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美国两大总统候选人的家[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03 发表评论>>

  奥巴马的家位于格林伍德大道5046 号,这里已成重点保护对象:5 辆警车和若干辆无标志的特勤汽车,分布在记者能看到的西、南、东三个方向,警员和特工至少有10 人.

  奥巴马家是一幢单门独户式红砖楼房,下面被绿树捂得严严实实,只有上面露出一小部分:斜屋顶

  麦凯恩公寓:看不到守卫者

  由于行程由西向东,记者首先探访的是麦凯恩的家。当然,他和富婆兼美女(尽管已经年过六旬)妻子辛迪拥有的那么多房子记者不可能一一走遍,只能选择他们的主要住处:位于亚利桑纳州菲尼克斯(即凤凰城)市区的一幢高档公寓;他们一共花466.68 万美元买下两个单元。

  公寓的地址是驼背路2211 号。驼背路是菲尼克斯市东西向主干道之一,要找到并不困难。不过这条路分东西两段,两头都有2211号。记者先找的是东段。“应该就在这一带。”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因为这附近都是有钱人的房子,越往西去档次越低。”

  最大的麻烦是这里的烈日——尽管已到10 月下旬,但天空中的赤日炎炎还是让人不堪消受。在旧金山这样凉爽宜人的城市,步行半小时是件很惬意的事;而在菲尼克斯,如果在没有遮荫的马路走上二三十分钟,你很可能就会中暑倒地。难怪当地人几乎动辄开车,街上很少看到行人。记者向旅馆的韩裔老板问路,他也只懂得报出车程。

  有人曾说,来自凤凰城很恰当地道出了麦凯恩擅长绝处逢生的本事。记者的感想是:甭管最终你能否“重生”,在这里“浴火”是必然的。当地居民也承认,亚利桑纳是全美皮肤癌第一高发区。

  菲尼克斯还有一个特点:和西邻南加州一样,这里墨西哥人的比例也很高,所有公共设施的说明大多为英西双语对照,在旅馆房间收看到的电视台很多都讲西语。

  记者坐车来到驼背路与24 街交叉的路口,见24 街路边一幢玻璃幕墙大厦与网上看到的图片外形无异,不由得心头一喜。绕着大厦走了大半圈,入口终于找到。里面的保安人员解释说,这里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写字楼,并非麦凯恩的公寓。不过好心的他也给记者指了路—就在一两百米外的另一条街。显然网上那些图片搞错了。

  按他的指点,10 来分钟后记者终于看到这幢漂亮的公寓楼。它和外面的马路隔着车道,以保证相对的清静和隐私。车道旁竖着一块落地式高档路牌,上面用烫金图案和文字标注着公寓地址:“驼背路2211 号”;两边种着棕榈树。

  大楼共有12 层,顶楼为大挑高式结构,底层和地下都是车库。记者沿着车道斜坡走上去,路上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保安措施,大楼入口处有一喷水池。记者推门进去,没看到保安人员,于是径直走向坐在大堂办公桌后的物业管理员。

  这位叫史蒂夫的小伙子一听记者说明来意,就礼貌地解释:“对不起,我们不能就麦凯恩参议员的任何事接受媒体采访,这是上面的规定。您要在外面拍照我们管不着,但在里面请不要拍照。”

  这也在意料之中。不过趁他接电话之机,记者悄悄按了下快门,拍下了大楼电梯间的样子。没机会一睹麦宅,但从大堂和外观看,这幢公寓档次虽然不低,似乎也未达到奢华的地步。

  出来的路上,碰到刚才进楼的一对中年男女。他们是来看望朋友的,居然都不知道麦凯恩就住这里。记者给他们留了名片和电话,让他们问问朋友是否愿意聊聊她的邻居,不过至发稿时,记者一直没有等到电话。

  在迈阿密见过奥巴马后,第二天记者往西北远上芝加哥。住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他的家。

  奥巴马的家位于格林伍德大道5046号。这一带虽然距名校芝加哥大学不远——沿着格林伍德一直往北就到芝大,却属于治安名声不佳的芝加哥南区。

  向几位当地人问了路,记者乘坐著名的高架铁路“绿线”,在第51 街站下了车。出站后马上就能感受这里的危险性:外面有三三两两的黑人青年在闲逛、打量行人。

  由于胸前挂着相机,记者退回站内。这时又有一位中年的黑人妇女上前问:“你会说英语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她拿出一张标着5美元、貌似食品券的纸条,好像想兜售给记者。“你别去惹人家!”检票处的黑人胖大姐向她喝道。“好好好,你是老板。”那位中年女子讪讪走开。记者向那位好心的大姐打听。她证实说:“这里是不大安全。偷东西、抢劫的都有,还有打枪的呢。你要当心一些。”她告诉记者,在门口坐15 路车,就可以到要找的地址;她以前不知道那里就是奥巴马的家。

  15 路车来了, 记者谢过检票大姐上了车,问司机师傅应该在哪站下。和大多数美国公交车司机一样,这位叫阿历克斯的黑人小伙也很肯帮忙。“那个站现在不能停,我会让你就近下车。”一听说记者从中国远道而来,找的就是奥巴马的家,他一直开到离奥家尽量近的地方让记者下车,并介绍说他在奥巴马没有竞选总统时就认识他了,也和他握过手,尽管彼此不很熟悉。

  记者下车刚拍了第一张照片,前面警车中就出来一位穿黑色防弹衣的黑人女特工,说:“这儿不能拍照,要拍只能到对面铁栏杆后的指定区域。你去问那辆警车上的警察和特工。我们也不接受采访,要采访得打华盛顿美国特勤局的电话。”她旁边站着一个穿制服的芝加哥当地警察。

  记者过了马路,沿着铁栅栏走到另一辆警车附近,一位穿套头衫的壮实特工就微笑着向记者说了几条规矩:不能再往前,不能拍周围的保安措施,特工不接受采访。“至于我们的CPD(芝加哥警察局)同事是否愿意接受采访,你得问他们自己。”说罢他指指旁边穿深色警服的一个警察。对方摇摇头,说:“我也不接受采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娜文章来源: 外滩画报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