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娟 邓馨悦)7月10日早上,6岁的男孩小安(化名)可以和父母一起回家了。在同济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门牙“掉了”几颗的他很开心地笑着,他告诉小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余东海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可以小伙伴一起上学和玩耍,现在实现了。
小安的妈妈说,小安2014年出生在湖南。因产后母乳不足,只能给小安喂食温水,结果小安呕吐不止,严重的时候,呕吐物会从口鼻“喷出”,很“吓人”。他们赶紧将小安送医治疗。当地新生儿科医生建议手术探查,在小安一个多月大的时候,为他实施了“回肠双口造瘘和麦克尔憩室切除术”同时进行肠活检,术后诊断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
虽然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小安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精神食欲反而越来越差。5个月后,医生对小安再次进行了剖腹探查,这次手术为小安实施回肠造口关闭并将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后小安出现严重的污粪。慢慢地,小安在父母细心照料下长大。直到小安4岁时,又出现了其它问题,持续低热,肛周脓肿,排便困难,排便时剧烈疼痛。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进行病因排查,依次排除了白血病、脑膜炎、淋巴瘤等可能的疾病,腰穿、骨穿各种检查都做了,最终医生还是建议开腹手术治疗。小安的妈妈坚决不同意,一出生小安就做了两次大手术,最终也没有完成“治好断根”。她说,一定要查明原因再治。于是在当地医院小儿外科医生的建议下,小安和爸妈一起坐高铁到同济医院就医。
小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余东海介绍,2018年12月,他第一次接诊小安,小安的妈妈正处在最绝望的时候。当时,因剧烈的疼痛,小安无法坐着,终日只能躺在病床上,一旦到了排便的时候,就能听到小安痛苦的哭声。小安肛门周围有两处脓肿,脓肿和直肠吻合口之间有两条窦道。直肠僵硬,犹如“铅管”。考虑为吻合口瘘导致,如果不解决吻合口瘘,肛周脓肿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严谨科学的术前评估,余东海针对他的病情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方案,一期先给小安再次做回肠造瘘术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先解决肛周脓肿和排便问题。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018年两次手术后,小安恢复的不错。术中发现,小安吻合口周围由于长期炎症,瘢痕比较严重,出院后给予局部坐浴理疗,待瘢痕软化,随后一年里,他长胖了5公斤。在2019年年底,余东海为小安实施了直肠全层再次拖下吻合及吻合口瘘修补术。
眼见小安一天天的好转,人长胖了,也长高了,性格也开朗不少。以前长期的生病让他瘦小和孱弱,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满处跑。现在小安的父母也看到了希望,他们也非常开心。由于新冠疫情暴发,武汉封城,他们无法前往武汉复诊,小安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于是,小安的父母也一直与余教授保持电话联系,等待时机实施最后一次关瘘手术。
6月17日,余东海成功为小安实施了关瘘手术。余东海说,这一次手术主要是进行回肠造口还纳术和复杂肠粘连松解术,这一步是检验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在来看,小安已关瘘三周,原吻合口瘘无复发征象,术前担心的大便失禁情况没有发生,仅有轻度污粪,后期调整饮食后会逐渐好转。术后,小安也可以感知控制大便,目前来看,完全符合手术前预想中最好的效果。
余东海介绍,整个手术有惊无险,小安在外院已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的巨结肠根治术,术后4年发现迟发性直肠吻合口瘘,传统的方法是将近端肠管再次拖下,重新吻合,但是需要足够长度的健康肠管,此过程中需要损失10cm以上的肠管,但是小安已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患儿的回肠血管弓较短,无法再次下拖10cm以上的健康肠管,按照传统方法,该患儿将被迫永久性的肠造瘘,对孩子的上学,就业,成家等产生永久性的影响。新方法手术采用手术放大镜的辅助下,精密的再次全层拖出原拖下肠管,保留血管弓不受损,术中仅损失远端2厘米肠管,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原肠管。所以结果如预期,也是最好的。
他说,巨结肠吻合口瘘是巨结肠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巨结肠患儿本身基础条件较差,吻合口愈合能力较差;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肠腔内粪便存留或细菌数量较多,长期肠炎,肠管水肿,加上细菌滋生感染吻合口;手术操作存在问题:造成吻合口张力过高或吻合口血运不良,或剥离粘膜时有残留,过多软组织嵌入吻合口等;术后引流不通畅等因素易造成吻合口瘘;小安所实施的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四年发生吻合口瘘,也少见。如果不能处理好吻合口瘘,可能导致患儿无法保留肛门,永久造瘘。这将对一个儿童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
此外,余东海提醒,对于新生儿期或者婴儿期,因为腹胀,肠梗阻的原因进行造瘘,病理检查不是先天性巨结肠者,不能按照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方法来处理。巨结肠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并发症,需要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