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琼:浅析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现状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晓曼 | 时间: 2016-07-29 | 责编: 李晓曼

服务外包作为近年来的一门新兴发展业态,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知识密集、绿色环保、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尤其是对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014年,我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服务外包产业逐步向量质并举转变。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全年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20.4万份,合同金额1072.1亿美元,执行金额813.4亿美元。合同金额首次突破了千亿美元,这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程中历史性的突破。分别同比增长了12.2%和27.4%。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3亿美元,执行金额559.2亿美元。

截至到2014年,我们国家现有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2.7万家,年均新增企业30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现在大概有30多家,员工超过万人的企业已经有5家。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等各类国际资质认证大约在7145项。产业集聚明显。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占整个全国产业的70%。业务规模接近全国的90%。特别是在促进就业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成为知识型人才就业的重要容纳器。2014年我们国家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1.1万人,同时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人员48.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8.6%。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201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比2006年提高超过1/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毕业等于失业的状态,让很多大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这种状态如果长期持续,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服务外包行业涉及的就业领域范围广泛,有许多来自电信、金融、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各类业务,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只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就能较快的适应这些工作岗位。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有效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同时在人才素质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服务外包领域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过服务外包企业已达24818家,从业人员536.1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占2/3。从2008年起,服务外包产业吸收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从最初的每年40万人左右,增长到每年60万人以上,2013年服务外包产业新增大学毕业生达64.9万人,占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9.3%。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大学生达367.1万人,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增速逐年提高,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持续攀升。

根据Garter、IDC、麦肯锡等机构预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未来五年会保持30.5%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产值将达到560亿美元,预计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将超过千万人。

从2009年以来服务外包吸纳大学生就业整体情况来看,表现出以下特点:大型企业就业贡献高,就业地区呈阶梯分布等,下面就这些特点逐一分析。

1、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显著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最为显著的企业是千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21192家服务外包企业,其中新增4281家,解决大学生就业新增68.2万人。其中,新增千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197家,千人以上企业共计761家,2012年吸纳大学生就业34.3万人,占行业新增大学毕业生总数的50.34%;新增5000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23家,5000人以上企业达到89家,占企业总数的0.42%,2012年吸纳大学生就业17.1万人,占行业新增大学生总数的25.03%。虽然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吸纳了一半以上的新增大学生就业,但是,我国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占据外包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中小企业将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所以未来我们需要关注中小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

2、吸纳高素质大学生的比例逐步提高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加速转型升级,不断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高学历人才随之集聚。截至2013年底,在服务外包大学生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达201.4万人,占比为56.6%,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达29.3万人,占比为8.2%。同时,在与国际客户的合作中,国际化、高端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不断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生,同时对于掌握外语知识、专业技能等复合型人关于服务外包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3、我国服务外包吸纳大学生就业涉及专业覆盖面宽

服务外包一直以来以吸纳就业能力强著称,且吸纳从业人员层次较高,历来被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视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服务外包产业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从业人员涉及专业覆盖面宽的特点。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加速服务业的全球转移,转移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跨行业的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现在非常迅速,服务外包企业起步时主要是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也就是IT产业里。现在随着新的技术出现和应用,跨界的融合、跨界服务发展非常迅速,给我们带来承接国际外包带来很大的机遇。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产业从以ITO为主,向ITO、BPO、KPO全面发展转型,产业正逐渐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金融外包、生物医药研发、检验检测、工程工业设计等高端服务外包业务拓展,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所涉及的专业也趋于分散化。到2013年上半年,服务外包大学生就业人数超过50人的专业共计256个,其中,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比重和吸纳大学生就业比重双双下滑,分别为25.0%和47.6%,外语、管理类专业比例和就业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动漫、医药、机械、财务类专业比重和就业占比均有提升,以35.55%的专业解决了22.16%的就业。

4、国家政策扶持吸引大学生入职服务外包企业

为了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服务外包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在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 33号),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直接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提出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发展目标:今后三年,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人才队伍规模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大幅增长;从2007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并拨付服务外包专项资金达31.5亿元,其中支持企业人才培训的专项资金22.52亿元,补贴服务外包企业新录用大学以上学历的员工培训达51万人次,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入职服务外包企业。此外,各级政府为了吸引优秀人才,给予满足条件的大学生提供住房、税收、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及便利,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成功地留住一大批高端人才。

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未来发展的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加速实用型人才培养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着重解决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传统高等教育受体制的束缚较多,课程改革往往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应鼓励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开设“定制班”等模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加入,采用灵活的办学体制,积极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对产业所需的复合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认识亟需普及和提高

社会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认知还需进一步普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学术界对关于服务外包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涵、边界研究一直争议不断,整个社会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认知尚未达到完全统一。

3、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在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中,离岸外包业务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14年1-11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6.87万份,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918.4亿美元和689.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29.2%。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08.4亿美元和46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4.3%,占比分别达66.25%和67.67%。在国际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离岸外包业务整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国际型人才培养不仅要加强语言培训,而且需要熟知发包国家的习俗、文化、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商务谈判的效果。在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内外结合,一方面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士带优秀项目归国创业、就业,有利于将先进的技术及经验带回国内,逐步提升行业整体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海外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机构。将海外国际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文化及领先的技术引入国内,从教育入手与国际接轨。

4、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

2006年以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先后出台了多项财政补贴政策,对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议在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扩大补贴范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予以不同程度补贴,对重点发展领域急缺人才类型予以重点支持,同时调动教育部,增加针对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高校的补贴,以支持高校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校企合作等;其次,应适当降低享受补贴门槛,以缓解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的成本压力、提高中小型培训机构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要联合各部门加强对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