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记者:李哲)近年来,浙江省以纵深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把全面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的主攻方向,通过治理体制重建、服务体系重构、运行机制重组、服务模式重塑,打造出了适宜在全国县域推广的浙江医共体模式。其中德清县从2017年,以县域医共体试点为契机,整合了县级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资源,成立了武康和新市两个健康保健集团,实现了让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就能看好,趟出一条适宜向全国推广的“县域医共体”新路。

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卫生院

6月15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专家座谈会在湖州德清县召开,多个省市分享了关于医共体建设的经验。浙江省德清县、余姚市、瑞安市、东阳市、长兴县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多名医改专家、教授共聚于此对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成功经验各抒己见,大家都表示出浙江在医改路上做的相当扎实。

如何让县级医疗机构既能履行职责,又有发展空间和活力?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尤其是专科服务能力极为薄弱。所以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浙江省从去年10月开始全面推开县域综合医改,已建成161家医共体。有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浙江医共体建设地区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例数增长10%以上,超过1/3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一二类手术,门急诊和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和22.3%,医保基金支出增幅下降10.5个百分点,群众对医共体满意度达97.8%,医务人员满意度达94.8%。全省县域就诊率从2016年的84.9%增加到2018年的86.3%,基层就诊率从2016年的50.5%增加到2018年的51.6%。

浙江省改革之路上首先打通县乡机构人、财、物等要素流动的渠道,医务人员的编制、岗位、身份等“藩篱”被打破,职称评聘、内部考核、绩效分配等机制均被一一激活,把“碎片”汇集成一个个完整的模块。浙江省还通过人才培养、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财政投入等工作,基本实现“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覆盖。此外,浙江省还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等“共享医疗”模式,使县域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和消毒供应等基本实现全贯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博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医共体的本质是追求单一法人和统一管理进而塑造出利益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整合医疗体系。他还强调如果仅仅靠大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帮扶,大型医院凭借技术优势,向下级医院的“虹吸”效应。如果长此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的生态环境就加剧恶化,病人也就越来越难回流到基层。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表示,浙江今年已经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以新生儿出生为例,需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等事项不需要新生儿家长“跑路”即可“床边”拿证。全省240余家县级以上助产机构中,78家提前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今年底将推广到省、市、县三级所有助产机构。

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是卫生体制领域的改革,更是一场公共治理变革,通过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医改的红利最大化释放,让百姓享有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