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韬朋:见证乒乓外交(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11 发表评论>>

 黄韬朋:见证乒乓外交(组图)

  第31届世乒赛开幕式。

 采访如同上战场

  1971年,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举行之前的国际舆论认为,没有高水平的中国队参加的世乒赛,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大赛。因此,1971年1月25日,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一行四人来到北京,邀请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但当时日本国内的极右翼势力和台湾反动势力也放出风声,中国队如果参赛,要对中国代表团进行干扰和破坏。国家体委将这一情况上报中央,请毛主席、周总理决定。

  当时正值中苏交恶,中美关系还很严峻,中日也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毛主席、周总理都力主中国队应该参赛。毛主席在报告上批示:我队应去,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作为代表团的随团记者,黄韬朋说,“当时听到传达主席的批示,感觉自己这次不是完成一般的采访任务,而是好像要上战场一样。”

  由于这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第一次出国,中央对此次参赛非常重视,1971年3月16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即将出发的全体代表团成员。对于代表团的行程,周总理事无巨细地一一嘱托,接见一直持续到凌晨三四点钟。最后,周总理和代表团的成员一一握手。

  虽然过去了近四十年,但回忆起和周总理的那次握手,黄韬朋依然十分感慨,“当时周总理的身体已经不好了,十分清瘦。但当他握住我的手时,我感觉到他十分用力,眼睛盯着我,充满了信任。”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对于面临的严峻形势,代表团做了充分的准备。

  黄韬朋说,代表团一行60多人,分成了两组,每组都有男女运动员、教练员和随团记者。两组分乘两架飞机,要确保万一有一架遇险,还会有队员能够参加比赛。

  到日本参加比赛后,代表团遭到了日本极右翼势力的一些骚扰,但日本民间和各国运动员对中国队都很热情。中国代表团遵循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积极热情地同各国运动员交往。并邀请各国运动员在所住饭店后面的花园里举行联欢,在樱花树间畅谈、歌舞。中国队的活跃,让世人对封锁很久的中国有了美好的印象,赢得了许多朋友。而这些,都被黄韬朋用手中的相机忠实记录了下来。

  除了众所周知的庄则栋和科恩的那次接触外,黄韬朋介绍,美国队先后六七次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想法。美国队的一名随队记者在记者席也主动向黄韬朋表示,如果美国队能够访华,他十分愿意随队来华采访。

  这些信息,由国家体委直接汇报给总理办公室。终于在赛事马上结束的时候,同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决定传到了名古屋。这一爆炸消息随之成为当天世界各地媒体的头条,而关于世乒赛的新闻几乎被冷落了。

  这之后就有了众所周知的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基辛格的秘密之行,以及尼克松和周总理跨越大洋的握手。

  黄韬朋说,能够经历并见证那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他感到十分荣幸。(来源:人民画报 文 黄丽巍/人民画报 摄影 黄韬朋/人民画报 )

黄韬朋:见证乒乓外交(组图)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实习生文章来源: 新华网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