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暴力征地非法治不可">
 
根治暴力征地非法治不可
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消息,如一剂强心丸,让舆论看到了希望。在暴力征地侦查的普遍期待中,晋宁事件又被舆论寄予反腐、回归法治的更多期待。
标题图片

一、舆情概览

10月14日晚19点22分,认证为“昆明市晋宁县委、县政府”的官方微博@昆明晋宁发布最早通报事件消息,称“晋城泛亚工业品商贸物流中心”在建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的施工人员与富有村部分村民发生冲突。初步调查,已造成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10月14日下午,事件发生后,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第一时间赶到晋城镇指挥处置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日深夜,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展开各项工作。

10月15日,昆明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经公安机关调查和现场勘验,冲突事件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企业施工方6人,村民2人),18人受伤。

10月16日下午,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做出通报,将该起事件定性为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并公布了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通报称,双方冲突中村民向对方投掷自制燃烧瓶,并点燃被扣押人员身上的汽油。记者采访中,当地村民否认曾往8名人质身上浇汽油,是施工方用瓦斯喷村民,投掷烧瓶。

 10月17日下午,昆明市长李文荣率工作组走进富有村,走访看望死者家属、6户困难群众,与40余名村民进行座谈,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表示将公平公正处置征地冲突。

 10月18日晚,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再次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明确的要求,表示征地冲突发生存在群众路线践行不到位。

 10月19日,舆情进一步发酵,建设方农民方孰是孰非,尚无定论,征地手续是否完备、补偿协议是否合理、对话机制是否畅通,拆迁何以酿成暴力悲剧?成为了网民质疑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借此事件挖掘可能存在的拆迁乱象和官员腐败成为舆论焦点,而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乱象维护公平正义,回归法治成为主流共识。

图为;晋宁暴力征地事件的舆情指数

二、媒体:问责政府呼吁法治成共识

云南晋宁暴力征地事件发生,问责政府成为主流媒体共识。

新华网评论《面对拆迁矛盾,政府部门不能当“鸵鸟”》认为,此次冲突并非没有预兆,早在今年5月17日项目就因村民反对而暂时停工;6月3日施工方与村民之间又发生过一次冲突。再往前追溯,围绕项目、征地以及赔偿产生的矛盾已经积压了3年之久。让人痛心的是,在此过程中,本应充当“裁判员”的地方政府部门,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矛盾日积月累,最终酿成大规模暴力冲突。

人民网、央视网、《京华时报》等媒体同样认为,当地政府对解决施工方和村民之间的矛盾,未能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并未做出行之有效的努力。新华每日电讯更是认为,晋宁血案有先兆管理缺位须严处。

光明网则指向了矛盾升级的根本原因:关于征地补偿的问题。其评论指出,应当问责当地政府。被占土地农民与强占土地施工方的矛盾非一日、一月,而是几年。在这几年中,随着被占地农民日常生活困难日益加重,双方矛盾一直在激化当中。新浪网评论指出,不管哪个国家,城市的发展都会离不开拆迁的工作。可拆迁利益的核心,就是拆迁的赔偿。它牵扯太多当地政府的利益链条,而房子和土地又是太多家庭的命根子。

究竟如何解决暴力征地问题,舆论普遍认为法治才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我国无疑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转型中的利益矛盾、社会冲突多发频发,此时只有通过法治的途径,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各类冲突,走出现实中面临的诸多治理困境。

党报发声,众媒体纷纷响应,《南方都市报》刊发社论认为,回归法治是避免征地拆迁暴力唯一途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认为,城市化迅猛推进,征地拆迁不可避免,但绝不能跨过法治、无视权利、绕过程序。

眼下,拿什么避免类似晋宁的征地冲突?引发诸多媒体思考。《京华时报》认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征地拆迁不可避免,不管是针对此次大规模冲突还是跳出此事,各级政府都应再次、认真地好好反思,别总是等到矛盾酿成冲突、暴力演化成惨剧之后再来总结。《北京青年报》认为,拿什么避免类似晋宁的征地冲突?前提是必须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真正受益者。

而《半岛都市报》则认为,避免血案的再次发生应从独立调查开始,尽快给大众一个满意的答案。要想“公平公正处置”,就不能由地方政府独家来调查,而必须成立一个多方参与的调查组,以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并规避各种利益影响,从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查起。只有依法独立调查并保证公开透明,才能查清相关责任人,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处置”。

三、网民:呼唤法治解决暴力征地

图为:昆明暴力征地事件网友观点(400样本)

1、呼吁法治伸张正义 25%

网民“贞子”:如此悲剧的发生,涉事各方都不能罔顾法律,如果最初各方都能严守法律,在法律的框架内协调各方利益,悲剧也不会发生。

网民“海南圣人”: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晋宁暴力征地事件的发生,呼吁法治根治。

2、质疑政府部门不作为 17%

网民“Skyeeya”:征地冲突事件接二连三,流血冲突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政府有关部门难道就不会反省一下自己的方式方法吗?

网民“一针见髓2”:对于组织这些拆迁人员﹑发放警用器具的利益高层才是最需要深挖和严查的,当地基层政府对于此等行动的组织安排毫不知情?要是没有政府低价征地获利,高价转给开发商后长期的默许和平日的不作为造成的积怨,此等事件会发生?

3、谴责施工方施暴行为 18%

网民“袁青”:打手统一着装!手拿凶器、盾牌,头戴钢盔,还以为是警察呢,开发商牛暴了!

网民“雷厉风行”:统一着装,组织严密,专业运输工具,纯粹一有组织黑社会性质暴力集团,必须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4、暴力征地惨剧发生透支政府公信力 16%

网民“林羽V”:非法的强征、强拆、强抢己经到了百姓无法容忍的地步了。该清算那些违法、犯罪的官员了。

网民“大果子”:一些贪官利用手中的权力发包工程,上项目,从中捞取巨额回扣的事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5、真相大白需第三方介入调查 14%

网民“田姐夫”:晋宁政府作为当事人之一,可以认为是事件一方的观点,可信程度与民间观点等同或稍高,但决不应该视为权威性的。期待有真正客观公正独立的权威机关介入。

网民“糊涂小生”:也许你说的是实话、可是我们只可能相信第三方的调查报告。

6、其他 10%

网民“小树苗”:不知道暴力拆迁和在国外有没有?

网民“苍天云彩”:暴力拆迁出现有多重原因,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可否建立一整套争议处理机制。

四、舆情思考

1、应急机制失灵说一套做一套吗?

2012年云南省第六届社科学术年会上,由昆明市检察院赵明、张亚力、蒋梦婷等人撰写的《检察机关介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指出,从近年来昆明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征地拆迁类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占总数的43.2%。如此高数据,理应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3年晋宁县印发了《晋宁县重大事项舆情风险事前评估实施办法》。有关媒体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该《办法》的出台,是晋宁县的一个创新制度,在全省尚属首个,标志着晋宁县在重大事项舆情风险引导工作方面有了更先进而具体的工作措施。”按道理,晋宁的有关部门应该懂得如何应对和处理潜在的重大舆情,然而当暴力征地事件发生时,当地政府当真事先一点信息都不知晓?冲突持续过程中,政府的应急机制为何失灵?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出现如此大规模暴力冲突,很难说公共治理机关没有责任。

诚如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所言,“此次事件的发生,存在群众路线践行不到位,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舆论要提醒有关部门的是,晋宁事件恐怕不是业务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2、舆论“顺藤摸瓜”,质疑晋宁官员权力寻租和贪腐行为。

由事件本身引申到关注涉事官员有无贪腐行为,这一舆情风向早在“微笑局长”杨达才事件中便已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在晋宁暴力征地的舆情发酵中后期,不断有媒体与网友质疑负责晋宁拆迁的官员与涉事企业存利益输送,非法强拆的背后隐匿贪腐行为。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章《“征地惨案”背后有何不可告人的“猫腻”?》就是例证。连日来,“昆明晋宁征地冲突应追究纵容暴力的官员刑责”、“晋宁违规征地”类似没有实据的言论却也受到了坊间舆论的关注,更有网友大声疾呼中纪委彻查云南省腐败问题。

3、通报与报道矛盾,倒逼政府信息公开加速度。

事件发生至今,当地官方公布的信息与村民、媒体的时常矛盾。据新华社报道,一些村民反映“打过多次‘110’报警,警方也没到位”,而当地警方则称,及时出警并报告当地政府。一些村民认为,项目手续不完备,未批先建,而当地县长则称各项审批手续已经完成。而且,据《新京报》报道,据云南省政协前副主席杨维骏透露,“被征土地是基本农田”;警方多次违令参与征地;冲突后村民不敢把受重伤的村民送到晋宁县人民医院治疗;当村民把伤员送到临近呈贡县医院时,该医院也称接到指令不能收治受伤村民,这导致重伤村民在转院途中死亡。

矛盾交织的过程,在媒体的引领下,网络舆论声讨强拆、有关部门不作为的声音可谓沸反盈天。虽然云南省、昆明市做出了积极的处置,但其效率仍不及媒体质问以及网友的追问。对“强征”、政府不作为的挞伐,仍有市场。而这种情况也对政府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形成舆论倒逼,眼下,有关部门唯有加快信息公开步伐,才能有效的阻止流言蜚语的传播,赢回主动权。

4、舆情引导不容忽视的三点尝试。

事发后4小时内,及时新闻发布会比抽象通报更易消解疑虑。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极易造就“拟态环境”,即信息经过加工后难免失真,较难原汁原味地还原官方原意。通过发布会等公开回应舆论关切,并邀请记者现场提问、警方负责人当场答疑等,利于保持官方信息不被媒体片面放大化传播,以致网民曲解原意或因澄而不清疑上加疑。而通报比较抽象缺乏互动和求证的过程,易造成诚意不足的感觉。

公开出警记录视频和事发现场全程视频,用事实说话。在经历了“3•01”昆明暴恐袭击案之后,按说,当地警方的应急处置和部署应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晋宁暴力征地事件发生,据村民的说法,冲突从下午两三点开始持续到近5点,当天早上就有大批社会人员进村,村民多次报警,为何警方未及时赶来制止冲突?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警方并不认同,昆明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回应说,晋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第一次收到村民报警是14日10时56分许,随后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派出民警到事发现场与村干部取得联系,同时积极协助镇政府工作人员开展劝解、疏导工作,现场事态一度有所缓和。到底孰是孰非,为打消出警不力等质疑,昆明警方理应公开执法视频,以公开透明博取公信。

第一时间发挥本地媒体在舆情传播中最佳引导效应。晋宁暴力征地事件发生,云南和昆明本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作用差强人意。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截止19日18时,事件报道前10名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论坛贴吧中,云南、昆明的媒体无一上榜。理论上,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应迅速的将相关信息告知本地权威媒体,积极压缩谣言质疑的发酵空间,从而牢牢掌握本地信息传播主动权,同时积极的对接国内主流媒体,主动释放事件处置细枝末节,澄清传闻化解疑虑,达成网上网下广泛意义上宣传统一战线。然而结果却相反。更为要命的是,当地有部门也未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政务微博和微信的引导效应,致使质疑声不断高涨。

五、舆情点评:暴力征地侦查被寄予期待

近年来,因征地引发的公众事件,多次成为舆论热议的众矢之的。此次晋宁暴力事件背后是否存在非法征地,非法拆迁现象,有关部门是否存在权力寻租问题,流血事件始作俑者背后的政府责任、开发商责任、黑社会行径等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快速侦破才能平息舆论质疑。连日来,昆明有关的负面舆情急剧发酵,在各种负面信源爆发碰撞下,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虽多有发声,积极回应和传播;但在回应内容的及时性、可靠性上、方式方法上未能完全说服大众,更多关注官方处理及官方说法,官方通报与媒体调查的矛盾引发叠加效应,官方辟谣反成官谣,在该类舆情事件上不当的回应反而丧失公信力。与此同时受到损失的还有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形象。昆明市委成立“10•14”事件处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消息,如一剂强心丸,让舆论看到了希望。在暴力征地侦查的普遍期待中,晋宁事件又被舆论寄予反腐、回归法治的更多期待。

>>>阅读原文

编辑 张林 实习生杨尧亦有贡献

标题图片
根治暴力征地非法治不可
新民晚报: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
京华时报:晋宁暴力冲突要立案更要问责
钱江晚报:晋宁事件还需总结法治教训
新京报:遏制暴力拆迁,平度事件应举一反三
王智导演: 昆明市晋宁县富有村10月14日爆发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已过去7天,在昆明市一级领导到场调解下,村子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但两年半以来围绕着征地产生的一连串问题仍待解决。对于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村民与官方至今仍各执一词。同时,征地补偿款总额与实际发放额之间,仍有超过2500万元的差额未向村民公布。
徐敬亚: 2010年晋宁富有村征地曾承诺每亩补12万元,后实际补4.3万元。农民靠种蔬菜每亩年收入7万多元,故拒绝。据悉,晋宁当地农田市价每亩400万元。(据新华社、新京报)
云南何永飞: 云南昆明市晋宁县富有村10月14日爆发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已过去7天,对于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村民与官方至今仍各执一词。同时,征地补偿款总额与实际发放额之间,仍有超过2500万元的差额未向村民公布。
丹尼博伊尔: 云南昆明市晋宁县富有村10月14日爆发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已过去7天,但两年半以来围绕着征地产生的一连串问题仍待解决。征地补偿款总额与实际发放额之间,仍有超过2500万元的差额未知。
猴子捞月: 晋宁富有村爆发大规模暴力事件,在昆明市一级领导到场调解下,村子恢复了暂时的平静。但两年半以来围绕着征地产生的一连串问题仍待解决。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村民与官方至今仍各执一词。征地补偿款总额与实际发放额之间,超过2500万元的差额仍未向村民公布。
第九十六期
标题图片
大大在反腐,学界怎么看
第九十五期
标题图片
柯震东、房祖名吸毒
第九十四期
标题图片
真相是重建医患和谐的唯一标准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