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26 发表评论>>
 《梅兰芳》主要演员
 
少年梅兰芳(余少群饰)
 
电影剧照
 
  因为传统戏曲现在已经不再流行,年轻一代喜欢的大都是嘻哈、饶舌、R&B,因此梅兰芳虽身为民国四大名旦之首,对现今的年轻人来说,还是显得相当陌生。而电影《梅兰芳》让很多人开始关注梅兰芳本人,关注京剧这门国粹艺术。
  目前,参与新浪网《梅兰芳》观影大调查的网友已经过万。据问卷统计显示,有4成多的观众在看过《梅兰芳》之后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国粹实在是太美了”,另有4成多虽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也不会觉得排斥了。
  而大约一半的参与调查的观众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对梅兰芳的生平、传记产生了兴趣,已经从别的渠道找来相关的资料增加了解。3成多的观众也觉得虽然不会刻意关注,但有机会还是会找找看。
 
  近代百年风云录中,梅兰芳曾在建国后得陈毅一句评语:“一代完人”。其一生从艺、为人,历经清末民国抗日解放乃至建国,纷杂纭乱,头绪万千。究其成就,不仅将中国传统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更将此荣光传播到西方世界,是中国近代戏曲乃至文化史上的最重要人物之一,更是近代中国毋庸置疑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在世俗名誉与市场号召力上,也几乎没有人比梅兰芳更高,的的确确是近代最耀眼的超级明星。电影《梅兰芳》挑战不小。

  前两日有幸先睹为快,观看了陈凯歌电影《梅兰芳》。电影巧妙地避开对梅兰芳一生做艺术上的穷根索据,着力于情感世界的挖掘。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有千人千面,对梅兰芳当然也有各种理解,更何况是陈凯歌如此强势导演。陈凯歌隐去本事,择其大者,将梅兰芳、近代京剧诸多宗师事迹与历史的诸多细碎尘埃混合重新组合,塑造了一个“走下神坛的梅兰芳”。

  《梅兰芳》可以谈的主题很多,从性别角度看,可以再度引申乾旦坤生现象的“男身/女身”吊诡性别研究议题;从艺术贡献与人生经历角度,可以挖掘“神人/凡人”的大师VS普通人困境,艺术成就的期待与个人命运的对抗(此点在建国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历史角度,更可以折射出清末民国以降的戏曲传播史与中国社会思潮流变的端倪……当然,这些主题可以说在当年的《霸王别姬》中其实都略有涉及。陈凯歌强调,他的《梅兰芳》更重视的是“故事”,我也来简单谈谈这些旧日的故事。

  电影《梅兰芳》不是一部严格追求历史真实的传记片,其中很多人物,是糅杂了当年一些真实人物的各种面貌综合而成。片中的梅兰芳与真实的梅兰芳对比,很多事情不是电影里这样发生的,比如梅兰芳的成长、他与邱如白的相识相知、与孟小冬的恋爱等等。追问陈凯歌的探索是否符合梅兰芳真实面貌,是一个不得解的问题;作为一个业余戏迷,这里将影片中涉及的故事背后的一些真实史实拉杂谈一些,希望大家能分清楚真实的梅兰芳与电影《梅兰芳》的区别。

  1、家世与大伯

  电影

  影片中梅兰芳少年失怙,父亲早亡,大伯也因在西太后寿辰中以家中出殡而未穿红,犯了忌讳而被打死。少年梅兰芳由家中世交、老生名角十三燕帮助抚养成人。大伯为梅兰芳留下的一封书信成为全片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伶人地位的低下、境遇的悲惨、对梅兰芳的期望混杂在这封书信中,梅兰芳一生信念,由此出发。

  历史

  在真实的历史中,梅兰芳的确出生梨园世家,父亲早逝,主要由梅家大伯抚养长成。而这位大伯叫梅雨田,为著名琴师,清内廷供奉,为当时京剧界最著名的老生演员谭鑫培拉琴,有“胡琴圣手”之称。老先生一直活到梅兰芳20岁已初步成名后才逝去,享年45岁。

  2、相公堂子

  电影

  少年梅兰芳出场不久,就被其表兄朱慧芳拉去陪酒,妩媚的表兄一屁股就坐在了那位二爷的大腿上,让梅兰芳照学,得了梅兰芳一耳光。这个片段写出梅兰芳成长中的艰辛:不仅要学戏唱戏,还要应付许多陪酒陪客的无聊营生,而梅兰芳都坚持了自己的清白、“干净”。

  历史

  其实这个片段并未虚构,戏子陪酒是清末戏子伶人的一个特有现象,当时流行的说法是“相公堂子”。相公堂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私人科班(科班即戏曲学校),学戏之余,还要陪酒陪客,侑觴媚寢,有娱乐业的营业性质。这是清末男风鼎盛的一种表现。梅兰芳的爷爷、著名旦角、同光十三绝之一、四大徽班之四喜班班主梅巧玲就办有“景和堂”,后来很多名角都有自己的堂子(即“私寓”或“书寓”),比如伶界大王谭鑫培的“英秀堂”(谭鑫培的号“英秀”即从此来)。梅兰芳本人是在朱小芬(梅巧玲弟子朱霭云之子、梅兰芳的姐夫)的“云和堂”。他最早的开蒙戏就是这里学的。后来官方说法的开蒙老师吴菱仙,是他出了堂子以后的事儿了。当时与梅一起就学就有他姐夫的弟弟朱幼芬、表兄王蕙芳,梅王两人被誉为“双璧”,当时有“兰蕙齐芳”之说。

  许多后人为尊者讳的缘故,很少提及梅兰芳也出身于相公堂子的事实。这也是后来从梅党到官方记载都极力抹杀的一点。根据民国闻人包天笑在他的《钏影楼回忆录续编》中回忆,在1917-1918年间,他计划以梅兰芳为原型撰写历史小说《留芳记》,消息传开后,多人劝诫他收笔,《申报》主笔赵叔雍说:“畹华的为人,真如出污泥而不染,你先生也赏识他、呵护他的,关于云和堂的事,大家以为不提为好,免成白圭之玷。”《新闻报》副总编辑文公达也说:“兰芳虽是冯六爷一班人捧起来的,外间那些人,妒忌他尽说些脏话,那是不可轻信的。”梅兰芳运气好,既赶上了相公堂子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时期,又遇上贵人,早早从此脱离。后面在讲到“梅党”时会多谈几句当时情景。

  电影中梅兰芳表兄朱慧芳的原型就是王蕙芳,他在相公堂子时期是颇红的。据说陈凯歌本来拍了朱慧芳的不少戏份,大概存着将他作为旧式旦角戏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与梅兰芳对比的意思。可惜成片后都删了。(撰文:纳兰公子容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庄昊文章来源: 中国网综合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