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万象

42尾中华鲟放流 雷达监测卫星跟踪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6-17

 
 




 

      16日上午,主题为“饮水思源长江口,携手放归中华鲟”的2011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上海长江隧桥以东中华鲟保护区水域举行。 42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以及2200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被放流进入长江,以保护该水域的生态环境。

      记者上午从主办方市农委处获悉,此次活动共放流人工繁殖仔Ⅰ代12龄中华鲟6尾,5龄中华鲟36尾,胭脂鱼2200尾,其他饵料生物镒蛏、河蚬等4000公斤和经济鱼类4000公斤。其中42条中华鲟平均全长1.5米,最大全长2米,均为大规格中华鲟,此次放流也成为申城大规格中华鲟集中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放流的胭脂鱼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放流活动在标志技术、放流手段、监测手段方面都有较高程度的创新,是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一次。其中,6尾12龄中华鲟带有可脱落档案式标志(PAT卫星跟踪装置),该技术已在中华鲟放流中多次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所有中华鲟都带有体内被动整合雷达标志(PIT),这是唯一的身份识别编码,另外还有体外 T型标志(TBF)、锚标(PDT)或特制骨板标志,这三种体外标志肉眼可见,可携带编号、联系电话等信息,放流中华鲟被误捕后,渔民可以通过标志上的信息及时取得联系。

      今后,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将长期在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开展水文、水质、水生生物资源和中华鲟资源的监测工作,基本了解放流水域的本底状况。并在现场放流时测量气温、水温、盐度、溶氧、pH等环境因子,采集水样分析水质,作为放流基础数据纳入到中华鲟增殖放流数据库。




  责任编辑: 李雪莹视频来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