和整个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政治生态已经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引起的变化也将日益明显。欧盟受到英国退出的打击是巨大而深远的。欧盟国际影响力受到明显削弱。更严重的是,如果欧盟无力对脱欧产生的分离倾向作出积极回应,加上经济复苏乏力、难民问题持续发酵、恐袭阴霾不散,欧盟前景堪忧。脱欧使英国、欧盟遭受沉重打击,但各自对华重视程度不会减弱,对华积极务实政策将得以保持。中国一方面需要根据英国脱欧导致的中英、中欧经济关系变化进行相应政策调整,强化中英、中欧合作,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更好地造福于中国和英国、欧盟民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