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对于内蒙古来说,2018年还是交付自治区成立70周年满意答卷后再续辉煌的开局之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伟大使命的内蒙古各族人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遵循,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大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模范自治区”发展新局面。

  丰富“模范自治区”新内涵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从成立之初的摸索前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早在上世纪50年代,内蒙古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实践证明,民族团结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开创“模范自治区”发展新局面,就必须深刻领悟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不断丰富“模范自治区”的新内涵。

  作为最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地区,内蒙古始终发扬和坚守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模范自治区”这一光荣称号已伴随内蒙古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新时代内蒙古各民族群众更加和睦友爱的新期望、新愿景。

  内蒙古还将继续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力发挥好带头和模范作用,全面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激励各族群众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实现“模范自治区”新作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新时代,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儿女满怀为自治区更加美好的明天发奋图强的坚定信念,在各行各业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努力以累累硕果来实现“模范自治区”新作为。

  实现“模范自治区”新作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防控金融财政风险;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中,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开展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贫困地区既能稳定脱贫,还能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二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点,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更好把握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淘汰低端和过剩产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促进有效供给和投资,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应用基础性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各级各类发展创新平台。

  三要坚持“三农三牧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落实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加强党对“三农三牧”工作的领导,推动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四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通过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系统,建立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和经济体系,推动全自治区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同时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五要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融入政府工作的全方面全过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六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明内蒙古。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繁荣引领社会风尚,努力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传播“模范自治区”好声音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时代命题和战略任务,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作为我国成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实施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因此,内蒙古的发展自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各族儿女始终唱响着和谐嘹亮的民族团结主旋律。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代,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团结友爱,依然是内蒙古自治区奋进的时代强音。在全球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讲好民族发展好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好声音,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和成果,展现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内蒙古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时代风貌。

  传播“模范自治区”好声音,需要全面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汲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因素进行融合发展,统筹、协调和整合好新闻信息资源,有效运用与国外媒体的交流合作平台,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大的传播能力、创新的话语表述、奋进的精神风貌,对外深刻阐释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内蒙古的发展成就,全面传播异彩纷呈的内蒙古文化及其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展示内蒙古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再创辉煌的决胜信念。总之,要结合新时代新使命,向外界传播更加全面、真实、客观的内蒙古,构建和谐、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