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站在世界之巅[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8-20 发表评论>>

1960年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站在世界之巅[组图]  

    1960年,我国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峰的3名英雄。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意外变化

  在香山接受了一段时间集训后,王富洲和队友前往苏联进行高山训练。准备工作按部就班展开,可就在此时,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从50年代末期开始,中苏关系已逐步走向破裂。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纸命令,当时在中国的所有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退回国。

  苏联撤出给攀登计划造成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王富洲回忆说,人员方面的困难还好办一些,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中方队员已基本具备攀登珠峰的身体和技术条件,很多队员已经登顶过一些7000米以上的高峰,如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列宁峰(7134米)和新疆境内的慕士塔格峰(7546米)。

  更大的困难在于物资匮乏。按照原来的约定,所有高山物资、装备和食品均由苏方提供,苏方撤出后,这些东西都只能想办法去西欧购买。

  由于欧美对华实施封锁,当时只能先从香港市场换回外汇,再去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购买物资和装备。

  “苏联参加我们要上,苏联不参加我们也要上!”王富洲说,虽然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但中央决心很大。为了完成这次任务,西藏方面还紧急修通了从日喀则到珠峰大本营的380公里公路。

 
 三次行军

  1960年3月,200多人的队伍集结珠峰大本营,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队员。

  按照苏联人教的办法,登山队计划步步为营逐渐适应,分4次行军完成登顶。

  第一次行军,登山队前进至6400米高度,沿途建立3个高山营地,并将物资和装备运到6400米。另外派遣一个侦察组侦察北坳路线——这是攀登珠峰必须面对的第一道难关。

  完成既定任务后,队员撤回大本营休整,适应性行军过程也是考察队员体能和技术的过程。

  第二次行军,登山队打通从北坳底部到顶端的“登山公路”,在7007米建立营地。不幸的是,来自兰州大学的青年教师汪玑在此次行动中因高原反应牺牲了。

  按照计划,第三次行军的基本任务为侦察突击顶峰的路线并建立突击营地,如果条件成熟则相机而动直接登顶。

  然而行动过程中天气突变,虽然3名队员在8500米建立了突击营地,但此次行动损失惨重,北京大学教师郭子庆因高原反应牺牲,全队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冻伤,包括队长史占春在内的多名主力队员不得不抱憾退出。

  面对这支已经在冰天雪地里苦苦煎熬了两个多月的登山队,时任前线总指挥的韩复东曾经考虑过明年再登,但是,最终他们决定,重新组织队伍,再次投入战斗!

  在前几次行动中担任运输任务的王富洲,此时入选第四次行军突击组,组长为登山队副队长许竞,队员还包括刘连满和贡布。后来的登顶队员屈银华,此时仍是运输队员。

  为了表达必胜的决心,已经没有退路的登山队员分别写下遗嘱,王富洲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份遗嘱其实不像遗嘱,除了表决心,对家人亲友几乎一句话没有。“那时就一个心思,登顶!”

 

1960年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站在世界之巅[组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实习生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进入论坛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