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中国 > 智库观点

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

发布时间: 2016-08-03 08:26:50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李家武    责任编辑: 毅鸥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党中央已经把中央党校列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全国党校系统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智库建设上取得新成绩,进一步提高党校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

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首先要在推进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上下功夫。科学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校及其科研人员的基本职责。各级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历来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往往科研归科研,决策归决策,二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因此,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当下,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出台,都非常重视、依靠新型智库的力量,而党校新型智库不可或缺。党校新型智库立足于提高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党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党委决策的准确性,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是必须接地气、强预测。所谓接地气,就是要立足实际,紧贴基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现在,一些党校科研热情很高,但有的同志钻研、讨论问题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放在解决基层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面。抽象的、纯学术探讨的成分比较多。有的科研课题不是来源于基层实际,而是凭自己想当然。这是科研工作不能对党委决策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原因。基层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应该重点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围绕履行党校的工作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基层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着力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这样科研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所谓强预测,就是当工作还未展开,问题还未发生的时候,就能科学地进行预见,为党委决策提供各种预案。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必须吃透上情,把握外情,摸清下情,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现实矛盾和困难,进行超前科研预测,据此提出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的新方法与新策略。然而,我们一些党校现在往往是调查总结性科研多,预测前瞻性科研少。总结性科研当然需要,但新的决策的作出,不可能完全依据过去的经验,而是迫切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在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如果没有一些“超前性”思维,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那么,对于党委决策也就不会有多大价值。由此不难看出,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任务艰巨,也颇具潜力。

二是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党校科研有其自身优势,也有其自身规律。为党委决策服务,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一般而言,党委决策之前要搞超前科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决策思路;决策之中要搞动态科研,了解进展情况,完善决策实践;决策之后要搞跟踪科研,掌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落实效果,以便制定新的决策。所以党校科研人员给党委提供材料应全面系统,而不能支离破碎;反映问题应切中时弊,而不能不着边际;揭示矛盾应深刻透彻,而不能浅尝辄止;提出建议应切实可行,而不能流于空谈。现在,各级党委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党委领导者平时的思想观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工作的指导性很强,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捕捉他们思想上的“亮点”和“火花”,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校科研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对党委在想什么,处理问题的主张是什么,应心中有数,努力使自己的思维与党委同步,不能反应迟钝,更不能曲解和误解党委的意图。尤其是对党委部署的每项重要工作或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等活动的基本思路,要深刻领会;对党委领导同志有关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些基本想法,哪怕是零碎的言谈,也应注意收集和积累,并融入党校科研成果。只有着眼于党委工作的大局和领导思考的大事,制定党校科研目标,确定党校科研任务,急党委之所急,想党委之所想,供党委之所需,才能使党校科研工作与党委决策形成一种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释放党校科研工作的正能量,在更好地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进程中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

三是必须同经济工作一样讲求质量和效益。党校科研转化为新型智库,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尤为重要。低质无效的科研不仅不能服务党委决策,相反还会对党委决策产生误导。而科研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科研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党校科研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当前尤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真正把握其精髓,领会其要旨,使之入脑入心,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党校科研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科研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没有比较全面的知识,没有对各地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系统掌握,没有对各个行业、部门职能业务的了解,是难以胜任的。所以党校科研人员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各门学科都必须有所涉猎,并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党校科研人员还要十分注意认真研究、熟练掌握科研工作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专门要求,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技能。科研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很强的工作,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必须经过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因此党校科研人员要大力改进学风、作风、文风,善于解决僵化封闭的思维方式与当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环境的矛盾,变封闭、停滞的思维为开放、发展的思维,努力寻找党校科研与党委决策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切实上热线、设大谋、当高参、出精品、创一流。要突出求实、求深、求新、求精,做到平中见奇、小中见大、陈中见新,真正为党委决策提供高层次、有见地,具有较强参谋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藉以丰富和完善党委工作思路,让党校科研上通“天线”、下接地气,参在点子上、谋在高明处,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进而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

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还需要在整合党校系统智库力量、拓展智库渠道、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上做文章。党校智库建设,必须把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摆在首要位置,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等重点学科建设。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党校的特点: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要聚焦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入研究;要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

一是整合党校系统智库力量,做到三个创新。创新智库管理。成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智库发展规划、政策法规、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宏观指导。智库负责人负责智库发展规划、课题研究、日常协调等具体工作。确立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创新智库协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网络,包括在全国省级党校和副省级城市党校设立相关信息数据采集点,开展全国党员思想状况和全国干部思想状况调研,建立动态的科研基础数据库等,全面提升党校系统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党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要进一步探索学员资源在党校智库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把“思想富矿”优势转变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优势。

二是拓展智库渠道,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丰富完备的信息资源是做好智库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加大专家人才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信息统计数据库、重要文稿数据库等建设力度。创办资政型内刊,定期向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呈送科研成果,让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策建议能直接、迅速进入决策咨询视野。积极承担探索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力争在重大决策中承接更多任务,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举办高层论坛、召开研讨会、开办讲座,影响和推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同媒体合作,通过组织专题采访、专栏文章、专家讲座,阐释好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解答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扩大党校智库的影响力。

(作者:襄阳市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评 论

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