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
包括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法国前科技部部长、两次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Claudie Haignere,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等中外宇航员已经走上主席台,研讨会即将开始。
2007-05-21 17:53:37
- 主持人Claudie Haignere: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第十六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晚上的航天员见面会。
2007-05-21 17:55:54
- 主持人Claudie Haignere:
探索是人类的特性,宇航员们穿越了太空,来到了月球,开发新的领域。Baturin Yury这位宇航员,开始不是做宇航员的,后来在80年代的时候他换了职业,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后,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下面介绍的是一名法国的宇航员,他是Jean Francois Cherroy。Julie Payette,她参加了好几次宇航员的活动,在飞行任务中她担当船长。
2007-05-21 17:57:17
- 主持人Claudie Haignere:
下面一位是Levoy Chiao,他具有博士学位,他进行了四次太空飞行。下面一位是Pranz viehbock,他是位博士。下面介绍杨利伟,大家对杨利伟非常熟悉,他1965年在辽宁省出生,他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在此之前他经历了严格的训练。他参加了神舟五号载人太空飞行,飞行时间21个小时。
2007-05-21 18:03:12
- 陈善广:
我负责介绍刚才的主持人,她叫Claudie Haignore,是法国最有名的关于太空方面的节目主持人,曾经获得了很多方面的奖项。
中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月球其实离我们很远,我们无法很清晰地看到它。
2007-05-21 18:05:25
- 陈善广:
人类登月的研究于1960年末到70年代初期,最开始的是阿波罗那次任务。40年以后,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知道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很大,从非常热到非常冷。
2007-05-21 18:06:11
- 陈善广:
就现在来说,在月球上进行居住和研究还是非常难的,虽然今天到场的所有宇航员都到过月球,但是他们也没有在月球上生活的经历,今天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讨论在月球上工作甚至是生存。下面请Baturin Yury先生讲话。
2007-05-21 18:07:00
- Baturin Yury:
大家好,我讨论的项目叫做“冲动”。我们在太空上做实验,就是太空船的实验,希望这样的实验可以成功。谢谢大家。
2007-05-21 18:08:54
- Claudie Haignore:
下面请Julie Payette演讲。
2007-05-21 18:15:53
- Julie Payette:
各位晚上好。下面我要跟大家说一说登月球要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
(见图)这张照片是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以前我们都是选一些宇航员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训练。(见图)这是NASA,美国宇航局,他们希望在2020年建成一种火箭和太空舱。
2007-05-21 18:17:05
- Julie Payette:
将来的宇航员将会做一些和今天的宇航员一样的事,但不会做到更多。可能我们在三十年以后还是像现在一样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我们进行一些非常危险的训练,我们会经历很多生死关,在将来还是会如此。如果我们想在月球上待很长的时间,我们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月球上无法提供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
2007-05-21 18:19:20
- Julie Payette:
(见图)这几张照片展示的是我们在月球上分享食物。运动是我们在太空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有一幅图你感觉那位宇航员是倒过来的,但这种事情在太空训练中是正常的,而且他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些锻炼。
在太空中没有流水,所以洗澡、淋浴这些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是剪头发都会很困难,你需要有一个特殊的器械,及时收纳头发,否则的话一些细小的头发会进入你的呼吸道。
2007-05-21 18:21:33
- Julie Payette:
在太空中,处理垃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把垃圾非常整齐的打包,放入太空中。但问题是我们要让这些垃圾永远在太空中吗?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把它清理掉?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择宇航员,作为宇航员必须能做很多的事情,比如你必须是摄影师、还必须会理头发,并且你还得是厨师。
2007-05-21 18:23:54
- Julie Payette:
(见图)这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北京的紫禁城的图片。谢谢大家。
2007-05-21 18:26:32
- Claudie Haignore:
下面请Pranz Viehbock先生讲话。
2007-05-21 18:27:03
- Pranz Viehbock:
现在大家明白了,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所遇到的一些挑战。现在我希望大家想得远一点,再谈一谈50年后,甚至是100年后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这些照片显示出来人类将来的命运,我们将会去探索我们所能够探索的任何地方,去我们所能去的任何地方。照片显示的是从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站在这里就会想到那是我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
2007-05-21 18:27:25
- Pranz Viehbock:
(见图) 这些照片是一些在未来可能会在其他的星球上建立的家园,这些显示出来的是我们在将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比如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所使用的工具。
2007-05-21 18:32:19
- Pranz Viehbock:
在月球上的时候,我们必须穿着这种衣服,因为月球上的环境不像地球,那儿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使用的交通工具将会不同于地球,因为在月球上重力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会有像地球一样的道路。我们还会使用机器人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来运输石头、传送资源等。我们将来会使用到核能,我们也会在月球上种一些植物,这个照片上显示的是其中一种。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月球上平静地生活、互相理解。
不管怎么说,探索外太空是人类最终的命运。
2007-05-21 18:32:42
- Claudie Haignore:
下面有请Levoy Chiao演讲。
2007-05-21 18:34:15
- 焦立中:
欢迎光临,我是焦立中,我是一位美国的宇航员,很高兴在这儿跟你们一起讨论,也非常高兴今天你们请我来这个很重要的会。刚才大家用英文,但是现在我想用中文跟你们说“你好”。
非常感谢大家邀请我到这里,下面我谈论一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在此之前,我想谈论一下我的经历。当我很小的时候,我从电视上面看到阿波罗号降落月球的信息,那时候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件事情最终促使了我要成为一名宇航员。
2007-05-21 18:34:39
- 焦立中:
很幸运,我在第三次美国宇航局的挑选中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2007-05-21 18:35:30
- 焦立中:
1992年的时候,我接到了一项任务,实际上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我不仅要学习新的语言,而且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2007-05-21 18:36:17
- 焦立中:
这是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的照片,因为这是在中国,我想展示这幅照片,(见图),这是北京。这张展示的是美丽的地球。在此之前,我对在太空中旅行有一些想法,但后来真正的经历让我认识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一开始,我对和俄国人合作有一些疑惑,但是我发现那也是错的,和他们在一起非常快乐,合作的很愉快,还交了一些朋友。中国在航空事业方面发展很快,希望在国际方面的合作会更多。谢谢大家。
2007-05-21 18:40:19
- Claudie Haignore:
下面有请Pranz viehbock先生演讲。
2007-05-21 18:45:07
- Pranz viehbock:
你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来谈论一下去月球旅行的事情。19世纪中的时候,在非洲的某一个山是无法攀越的,但是人们征服了这座山,每年会有很多人去攀岩这座山。60年代的时候,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70年代的时候建立了太空站,在最近的几年内一些人作为太空旅客在太空遨游。
2007-05-21 18:45:24
- Pranz viehbock:
旅客和科学家们还是不一样的,对于太空站基本上是一个实验的环境,适合于科学家们。对于太空旅客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其他的太空站,有些人建立了旅客太空站。旅客可以在此访问月球,旅客太空站还要考虑到银河建立一些即时生命的系统,因为他们必须生存下去。
2007-05-21 18:46:06
- 陈善广:
下面有请杨利伟为大家演讲。
2007-05-21 18:48:10
- 杨利伟:
尊敬的陈善广先生,下面我想谈谈在月球上10天的经历,首先我要欢迎在其他国家们我的同事们。
刚才我的同行纷纷用中文向大家问好,所以我用英文向我的同行们问好。
2007-05-21 18:48:29
- 杨利伟:
下面我想讲一下探月和奔月的挑战。众所周知,中国人对月球有着独特的情怀,自古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今年我国也将发射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卫星。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不仅能拓展人类探索月球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将为实施火箭飞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嫦娥奔月却是一个梦想,无论对工程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是一个全新的、有难度的挑战。首先就是重力环境的挑战,都会面临着异常重力的环境,月球表面的低重力环境和太空飞行中的高重力环境,将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等系统都造成危害性的影响。航天员对这种异常环境的适应以及返回地球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是登月航天医学的问题,尤其是远距离航天中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2007-05-21 18:49:12
- 杨利伟:
第二,宇宙辐射带来的挑战。宇宙辐射是航天员在月球上生活的最大的问题之一。辐射对航天的危害并不大,但是在月球上,由于缺乏月球地磁场的屏蔽作用,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外面活动时间过长的时候,极易受到这种辐射的伤害,辐射的远期效益中以诱发癌症为危险。目前的防治方法有选用合适的药物、选择最佳的飞行时间以及建立太阳射线的立体系统。
2007-05-21 18:51:57
- 杨利伟:
长期的月球奔波与居留,对人们来讲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
因此我们的月球飞行除了要解决飞行的适应问题,还必须要保证航天健康的心理。由于这种特殊的环境对航天的要求,要实现登月对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以及医学和航天的保障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登月对航天的心理素质,个人的潜力以及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身体的搭配以及更高的效率。为了更好的完成月球的科考以及实验任务,对航天员的背景以及科研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登月以及根据月球的特点制定严格的方法,确保选出最优秀的适合任何任务需求的登月航天员。
2007-05-21 18:53:02
- 杨利伟:
在登月和居留期间的医学保障,主要是远程医学的诊断以及医疗数字的医学支持。避免医学工程监测信息,地面的通话和实施的图象,对月球上航天员的疾病进行远程的诊断。通过图象、医疗器械等设备进行远程的医疗救治,甚至包括手术的治疗,由于月球飞行需要两天半的时间,会出现一些重症疾病等医疗无法处理得情况,如何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救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007-05-21 18:55:09
- 杨利伟:
基地必须要使用再生式的环保系统,来保证人类在上面的生存。如果航天员在月球基地上长期生活所需的消耗品都从地面进行供给,费用将十分的昂贵。因此要实现人类长期登月并居留,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生存及物质进行再生,采用再生的引导系统,解决人生存的基本需求。
2007-05-21 18:55:53
- 杨利伟:
这些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相信在21世纪随着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载人登月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载人登月的难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人类最终将实现在月球生活的美好梦想,中华民族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谢谢大家。
2007-05-21 18:56:36
- 陈善广:
关于载人登月和月球的问题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今天来了很多的学生,其中有一位来自人民大学的学生也想讲几个关于月球生活的想法。
2007-05-21 18:57:14
- 人民大学学生:
我叫魏子瑜,来自人民大学。中国已经成为在太空方面的一个强国,2005年有两位宇航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五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两次载人飞船,我们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我们的祖先们会非常高兴看到我们所取得的众多成就。
而我想说的是以下三点,对将来月球上的研究有三点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把水和植物转移到月球上,建立一些人造的温室房。
第二个就是可以在那里建立工业,我们可以在那里生产很多的产品、可以建立工厂,可以开发能源。
第三就是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那里的温度和如何能够制造氧气,这样我们才能在月球上生存下去。
我非常希望的是,在将来我们不会再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污染、交通堵塞,但是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光靠中国的技术远远达不到。既然我们具有共同的利益,为什么国际上的国家不能一起合作来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呢?
2007-05-21 18:57:53
- Claudie Haignore:
下面是提问时间。
2007-05-21 18:59:33
- 清华大学学生:
刚才你们谈到了在月球上可以种花也可以养殖动物,你们还提到了如果在月球上过度运动的话,肌肉就会萎缩,我想问的是月球上的重力问题会对植物和动物也会有影响吗?比如说我们养鸡的话,这只鸡是不是变得非常瘦了,这样我们是不是就不能吃它们了?
2007-05-21 18:59:51
- 提问:
谢谢你们今天晚上非常精彩的演讲。我是来自北航的一名学生,我对你们的太空生活非常感兴趣,有人说在太空中的人他们的梦是灰白色的,是不是真的如此?
2007-05-21 19:00:55
- 焦立中:
确实,在外太空的颜色可能会少一些,但是我还是希望将来如果在月球上的话会有更多的颜色,而不仅仅是白色和灰色。
2007-05-21 19:05:56
- 陈善广:
女士们、先生们,我相信大家今晚和我们的宇航员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好、难忘的夜晚。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我们还要就美好的未来一起合作。谢谢大家。再见。
2007-05-21 19:06:13
- 中国网: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2007-05-21 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