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届智库青年圆桌论坛在京举行,我院研究人员出席并作报告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晓博 | 时间: 2016-07-28 | 责编: 王晓博

第二届智库青年圆桌论坛在京举行,我院研究人员出席并作报告  

    原文标题:第二届智库青年圆桌论坛在京举行

    借助于清华学术共同体平台,第二届智库青年圆桌论坛于7月19日下午在辽宁大厦抚顺厅成功举办。

  去年7月,在多位智库青年学者的联合倡议下,我们利用清华学术共同体平台主办了首届智库青年圆桌论坛,讨论主题是《新型智库建设: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外交部政策司处长白洁、外交学院郦莉、中央党校曾毅等多位与会学者结合自己经历,对西方智库的特点、新型智库建设的方向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种跨界、跨智库、以青年学者为主的横向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这次论坛催生了一个以各个智库、智库型媒体、学界活跃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百人规模的微信群,大家围绕着新型智库建设这个话题在线上展开了持续讨论。

  经过一年的发展,中国智库建设有了几个新亮点:第一个特点是一批新型的智库脱颖而出,表现抢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驾马车”,一是王文领衔的人大重阳;二是王辉耀领衔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三是易鹏领衔的盘古智库。这些半官方或非官方的智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更加灵活,更注重运用新型传播工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力。此外,借助于一带一路议题的热度和新媒体能力,中央党校赵磊领衔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也快速崛起。这批新型智库给中国传统智库机构的改革和创新施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

  第二个特点是国家重点扶持建设了一批高端智库,首批有25家。其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作为国际问题研究类智库首批入选,中国社科院在入选同时,集合各个区域研究的优势资源在傅莹大使的领衔之下重组了一个新型智库,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凭借独特影响力为复旦再添一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则重点建设了国发院作为新型高端智库。这批智库有了新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建言渠道,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特点是一批媒体型智库开始涌现。如凤凰旗下的凤凰国际,新浪旗下的新浪国际,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组建了光明智库,新华社有新华智库和瞭望国际智库,财经杂志有21世纪财经智库,共识网也积极朝着推动中外民间外交和国际二轨对话的方向转变。这批媒体型智库虽然自身缺少或没有研究力量,却利用媒体平台的优势吸引了一批传统智库的专家成为其特约研究员,凤凰国际已经开始发布独立的研究报告,新浪国际能够在突发新闻的第一时间打造权威专家的直播解读,光明日报已经有了智库专版,这些都是这一年智库建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第四个特点是对新型智库建设的讨论已经由高烧不退转向务实理性,经历了一轮大干快上和优胜劣汰后,国内智库建设逐渐从对“库”的重视转移到对“智”的提升上,如何建智库的讨论也在具体的实践中一点点具象化。虽然国内智库评价体系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种排名乱象丛生,大家仍习惯性地使用美国宾大的排名作为参照系,但国内智库建设的自主意识、开创性意识、影响力培育意识、国际传播意识都在稳步上升,传统智库积极开拓新路,高校智库着力打造特色,大家都开始回归到本位,在有序竞争中,智库热慢慢在降温,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探索却持续朝着“细深实”方向迈进。

  2016年在上届论坛参与者们的支持和建议下,我组织并主持了清华学术共同体的第二届智库青年圆桌讨论,讨论主题为《国外智库的中国问题研究:路径、经验及启示》。这次讨论是上一次讨论的补充和延伸,也反映出这一年来中国智库建设新特点。

  在第一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陈菲介绍了巴西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程永林介绍了在加拿大智库访学时的见闻和感受;安徽大学戴维来结合自身研究谈了对韩国智库的认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郭振家谈了西方智库看中国的三种视角;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汪曙申结合自己访学情况谈了美国智库对台湾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康令则结合出访经历谈如何向西方智库介绍中国;共识网国际栏目主编黄南介绍了共识网与美国智库几次二轨战略对话的经历。《现代国际关系》主编王文峰对上述发言人做了点评,对智库间的二轨对话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节的讨论围绕美国智库展开,外交学院博士生刘畅梳理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智库学者的主要观点及变化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左希迎结合自身经历谈了中国智库对西方智库缺乏影响力的三种症结。这一话题激起了张文宗、刁大明和龚婷几位老师的共鸣并继续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浩结合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谈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趋势,人大重阳陈晓晨重点谈了人大重阳组织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与美国智库就南海仲裁案交锋的情况。王栋结合自己担任盘古智库秘书长和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教育部)基地执行副主任的经历谈了新型智库如何发展、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塑造国外政策界的问题,特别提出政策研究应处理好“冷和热”、“快和慢”以及“深和浅”的关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龙兴春和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红霞分别结合自己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卡内基的访学经历谈到了美国各个智库的共性与差异,回应了左希迎的话题,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系主任檀有志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候选人张春满用简短犀利的点评结束了本场讨论。

  这次讨论提出了以下待解问题:中国智库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拓展对目标国家的政策影响力?智库到底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多大影响力?中国如何利用海外留学生资源服务于发展与崛起进程?也许我们能够在明年的智库青年圆桌论坛上找到答案。(作者:董春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