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河流研究呈多学科交叉态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 吴楠 | 时间: 2016-07-29 | 责编: 毅鸥

近30年来,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河流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变化与跨境影响、地缘合作与安全维护等问题广受国际关注。国际河流研究有哪些新的进展?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河流研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我国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国际河流的利用、保护关系着流域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孔令杰表示,当前的主要课题是从科技角度梳理全球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的变化对国际河流的影响,从国际法律角度构建平衡共享水资源利益的规则体系,从政治外交层面构建避免跨境水冲突、促进跨境水合作、解决跨境水争端的合作机制。

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上游水道国之一,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重大课题的支持下,中国的国际河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孔令杰提出,进展集中体现在四方面:第一,工程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中国调控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能力;第二,信息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中国掌握全流域信息的能力;第三,国际法为中国进行涉水谈判及对外合作提供了支持;第四,有关国际政治和外交的研究为中国妥善处理跨境水问题提供了参考。

数据库提供研究基础

学者认为,国际河流研究离不开数据库的使用,国际涉水条约和法律数据库、跨界水冲突与合作数据库、流域风险评估数据库等都是量化研究的基础。国际河流流域权利数据库创始人、河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志坚表示,该数据库从国际法的角度,结合河流水文特质和许多国际流域急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在不损害水环境、照顾当地人权益的国际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水利发展提供了科学数据。

“但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原则是非常抽象的,研究者特别希望能将其量化为具体的规则。”孔令杰表示,如果能结合国际法规则,发展出一套有数据支撑的科学话语体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