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3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2019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本次活动目的在于提醒公众重视睡眠, 预防疾病,留住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国人以更加健康的姿态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等协会领导、本次活动的支持企业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吉林贝多芬科技有限公司领导、还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睡眠医学方面知名专家及各界嘉宾、媒体共计百余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表示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在全国开展大型义诊,提高公众对睡眠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每年举办的睡眠医学学术年会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睡眠医学学术会议,获得了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睡眠医学专家巡讲活动,已成为规范化的品牌活动,为提升我国基层医生睡眠疾病诊疗水平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飞利浦大中华区睡眠与呼吸医疗事业部孙亮总经理代表协办企业予以致辞。他表示,飞利浦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睡眠事业发展,协助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中国睡眠医学事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教授表示,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不仅致力于行业的发展,更致力于全国睡眠医学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全社会老百姓的科普健康睡眠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每年世界睡眠日这个有意义的时间,我们都会通过媒体向全国人民报告睡眠医学最新,最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解答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在会上,《我国成人和儿童睡眠疾病患病与诊疗状况报告》正式对媒体公布。报告显示,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的社会生态和老龄化加剧均影响着国民的身心健康,使睡眠障碍患病率日益增加。国内学者在睡眠障碍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发现:

1、据2018年3月山东省睡眠呼吸疾病发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成人打鼾患病率21.2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7.31%。儿童打鼾患病率13.9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率3.66%。

2、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成人患病率为8%-20%,失眠患者还经常存在日间功能受损,包括难以制定决策、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团队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客观睡眠时长<6小时的失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并且在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注意、警觉三个认知领域的受损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失眠障碍的精准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睡眠障碍和痴呆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荟萃分析发现,睡眠障碍是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在不同种类的痴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一致,失眠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睡眠呼吸障碍可同时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该研究揭示了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与痴呆的密切关系,强调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要尽早干预和治疗,以防止痴呆等更为严重后果的发生。

4、不宁腿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一般人群中不宁腿的患病率为2%-10%。陆林教授课题组研究者荟萃分析发现,全球范围内孕期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1%,但在不同地区孕期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不一致,欧洲地区为23%、西太平洋地区为11%、东地中海地区为30%、美洲地区为23%。此外,孕期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孕期增加而增大。该研究为我们了解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妊娠阶段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提供了全面且直观的数据,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疾病防治。

5、长时间使用手机可严重影响睡眠及情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对4333名在校学生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并在睡眠医学领域顶级期刊SLEEP(影响因子 5.135)发表了论文,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可产生各种睡眠及情绪问题,且手机使用时间与上述问题之间呈相互影响,提示存在恶性循环。这些新发现凸显了早期预防和控制手机过度使用的重要性,同时应对各种睡眠和情绪问题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恶性循环。

长时间使用手机影响睡眠的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过度使用手机(尤其是睡前)占用了原有的睡眠时间,引发睡眠不足;二是手机本身的内容可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兴奋,增加觉醒程度,从而影响睡眠;三是夜晚手机屏幕的光线可抑制体内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而褪黑素作为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维持睡眠-觉醒周期的核心物质,被抑制后可引起昼夜节律延迟,导致入睡困难。

6、婴幼儿频繁夜醒(如每晚醒来3次及以上)者其认知发育水平比睡眠正常的同龄儿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和香港大学Shirley Xin Li教授研究团队对1102名2-30个月健康婴幼儿的睡眠和认知发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频繁夜醒(如每晚醒来3次及以上)会影响其认知发育水平。我国80%-90%的婴幼儿夜晚都会醒来至少一次,说明夜醒的问题在我国健康婴幼儿中也十分常见。

7、孕晚期及产妇的睡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3.2%、75.11%,孕晚期睡眠紊乱会增加产后睡眠紊乱发生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王广海副研究员研究团队的纵向前瞻母婴队列研究,对262名母亲在孕晚期、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以及36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睡眠紊乱的发生率分别为43.2%、75.1%、48.8%、49.2%、41.6、34.6%、37.3、31.7%,呈倒U变化。

8、OSAS是儿童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许志飞主任研究团队通过对107名原发鼾症及248名OSAS儿童进行EndoPAT 2000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检测,研究发现OSAS导致儿童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睡眠过程中呼吸努力相关觉醒增加有关,细胞功能障碍作为心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可以增加日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关内容发表在《Sleep Medicine》杂志。

9、儿童习惯性打鼾儿童新的初筛方法—采用蓝牙与智能手机进行监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许志飞主任研究团队以及密苏里大学医学院David Gozal团队共同对432名2-15岁习惯性打鼾儿童进行诊断实验研究,将血氧饱和度监测计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相连,最后基于机器学习等复杂算法可得到估计的AHI(OXI)。提示可使用该方法初筛,以缓解大量患儿得不到早期诊治的矛盾,降低诊断成本,可促进疾病的早诊、早治。相关内容发表在《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10、REM期睡眠减少与儿童的神经认知行为障碍有关,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刘大波主任研究团队对616例睡眠呼吸障碍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REM期睡眠减少与儿童的神经认知行为障碍有关,REM期睡眠具体减少到10%以下有特殊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11、睡眠对于脑信息处理、情绪加工、脑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时杰课题组与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朱露莎课题组合作,研究人员在浅睡眠期无干扰地轻声播放某些零食名称,可以选择性地改变人们对这些零食的偏好,使得他们醒来后愿意多付近10%的价钱购买这些零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状态下播放零食名称所诱发的低频脑电震荡活动(delta波和theta波)可以有效地预测清醒后偏好改变的程度。

本次活动的另一亮点是睡眠医学专家与广大公众及媒体面对面交流,谈睡眠与健康,睡眠与衰老,睡眠与益智健脑,睡眠与学习及工作效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新闻发布会上还举办了由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飞利浦伟康公司协办的“2019年世界睡眠日全国义诊活动”启动仪式。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400余家医院将在3.21“世界睡眠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社会上更多有睡眠诊疗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提高公众的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