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重点工程巡礼:彰显中华民族创造力[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06 发表评论>>

   重点工程建设浓缩改革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迫切需要打开国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规模引进外资,而这一切,都是在重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胡希捷说。
  上海宝钢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成为这一过程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70年代国家提出建设“十大钢铁基地”的宏伟规划之初,宝钢并不在其列。按照传统的眼光,上海一没有矿山,二没有煤炭资源,长江口水深不够且地基软弱,似乎并不具备建造钢铁基地的优越条件。但是,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改变着宝钢的命运。
  日本没有铁矿、煤矿,钢产量却在短短15年内达到中国的5倍;通过重组,引进美国、西欧技术并加以消化提高,新日铁公司成为“世界第一钢王”。新的观念点亮了建设宝钢的信心和决心。两个月后,规划规模600万吨的宝山钢铁厂正式获准建设。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工程建设打下了第一根桩。
  按计划,建设宝钢需要300亿元,而当时,全国银行个人储蓄总额才180亿元,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800亿元。决策者大胆提出,仅仅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签约引进了22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宝钢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
  在宝钢一期工程中,成套设备和技术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资料显示,日本前后有2100多批、4500多人来华商谈,最紧张的时候,同时开列108个谈判桌,谈判13000多场次,仅消化技术资料、图纸就达320吨。
  陕西咸阳彩色显像管厂、贵州铝厂电解铝工程、上海石化二期工程……和宝钢一样,一项项重点工程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在锐意创新中发展。
  如今,宝钢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天航空、核电等各行业、各领域。宝钢的建设和发展雄辩地证明,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巨大成就的取得依靠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仍然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新中国60年重点工程巡礼:彰显中华民族创造力[组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实习生文章来源: 新华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