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主旨发言

   8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主旨发言第二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欧洲委员会翻译总司司长卡尔-约翰•略逻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兼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顾曰国将做主旨发言。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主旨发言

活动描述

  • 8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主旨发言第二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欧洲委员会翻译总司司长卡尔-约翰•略逻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兼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顾曰国将做主旨发言。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相信大家昨天都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夜晚。由上海艺术家表演的文艺演出不仅为大家创造了轻松的氛围,更是向所有来宾展示了舞台艺术,文艺艺术,也是促进国际交流与了解的桥梁。今天上午我们首先要请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朱英璜先生为我们介绍第三位主旨发言人。现在我们有请朱会长。

    2008-08-05 08:55:32

  • 朱英璜:

    第三位发言人是卡尔—约翰·略逻思,抱歉他的姓非常复杂,他是欧盟翻译总司的司长,是卡尔—约翰·略逻思先生,他要给我们演讲的是高效、透明、包容,欧盟翻译的现状。大家都知道目前欧盟有27个成员国,官方语言有23种,这意味着每一种官方文件被译成23种文字。不仅如此,这可能还意味着要完成506种,甚至更多的不同语言组合。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想都很难想象的。他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总司长先生和他的团队叫DGT,就是这个欧盟翻译总司面临怎样的挑战,也难怪人们说这个DGT是世界上翻译量最大、翻译任务最为繁杂的结构,每天处理的翻译量非常大。司长先生今天早上告诉我了,他们有2500多名的翻译职业者,还有800多名的专业翻译。此外翻译自由职业者也承担一些外包的工作。所以略逻思先生,我就在想,您作为欧盟翻译总司的司长,您是如何能完成这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就是说每天都在登山啊,是不是?每天都要提供上千版本的材料给欧盟的成员国。那如何去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语言机构,我们很快就从欧盟翻译总司司长略逻思先生方面有更多的了解,看他有什么秘密武器。

    2008-08-05 09:09:15

  • 朱英璜:

    我们再看一下略逻思先生本人的背景,他今天早上告诉我是经济学家,而且很谦虚的说不是语言工作者,但是对于语言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就我来看他真的是语言天才。因为他会说母语、芬兰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还精通其他的语言,瑞典语、英语、德语、挪威语、丹麦语,同时还学习了西班牙语和俄语,也许他还在学中文。我刚碰到他的时候,他说谢谢,说得真好,发音完美无缺。他也长期从事国际合作工作,也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北欧国家部长会议等区域任职。

    2008-08-05 09:12:35

  • 朱英璜:

    今天最感兴趣的还是他担任欧盟翻译总司司长以来的一些经验,他是04年1月担任此职的。同时我们也是非常急切的想知道他是如何去管理这么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看通过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奉献于翻译工作,我觉得可能人们不一定会注意到、不一定会了解到,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奉献精神使得欧盟能够如此有效的去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又是一种开放的、透明的方法。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有请卡尔—约翰·略逻思先生发言。

    2008-08-05 09:12:51

  • 卡尔—约翰·略逻思 :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好,我很高兴听到这么好的评价。我们中方的主办方,感谢您对我的热情接待。昨晚我也过得很愉快,我相信大家都同意中国的代表和昨晚的表演都非常棒,我们鼓掌感谢他们,谢谢。

    我今天要谈的主要是,我认为肯定是没有办法和昨天那么好的焰火相比,但是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并且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部门面临的一些挑战。我其实一直也在想,我们如何能够很好的管理这个机构,我想在我的演讲之后,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大家,让大家了解我们到底是怎么样运作的。

    2008-08-05 09:13:03

  • 卡尔—约翰·略逻思:

    女士们、先生们,我有一个任务,我的任务就是帮助欧洲委员会以多种语言的书面形式与欧洲的公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并且保证欧盟的合法性、包容性、透明性和效率。正是以下四个核心词多语言、合法性、透明性、效率。这4个核心词是我今天讲的重点,我想用一点高科技来展示。我们在详细谈这四个核心词之前,我首先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欧盟的语言服务部门,也就是去谈一谈欧盟各个机构,欧盟各个其他机构也在场参加这个会。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PPT显示了我们50年前欧洲委员会成立,我们今年是50周年,当时我们的翻译服务部门只有4种语言,当时我们员工仅仅只有24名,现在我们不论是在人员数量,还是在翻译页数上面都增长了100倍,今年我们预计翻译的页数大概200万页,而且每年增长5%。大家在这个上面可以看到,我们原语言的页数很多,英语的页数不断增长,有法文、德文,还有其他的语言。尤其是我们发现通过网络与公民相关者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家看到另外一个PPT展示,我们主要翻译哪些种类的文件,大家可以看到大概3/4的文件都是法律法案,然后我们还有网页,我们还有通讯材料,还有其他的材料,包括一些报告或者是一些内部用的文件。

    大家请看下一个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了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现在有很多网络翻译的需求,因为越来越多的公民使用网络服务,这个上面展示了我们有一些网站上面的点击数,我们在欧盟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最大点击数是三个月大概有五千万个点击数,是欧盟官方的,关于就业的网站。还有欧洲委员会的官方网,还有债务的网站,因为感兴趣,所以点击很多。同时税务也点击很多。

    2008-08-05 09:14:45

  • 卡尔—约翰·略逻思:

    我们欧洲委员会,就是我们欧罗巴服务器,总共含有不同语言的600万个文件,我们每天的点击数高达50万次。欧洲委员会可能是世界上,朱先生也说过,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政治实体用23个官方语言,我们不得不很好的去运作。如果我们欧盟不断的去扩张,我们的语言数量肯定也会不断的增长。假设我们总共有33种官方语言的话,我们语言的组合数量可能会高达1056种。

    请大家看下面一张幻灯片,有一些幻灯片我就不给大家看了,我们自己保密了。大家请看这个幻灯片,这是关于英文在我们翻译服务中作用的一个幻灯片,15年前1/3都是用英文起草的,现在这个数字反过来了,70%以上的文件都是用英文起草的,不到15%是用法文起草的。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变化,这使得翻译工作变得更加深广,我们也提供了各种各样更新的服务和产品。

    我们翻译总司是委员会最大的一个机构,但是它绝对不是我们欧盟唯一提供语言服务的机构。我们欧盟的多语言体系其实包括了很多语言服务部门,要么是提供笔译,要么是口译。我们在欧洲委员会里面进行合作,我们有一个关于口译和笔译跨机构委员会,我们会讨论培训、技术、译员质量等等其他问题。

    2008-08-05 09:17:38

  • 卡尔—约翰·略逻思:

    这个是不是很费钱呢?大家可能会问,我们看看所有欧洲语言服务的费用,一年大概是11亿欧元,这仅仅是代表了欧盟总的产量、总的GDP一万分之一,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保证市民用自己的语言来了解欧盟的机制,说费用太大了呢。

    看下一个幻灯片,今年我们庆祝的是文化多元化和多语言性。为什么我们欧盟非常重视文化多样性呢?因为这个就是要谈到多语言性了,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我们现在全球社会越来越复杂,让越来越多的个人想要去寻根、寻找他们自己的文化根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自己的语言。第二就是我们有很多世纪的征战,语言是文化身份和反对外国入侵的一个重要工具。第三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使得生产商不得不去进行本地化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我们现在实施的语言政策主要是有很多的历史渊源,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下一页幻灯片,大概18世纪和19世纪,我们发现有很多特点,首先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教育,而且大众传播不断增加,推进了民族国家的进展,这些因素都使得语言的疆界和政治疆界出现了重叠。很多的探险者、传教士和商人都把他们的语言传到了世界各地,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推动贸易管理以及将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推广出去。这个也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他们政治力量。因此这种政治大权是伴随着语言大权产生的,现在这个做法好象过时了。

    2008-08-05 09:19:35

  • 卡尔—约翰·略逻思:

    19到20世纪,在很多欧洲的大城市,还有其他全球的大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街道的标志、一些通知啊还有一些广告都是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写成的,并不一定用的是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我们能够发现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发展非常好,他们的习惯、语言、宗教等等都得到了发展。当地认为他们很长时间都意识到多语言的社区是保证社会和谐的前提战略,是保证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存在。

    由于这样一个发展,现在大部分的欧洲语言都有一个很强身份的背景,如果我们想要去推行一种语言的话,这个是违反欧洲性质的,欧洲语言政策与那些集权国家和新权利国家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最近几年我们很明确的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因为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多语言政策,虽然这个词是新做出来的,但是这个其实是我们一直以来遵守的一个原则。

    这些原则也被写入了我们欧盟的法律文书中,今年我们庆祝了1—1958法规,通过50周年,这是我们欧洲经济共同体理事会通过的第一份法案,通过这个法规我们制定了欧洲、欧盟的法律体系,到现在为止也是没有变化过的。这个法规其实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和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去制定的。1—1958法规现在迅速的成为了欧盟建设的标志。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多国的组织是基于这样一个同样尊重各种语言的基础建立的。但是多语言的政策也会让我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就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去不断的推动我们的多语言体系,因为考虑到我们有很多的资源限制,而且我们语言的组合会不断的增加,很多情况下语言学家或者专家有可能没有办法学更多的语言,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多语言这个定义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来看下一个幻灯片。

    2008-08-05 09:21:51

  • 卡尔—约翰·略逻思:

    我认为多语言这个概念有三个平行的定义,首先指的是一个个人有能力去掌握超过一种语言。第二指的一种情况,就是在某一个地区超过一种的口语和书面语。第三指的是一种状态,一个机构、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机制,它们用一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内部和外部的交流。这三种我认为都是与我们欧盟的工作紧密相关的。

    从我们运作上面来看,多语言其实是可以把它当成一个金字塔的构架,大家可以看到这个PPT上面已经显示很清楚了,大概有4个并制的,但是互相相连的层面。金字塔的顶层我们看到是内部文件的准备,我们大概用的是一小部分的语言,这个是从成本和效率考虑的。我们考虑,如果所有的文件都是用23种语言,这个工作量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这个对于多国的公司和政府、事业机构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个也是有利于我们纳税者的,我们在内部文件准备的时候用数量比较少的,更加高效,并且耗时比较少的语言。

    但是奇怪的是官方语言越来越多,大家说的共同语言数量就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因此现在我们在进行内部文件准备的时候,能使用的语言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少了。这个事实上是一个很有利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英语成为我们国际交流的载体语言。

    2008-08-05 09:26:29

  • 卡尔—约翰·略逻思:

    第二个层面看到关于合法性和透明性的考虑,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与我们的公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这两个原则非常重要。各个机构在这个方面要负全责,他们要一视同仁,给公民提供他们自己语言的翻译。

    我们看第三个层面,金字塔第三个层面是成员国的责任,而不是欧盟机构的责任,成员国要确保在各国有非常高质量的学习,他们要实施欧盟在2002年巴塞罗纳的决议,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学两门外语,这就是我们著名的1+2原则。如果是公民和利益相关者的语言能力不够好,我们语言服务部门就需要去牵扯到里面,保证这些人能够去不断的提供自己的语言。在这个方面我们语言服务的任务与基督教“巴贝塔”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任务是把大家联合在一起,而不像巴贝塔一样分散大家。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外国语言的学习,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母语是很重要,它是多语言的核心,也就是这个金字塔的核心。母语不仅仅是一个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价值的载体,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所有其他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你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熟练使用的话,你肯定没有办法学习使用任何其他的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母语一定要是任何国家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的核心。所以多语言性和语言政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它的目标不能够说仅仅是通过只说不做,或者互相推诿来实现,我们要互相行动,来实现所有欧盟机构、成员国企业、家庭所有的公民都参与进去,他们都有自己的责任。

    2008-08-05 09:28:44

  • 卡尔—约翰·略逻思:

    接下来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欧盟的语言体系,它在实际的情况下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看下面一个幻灯片,根据我们各个签订的条约。官方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的法律法案想要生效必须要被翻译成所有的官方语言,并且要在欧盟公报上进行刊登。官方语言是在欧洲委员会上统一通过的,它们的数量随着欧盟的扩张不断的增长,现在已经增长到了23个,在我们这个幻灯片上面演示了我们整个扩盟,随着扩盟的历史我们有很多新的国家把自己的语言加上去了,我们现在有23种官方语言,而且我们还有很多的国家准备加入欧盟,所以我们相信我们的官方语言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的。我相信在欧盟未来官方语言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地方性语言的地位现在也越来越重要了,在2005年西班牙国王与我们欧洲的各个机构签了一个协议,西班牙的公民可以不仅用西班牙语也可以用其他三种语言沟通,这也是西班牙的官方语言,未来英国也可能与欧盟签订一些协议。

    欧盟法律法案的准备和签订是非常复杂的,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一个议案变成各国都适用的,而我们的翻译部门会在很多步骤中进行工作,并且我们很多的翻译其实贡献了很多。在我们欧洲的机构中,我们的机构,也就是欧洲委员会有提案权,所有的法律法规是我们从这里提出来的,然后由成员国专家等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通过。

    2008-08-05 09:31:45

  • 卡尔—约翰·略逻思:

    为了让欧洲委员会的这些委员能够讨论这些提议,他们是我们欧盟的行政负责人员,我们必须要提供三种称之为城市语言,英语、法语、德文。这就是为什么我把放在这个里面,一旦委员会通过了以后,法律法案会被翻成所有的欧盟官方语言,然后才会被提交给我们欧盟的立法机构,就是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译会,他们会对这个进行一些修改,为了保证一个法律法规、法案生效,必须要在欧洲联盟公报上以各种官方语言发布。我想强调的是所有语言的版本都是同样有效并符合法律程序的。所有语言翻译的版本都是有法律效益的,这是我想强调的一点。

    接下来我想谈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在控制翻译成本以及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工作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所有大的机构,都一定要在这个方面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这个方面不是说在多语言政策上面实现妥协,进行扩张,我们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们这样做会影响欧盟的合法性。

    欧盟的公民和利益相关者越来越了解他们的基本权利,包括他们会去阅读相关生活的法律法规。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他们需要这些法律法规翻译成他们常用的语言,如果违法这些原则,他们肯定会去表示反对,我相信说英文的人,如果发现所有的法律法规都是法语或者德文写,他们也不同意。

    2008-08-05 09:34:36

  • 卡尔—约翰·略逻思:

    数字方面,数字很重要,但是数字并不能代表一切,所有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有同样的尊严性以及同样身份的重要。反过来说,不管有100个说这个语言的人,或者有一亿个说这个语言的人,这些人都有权利去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决议,不是说根据有多少人说这种语言来提供翻译,这个是复印机做的事。我们主要根据有多少文件起草进行翻译。每当有一个国家要加入欧盟,我们发现很多文章说,有更多的语言加进来了,我们的翻译不可能搞定了,但是每一次我们都证明我们能够坚持下来,我们的翻译部门有一个核心作用,我经常会给很多的学生、拜访者以及我们一些新员工进行演讲,我就会说我们其实是欧盟的电工,如果欧盟停电肯定没有办法工作。我们第一天看到的电影就会表明了,如果没有电的话,这个问题会很大的,那么没有翻译问题也会很大。

    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欧盟翻译总司也是我们欧盟一个电厂,我们能够让很多想法变成实际的文件。如果我们翻译不去工作,我们周日、周六也工作,我们每15秒钟就会翻成一页,没有这些工作,欧盟的活动就无法被所有欧洲公民了解,虽然我们在沟通方面还有很多努力要做,但是没有翻译我们是没有办法很好沟通的。

    2008-08-05 09:37:25

  • 卡尔—约翰·略逻思:

    下面我们来看透明度的问题和包容度的问题。我前面谈到我们是欧盟的电工,谈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发现制定政策变得越来越有互动性,大众媒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希望利益相关者在关于政策制定的方面有更活跃、更加主动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确保他们能够了解它们的进展,而且在切磋的时候有自己的发言权,而不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我们在成员国有地方的办公室,并且我们建立了很多的网站和声讯台,这些服务每天都会接到咨询。我们翻译总司在这个方面也起到了核心作用,我们在各国首都开设了多语言办公室,很多的翻译把我们欧盟的讯息进行本地化,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并且让当地的领导者能够更方便的使用。他们是我们的大使,在各国推动多个语言,并且与多语言进行互动,把他们的想法传递给我们的总部——欧洲委员会。欧洲委员会其实有一系列的责任,一方面我们必须要保证在法律法规的翻译方面有一致性,也就是我们要保证所有的版本都有法律效应。另外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让地方的办公室去修改一些新闻稿和一些其他的通报,符合本地的要求。

    2008-08-05 09:40:09

  • 卡尔—约翰·略逻思:

    下面一个核心词也就是效率,我们从业绩来看,提高效率就是减少浪费,并且以较少的资源提高产出,在我们这个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努力的控制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

    我前面也谈到了,我们欧盟官方语言在2004年从11个增长到了23个,如果其他因素都不变的话,我们还是需要在我们的翻译数量上面增长109%,我们却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员增长,很不幸的是我们语言的体系出现了变化,但是我们的预算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我们现在也只有三个选择来应对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增加产出,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拿得少做得多。第二我们一定要管理需求。第三我们不得不降低我们质量标准,这一点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只有这三个选择。

    为了提高我们工作的产量和效率,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方面的做法,或者是逼迫我们的译员每天翻更多的页数,它其实让我们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也在实施一个政策,就是限制文件的长度,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基于需求的、优先的体系。我们建立这个优先体系帮助我们将我们的努力和工作放在基本沟通上面,我们让写作的部门去考虑一些基本的问题。

    2008-08-05 09:42:07

  • 卡尔—约翰·略逻思:

    第一就是他们文件的目标阅读者是谁?第二你这个文件主要核心的讯息是什么?第三就是最好的表达这个讯息的方式是什么?第四是到底是真的需要哪一种语言?哪几种语言?基于前面几种问题考量,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有一个很独到的做法,我们能够去成功的实施了一个全面的需求管理政策。我们不仅仅是说负责做翻译,我们参与到了整个文件生成过程中,我们能够影响整个文件的长度和它的性质。(下面我们看下一个幻灯片)

    大家可以看到幻灯片列出了,我们翻译总司做了翻译以外的事情,我们开发了新的工具,我们也修改了一些现有的工具,能够创造一个工作环境,不仅融合了翻译和术语,并且让我们整个多语言的体系复杂系统多方面进行了融合,我相信我们欧洲委员会的译员,他们有最新的科技,有一些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需求的。我们有非常强大的语言搜索引擎,译员点击鼠标就可以搜索到很多需要的内容,而且还有语音识别的体系,翻译不需要进行打字的工作,我们还有机器翻译的体系,就是进行文章大概的翻译或者是翻译初稿。对于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把法律法规翻译成原语言,各国地方政府我们也鼓励他们使用这个机器翻译。但是我也承认并不是说所有28种语言配对都能够很好的使用这个机器翻译,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语言组合,作为机器翻译的结果不是都是很好。但是对于一些语言,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机器翻译我们可以省很多钱,方法上面我们不会用过去那种基于规则的翻译系统,现在是数据的系统或者是混合的系统,我们发现这个结果翻译得更好。

    2008-08-05 09:44:00

  • 卡尔—约翰·略逻思:

    除了这个翻译以外,我们还有记忆翻译,这个跟我们欧洲委员会数据库当中类似文件进行比较,有重复的文件我们可以立刻调出来。为了推动这个,我们委员会把我们欧洲委员会一级和二级法规的所有数据都提供给研究者和软件公司,我们有一些对等的句子都从高级多语言信息系统中提取出来,这个是我们世界上最大的平行料库。为了充分的利用创新,我们也充分的投资。

    我们有一个访问翻译项目,我们的翻译会把他们派到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大学,派6个星期,让他们提高刚学的一门外语,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他们也能够帮助大学的员工和学生去了解我们欧洲委员会的工作,并且还能发现我们欧盟能够去雇佣的官员或者自由职业者。我们主要是为了未来做更好的准备,06年我们也启动了EMTI(音)项目。我们来帮助新的成员国做好加入欧洲大家庭的准备。这就是欧洲博洛尼一体化。这不是纯粹的语言培训,而是把学术方面的能力和语言能力跟翻译的艺术结合起来。这个学位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培训出高质量的职业人才,使得学生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并且教会他们如何应对那些要求越来越高的翻译项目和翻译任务。我们欧洲委员会推出这个项目之后主要是为了推出更多年轻的人士,可是这个项目效果之好超出我们欧盟的想象,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有我们潜在的雇员,还有参与项目的卓越性,另外一方面也是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最为可靠的机构。

    2008-08-05 09:48:02

  • 卡尔—约翰·略逻思:

    因为欧盟成员国有很多翻译学校,大家对市场了解得更加清楚。所以对于译员的培训,对相关各方都有好处。我们定义了一个课程标准,包括翻译培训,包括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下一个是有兴趣加入到网络,还有一些协会,欧盟的机构以及国际组织。毋庸置疑我们也确实是希望这个国际译联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在翻译服务方面的变化也在我们组织工作当中引进了包括远程工作、包括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及我们新产品的产品范围、包括双向的翻译以及网络翻译和网络编辑的引进。对于网络来说要求句法分格,而且这个思路都不一样,要考虑到清晰、考虑到可读性,还有网络的实时性,要不断的更新,多语言当中还要找到平衡。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编辑的服务,主要是文件,包括欧委会的文件,一般是用英语和法语写的,一般作者都是非母语语言工作者,有的文件要经过很多的各方主体。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字体、语法以及分格都要做一些修改。这样才使大家真正的理解,不至于导致误会。这也大大的拓宽了我们译员的能力范围。

    好,女士们、先生们,我现在给大家做一些总结。看看我们未来有什么样的特点。

    2008-08-05 09:54:10

  • 卡尔—约翰·略逻思:

    在未来我们碰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刚才我已经跟大家提到了一些内容,大家知道未来是很难预测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出来一些趋势的,请大家看下一张幻灯片。

    首先我们可以预测,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欧盟的这种多语言的模式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且随着扩盟有更多的官方语言。我们还有合理的,也确实可以理解这些理由,语言这个问题太敏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个人这种身份又是特别重要、特别核心。所以我们这种扩张的语言组合是我们要应对的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全球化也在发展,我们也发现地区性的语言不断的出现。在欧洲就有40多种语言,可能是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希望跟他们根越来越近。我在这里有一些臆断,但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我们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趋势。一方面是权利和影响来自于国际社会或者说超过这些组织、企业。另外是地区性的,当地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就国家是挤在当中了。第二个趋势作为多语言这么一个扩张的结果,对于人力、财务方面的压力都会越来越大,因为多语言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大,官方语言增加也会越来越快。这又会使得语言产业进一步扩张,应该说这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应对这种挑战。这就使得我们可以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或者新的创业机会。新技术肯定能够帮助我们去应对这种增加的产出、以及这些成本的控制。但是再高的技术也不大可能取代人脑去生成高质量的翻译以及非常复杂的信息。

    所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进行协调,能够增强这个生产力。

    2008-08-05 09:56:25

  • 卡尔—约翰·略逻思:

    第四个趋势是英语的角色。英语作为一个全球沟通的工具是会继续下去的,我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刚才在上面都已经解释到了,这么一种扩张也让一些分析人士说英语可能不一定是多方语言唯一驱动的一部分,但是可能是一个基本的工具了。一个国际合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多语言政策可能要超越英语之外去进行。我们现在说的是一种全球语言,但是跟英语母语国家人的文化认同不一定非得是一样的,或者关系很少。我跟大家说的可能不是英语,可能是一种芬兰语,或者说是芬兰的方言。我想在中国大家可能说得也不是英语,而说的是中国式的英语,或者是中国英语。也许是广东话的一种变体。

    那么还有一些其他分析人士认为我们应该更进一步,不是说接受英语,我们要正式的接受一个共用的语言,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大家都说同样的语言,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建议说拉丁语,或者世界语作为唯一官方语言。虽然都有说这两种语言的人,可是他们还是被认为是人数比较少,或者说只是语言专家中的一些精英所说的语言。

    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两个语言都不是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又没有代表任何一个独特的文化背景,所以不太现实了,就是这个看法。

    2008-08-05 09:58:52

  • 卡尔—约翰·略逻思:

    第五个趋势就是我们现在有本地化的趋势,所以我们不能够说光英语就够了,很明显英语肯定没有帮助一个人去融入到另外的社会,去发现其他的文化或者是进入新的市场。我们要把多语言当成一种机会而不是一个成本。我们的研究和经验都显示语言能够为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并且能够推动移动性、然后推动劳工市场的发展。此外有多语言的政策企业,相对来说比那些使用一种语言的公司生产率更高,并且更容易进入异方市场。

    最后由于前面这些趋势的原因,语言这个职业会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会在技巧方面和工作性质方面出现变化,这个其实也是语言数量不断增加,而我们实际使用语言的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在全球多语言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文件是由说外语的人来准备的,这个对于文件的质量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带来对法律理解的不确定性,当然百分之百的高质量是没有办法确保的,但是在欧盟我们必须要做出23种语言具有同样法律效应的文件,这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和联合国或者其他的组织不太一样,他们是用一种语言作为法律效应的文书。因此一致性和质量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保证所有的公民有相同的权利和责任,这个我们要保证。因此翻译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像语言侦探,他们一定要在翻译前理解这个原文。

    所以我们现在发现传统的翻译角色已经日益消减了,我们发现有另外一个新的职业出现了,就是翻译和编辑,他们可以用其他语言编辑和创作文件。

    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今天讲的内容。有效的翻译服务部门可以保证欧盟的各机构的包容性和透明度。现在需求越来越多,而资源越来越不够,这好像是一个挑战,它能够让欧盟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

    谢谢。

    2008-08-05 10:02:48

  • 主持人:

    谢谢发言人。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茶歇时间,我们30分钟以后再见。

    2008-08-05 10:08:20

  • 主持人:

    欢迎大家回到会场,我很高兴邀请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先生向大家介绍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发言人,他本人曾经从事阿拉伯语翻译工作,现在让我们欢迎郭会长。

    2008-08-05 10:27:35

  • 郭晓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由我来介绍今天上午第二位主旨发言人,请允许我用中文来介绍。我们知道这一次大会的通用语言有三种,英语、法语、汉语。另外我将要介绍的主旨发言人演讲的主要话题又是汉语,再一点就是如果用我熟知的阿拉伯语做介绍,可能在座的各位能够听懂的人不多,又给我们的同声传译出了新的问题,这两天他们已经非常辛苦了。况且刚才欧盟翻译总司司长略逻思先生也说到,母语是所有外语的核心。所以鉴于上述的原因,也可以作为我今天不用我不熟悉的英文来介绍下面内容的一个借口。

    2008-08-05 10:29:09

  • 郭晓勇:

    下面我来介绍今天第二位主旨发言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的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顾曰国先生。他也是这次大会安排的4位主旨发言人当中唯一一位学界的代表。众所周知,汉语作为一种文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语在世界三大古文字当中,它是唯一一直使用到今天的语言。那么汉语为什么能有这样的生命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汉语是怎么样发展的?怎么样演变的?汉语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问题顾教授有深刻的研究,他今天就要围绕这一话题给我们做精彩的演讲。他的题目是“汉语一座历史悠久而神秘的多维城市——知识工程的生态模型”。

    另外顾曰国教授既是一位语言研究工作者,也是一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还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做学术演讲、参加学术活动。他所担任的职务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做一一的介绍了。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网络教育的先行者,他目前还肩任着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常务副院长,下面我们就有请顾曰国教授做大会主旨发言。

    2008-08-05 10:31:31

  • 顾曰国:

    非常感谢女士们、先生们来听我的这个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汉语一座历史而悠久神秘的多维城市——知识工程的生态模型”。“知识工程的生态模型”这个副标题就是给大家解释了我要在这一次会议上面要讲什么,这一次会议的主题是讲翻译的。所以我我就试图把中文、把汉语通过这个副标题来跟翻译连起来。

    翻译,可能大家都知道耐达,对不对?据耐达说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有人说,也许翻译是宇宙历史当中的最为复杂的一个活动。翻译简直就是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做好。这是耐达说的。

    2008-08-05 10:34:19

  • 顾曰国:

    我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应邀谈论有关汉语的问题,这个任务就算是我能做到,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首先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面临第一个简单的问题,汉语到底是什么?我现在想跟大家做的就是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试图把它去做好。

    现在中国有近14亿张嘴,对不对?还仅仅是中国大陆。他们说的都是汉语。那作为一个社会语言学家,就会说14亿的人就说14亿种不同的语言。那么这个口头汉语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我们如果把北京猿人作为中国人最早的祖先的话,那么汉语的口语可能就已经有了69万年之久,可能要比我们所有在座的人年纪都要大,包括我自己。

    那么书面汉语到底有多久了呢?我们几乎不需要去怀疑,甲骨文,在河南省安阳发现了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祖先,所以书面汉语起码也是有了3400年,一定比我们在座所有人的岁数都要大。那么我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呢?汉语或者中文到底是什么?作为目的语、作为源语,这到底是什么?此外如何才能把汉语作为源语和目的语表达出来?我的目的就是知识型的语言模型,需要亲身经历这一门语言。

    2008-08-05 10:38:38

  • 顾曰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有一些差异,也有一些激进,如果读语言学方面书的话,说语言是什么?是交通的工具、沟通的工具,是人们思维的象征、是跨文化的互动等等。我这里想提出来的,比较接近的一个看法,可能就是稍微有一些争议的,语言必须是一种亲身经历的过程。

    我给大家解释,首先我们从非专家的角度、非专业人士来看,换句话说对于语言的自然谈到是怎么样的?第二点我要跟大家谈一下如何去给汉语成立一个模式,就是4种承载方式,我一会儿会展开来讲。同时就是汉语在眼下是怎样的情况,最新情况。第四个方面就是汉语作为一个多维的历史和神秘的城市,最后对于口译和笔译相关的模型,就是知识工程。最后一部分可能有一些专业性,我可能也不会有很多的时间详细展开来谈,但是我会尽可能快的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这个领域上的研究工作。

    知识工程在过去17年当中是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我可能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2008-08-05 10:41:43

  • 顾曰国:

    好,第一个方面就是非专家型的人,也就是对于语言的自然态度。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专家型的人呢?你看这些人在两张照片上,好象大家都觉得语言首先要按照它的现实情况去进行描述。有一个事情大家都得承认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说母语的人,说话时都不会按照语法书说话的,这肯定是真的。如果说有一些语言没有书面语言,就根本就没有语法。那如果说一位语言工作者去找一个普通人说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宾语、什么是深层结构、什么是表层结构,用汉语的谚语来说就像是对牛弹琴。

    作为一个非专家型的人对于语言的自然态度是什么呢?这里我使用的态度是有一定的含义。我是用非专家的对于语言自然态度跟专家对于语言的科学态度相对比。2000多年以来,语言其实都是语言工作者用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的。这种非专家人士的自然态度被视为非科学的、不科学的,好象在语言学的主流研究当中从来没有当做科学性的、非常认真的去进行研究。

    2008-08-05 10:43:39

  • 顾曰国:

    所以汉语作为一个多维城市,我们可以看这种根据超谚方法论来看专家的科学态度跟非专家的自然态度。我是一个非专家人士,我就会这样问自己了,非专家人士、普通人士每天是如何去进行生活,而根本不需要担心我的话是不是符合语法,他们活得很好,不需要担心语法,到底如何看待这一点。对于一个非专家来看,语言不是一个象征性的抽象系统。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多是一个城市的臆想,就是韦根斯坦的描述,语言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古老的城市,里面迷宫一般,布满了狭窄的小道和广场,还有经过不同时期在扩建的这种房子。当然这不是韦根斯坦真的善意,只是伪装作韦根斯坦。

    那我们跟语言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非专业人士就是继承语言城市,而且也是在其中生存的。就像当今的上海人从他们祖先手中继承了这一座城市,然后又通过使用这一座城市而生存下来,比如说他的运输系统、商店、酒店,当然了也包括像我们现在开会的大的会议室。我们眼下都在使用这么庞大的会议室。

    2008-08-05 10:47:06

  • 顾曰国:

    所以语言从非专业人士来看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态角度来看有4个方面的承载,我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这到底是指什么,我首先给大家一个展示,希望不至于太复杂,因为这都是非专业人士的看法。首先就是地面承载(LBSD)的现场及其话语,大家可以看这个例子,有一个考古学家进行古墓开掘工作,其实在这之前已经被光顾过了。其实当初提供了一个共识单向的视频转播,这应该是网络承载的现场话语,这样生成了网络承载的话语。到2000年8月30日,CCTV就把专业团队派到现场进行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一种空中承载现场的即席话语。

    我们说这个现场的概念非常重要,你看现场即席和非现场即席,到底有什么差别呢?现场即席是活生生的话语,就在这里,就是现在。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这种地面承载的一种即席话语。而非现场的,就是转播的,这就是非现场即席的。在LBSD例子当中,通过人类的意识以及随后的转播来进行的,这样一来就给人们有一种非现场的即席话语。所以现场即席与非现场即席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概念。跟时间、跟空间的变化是相应而行的。

    2008-08-05 10:51:10

  • 顾曰国: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现场即席话语有人文方面的构建。这个非现场即席是在参与者的记忆当中,而且你是可以去进行物质上的外部化。但是已经不再是当时现场即席的情况了。现在如果是LBSD把它录下来、保存下来,作为自然的物体或者说是人文的构建。比如说我现在说的话一方面是大家记住了,在你们的记忆里面,另外就是录像。就算在你的记忆当中不清楚了,而在视频当中还会比较现实、比较符合现场的情况。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就是LBSD书写字对于现场即席话语的固化作用。所有的这种文化构建当中能够去保留LBSD最最重要的就是书面字,我是用大写表示的,真的很重要。

    书写的字对于现场即席话语的固化作用,以它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进行固化,包括逻辑、包括语法,同时把LBSD的这种互动性的、多媒体、多方式情况进行固化,而不再是这种单向性的、线型的,一个字对字的,大家可以看这个差异。

    同样一个挖掘活动,你看在地面承载是正在发生,然后又转播到电视上面,如果说用书写字面表达出来的话,你看这个差异是特别清楚的。

    2008-08-05 10:54:22

  • 顾曰国:

    好,我们再看一下书面承载的话语,就是WWBD。多年以来这种书面字已经获得了自身的生命力,能够把这种固化作用体现在人们的想象当中,比如说中国经常会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在哪里?没有真正的人啊。这其实是由WWBD生成的。WWBD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多模态内容的单模态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书写字是极度的抽象,而且是单模的,是一个静态的。这么一种静态的、单模态的形式进行多模态化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这个内容的单模态化到多模态化,这对于我这个知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请大家注意,我一会儿会给大家展开来讲。我是把它称作多模态内容的单模态化。比如说电视剧《哈利波特》用英文的,然后是《红楼梦》的文字,这种单模态化可以进行一些转化,让那些文盲啊,或者不识字的人也能够看得懂。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是《红楼梦》当中的一段,你听到这个声音,有人有笑,就是这样的声音。如果你这样看的话,去读,这些东西都是静态的,又听不到,你听不到这个笑,也看不到一张张笑脸,但是你知道笑脸在那里,所以这是多模态化。我刚才说的是《红楼梦》里面的一段。我把这个称为什么呢?称为书面文字的多模态内容、单模态化。我们是如何做这个事情的呢?

    是这样做的,大家可以看到中国花了很大的投入把《红楼梦》拍成电视剧,我没有办法在这里给大家放《红楼梦》,大家可以买DVD或者VCD自己看。这4种承载话语的形式我可以通过画面的方式、图片的方式进行。

    2008-08-05 10:57:17

  • 顾曰国:

    这是通过地面承载,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说你要乘车到上海来参加这个会议,这就有一个差别。然后是书面的,然后是空中的,你看到不同的现实、不同的时空,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另外的,这都是现实。如何总结他们的差异呢?首先从体验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地面承载、空中承载、网络承载和书面承载的主要区别,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烤鸭,用它来做这个例子,好不好?一看这是北京烤鸭,如果是地面承载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要给你看真实的北京烤鸭,然后用你的舌头去尝试、去尝一尝,所以把它称之为是品尝,就是吃中饭的时候给大家试一试;如果是空中承载、网络承载的话,比如说我要请你去尝一尝北京烤鸭,那怎么办呢?这就是一种多媒体的体验。我把它称作是饱眼福的体验,从视觉去看,你不需要用你的舌头品尝,你可以用你的眼睛去品尝。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有糖尿病,我的医生已经告诉我很多遍,说顾老师啊,你以后吃饭你不能用舌头吃饭,你得用眼睛吃饭了,饱饱眼福就不错了。

    好,我们再看一下书面承载,你看我可以描述北京烤鸭是如何做的,长期以来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如何去品尝呢?要通过理解,这就是一种理解式的体验,这是书面承载。非常快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4种承载方式之后,我们有没有这种可能,以这种方式去处理汉字呢?汉字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大家可以欣赏一下中国的历史。

    2008-08-05 11:02:36

  • 顾曰国:

    你看八千多年的历史,很长了吧?如果说我们把这一段历史稍微割裂开来,那么第一部分可能就是书面字的一个阶段,书面汉字出现在公元前1765年,到了公元前1122年的时候书面汉字就已经广泛使用了,所以你看八千年的历史,我先在这分一分,大家看这些书籍,就是书面汉字。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重要性不可低估。为什么呢?

    在书面汉字出现之前,当然也是古代中国,甚至是史前的中国阶段。在这种史前中国阶段基本上就是一种LBSD,就是地面承载话语的一个阶段,只有地面承载话语。这个说法是一个人类学家用的词,也就是最终的口语阶段,你看这个人类学家描述几千年之前没有书面文字的情况,就是一种史前的阶段,或者说是最初的口语阶段。

    那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这种自然的多模式阶段。大家都知道,在地面承载当中,人们得面对面的去沟通。人们面对面去进行沟通的时候,还不仅仅是用声音沟通,你可以用身体语言、用他们的眼睛来进行沟通。现在医疗科学发现我们有25种触觉,我们正常人有25种之多的触觉、感觉、感知工具,不仅是5个感官,所以这是非常自然的互通方式。

    好,书面汉字出现了,我刚才说了,这个差异不可低估,有了书面汉字出现之后,我们现在再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书面承载的字面阶段,就是书面阶段。正是因为有了识字这个阶段,原来最初的口语阶段就降级了,就分解了。因为受过教育的人可能总是要比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文盲有更多有利的地方。有识字的人、有不识字的人,两个阶层非常的清楚。你看这就是双刃,是一个特点。

    2008-08-05 11:07:31

  • 顾曰国: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历史,就是远程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我们可以看第一次电报是1900年进入中国的,好,我们就从这一点起步,有这么一种远程通讯阶段,电话啊、电视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种远程通讯的方法才又有了另外一种话语,就是空中承载,叫ABSD。这里空中承载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它弥补了识字的人和不识字人的差异,比如说《红楼梦》,不识字的人是读不了《红楼梦》的,一旦改成电视剧,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欣赏《红楼梦》,也许不一定像识字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能那么好的欣赏,但是他们也可以欣赏,所以我说这在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文盲和受过教育的人架起了一座桥梁。

    后来数字技术进入了中国,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技术就带来了一种我称为是网络承载的话语。这种网络承载话语是惊人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这种网络识字的情况越来越重要,而且也带来了一种网络的口语性。什么叫网络口语性?我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种网络承载话语到底是如何定义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份?人家说我用电脑,或者说我在用网络,好象你就是一个人似的。我们又重新或许了自己的一种身份,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这种电信通讯技术、这种空中承载,空中承载没有那么可怕。大家可以看,这里是自然的多模式,一旦进入空中承载方式,我们就同时使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种互动都是接受性的。接受性的,就是生成了什么东西我们就可以看,我们可以观察。

    2008-08-05 11:10:26

  • 顾曰国:

    我们可以看一下,新的技术,每天都有新技术诞生。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多模式的模式就变得有一点过时了,或者在网络上面就不可能了,你可以看看在网络上面的时间。先是文字,然后是视频,视频我刚才提到了,这个影响很大,有很多方面,从很多角度来说,我们沟通其实也是挺自然的。看我这个移动电话,我们甚至用移动电话去打电话,这个音频会变成文本,然后对方又能收到,他甚至可以看到我,这就是我所说的过程,这种空中承载是重新定义着我们的身份,并且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所以这个网络的技术,真是非常让人惊讶。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空中承载的时空特征。这是爷爷、奶奶,这是我去内蒙古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你看爷爷奶奶说的是蒙古语,父母亲呢?他们是说双语了,他们会说蒙古语,也会说普通话。那孙子、孙女呢?他们说什么?他们说普通话、他们简直就说不了蒙古语了。那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祖父、祖母这一代是地面承载话语的特点,只限于当地,只是能够通过步行到达的地方,到了父母这一代就到了城市,因为有了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变成双语了。孙子、孙女这一辈,他们不想像爷爷、奶奶那样,他们要创建新的生活,所以就带来这一切。

    另外还有一个地面承载方面的特点,就是这种城市化,或者说是城市现象。我使用的是google,这是北京的一个真实情况,这里有游客区、大学区、有有家具的地方、有中央政府待的地方、有紫禁城,所有都变成活动的集聚地,我把它叫做城市现象,或者是地面承载活动的聚集地。

    2008-08-05 11:14:09

  • 顾曰国: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你看这些农村妇女进入到城市做钟点工,男孩子们,男性去建筑工地,那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很快这些年轻的女性会说两种方言,一方面是传统的方言,一方面就是说普通话或者其他的方言。而这些男性他们也是一起工作,所以他们还是说他们的方言,这就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或者说民工的情况。

    即便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地面承载的特点还是跟着你的。正是因为这种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正是因为有了远程通讯工具,有了电话,我刚才说了,近14亿的中国人,就说14亿不同的汉语,我们如何去考虑、去研究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看不同的种类。这种不同语言体系可以是接受型的,也可以是生成型的。如果是接受型的,比如说人们看电视是接受型的。有的人也可以开发一些电视项目,他们就变成了生成型的。我用这些区分来研究14亿不同的话语特征。

    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差异,一种就是地面承载,一种可以看一下是什么样的人,就是这样的,没有受过教育的,不识字的,在边远山区的农民,这是一类人。这是地面承载的单一型。他们的语体就得到了丰富,怎么丰富法?他们看电视。人们也是越来越多。再看看这些人,就是我刚才所谈的,你看这一位女性,她的方言特点大大的丰富,因为她看电视,还没有到互联网的阶段,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的扩展,再扩展。我们现在就到了有三种承载方式,你看这个人,我把这个人也放在这里,大家认识这个人。是谁啊?这是我自己啊。我把我自己也放在这一类,我就是一种具有三种特征的,地面承载、书面承载、网络承载。

    2008-08-05 11:20:49

  • 顾曰国:

    空中承载只是一种接受型的,我就永远不会是生成型的,可是在中国确实有这一类人啊。这里是一个例子。你看赵忠祥,每个人都认识他,每个中国人都认识他,他主持了很多电视节目,他也写了好几本书,他也有他自己的博客,你看这就是从他博客上面下载下来的画面。我们如果把个画面综合起来,想想全中国的情况,14亿啊,你看这就像是一个茶缸,我们看一看,最上面就是最顶端的一群人,最下面呢,政府主要想把下面这一段消除掉,就是说能够让更多人去识字、受教育。但是你看在这里,我觉得这个里面是人数最多的部分。

    好,我们再看一下汉语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而神秘的多维城市,我确实看了不少古代的汉语口语,远古是指史前一直到200年这一年,古代的口语,口头汉语是600年到1000年。现在的口语从宋朝到1100年到1900年。当代的口语是从1900年到现在。这是汉语口语的情况。

    我在说汉语口语的时候,我在说中文的时候,我说的这个汉语口语是不是跟古代的汉语口语有联系呢?大家看我在谈这个古代汉语口语的时候,你看在西安,然后从西安进一步往北走到北京,西安是一个古都,北京是一个现代古都,那汉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整个国家所接受的,所使用的语言。

    我其实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汉语的一小部分被接受成为中国的国家语言,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中国到底有多少种语言?81种不同的语言,在这里我不是专家,所以闭嘴不多说。但是就方言来说,方言很多。研究方言的人通常有十大方言语系。我给大家看一看这些不同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举4个例子,同样的一个汉字,就是不同的方言是如何来发音的,如何去词汇化。

    2008-08-05 11:24:23

  • 顾曰国:

    比如说太阳,我们从北京开始,这是北京方言。那上海方言呢?我在放一遍,学起来也不难。到了福州方言当中又成了什么样子呢?我真的听不懂了,说一句老实话,我真的听不懂。那么在广东话当中呢?再听一遍。对不起,就讲到这里,这是一种地面承载的方言特点。就这么一个词,就是太阳,你看有这么多不同的发音,就是不同的方言。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就是地面承载LBSD其实是最保守的一种保护方言和语言的方式,非常重要。地面承载话语是非常保守的,能够最好的保存方言和语言。所以我们真的要保护多样性的发展,要保护方言的话,你要非常非常仔细的去看这个地面承载话语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有一些什么样的当地特点。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汉字的生命周期,汉字到底有多远的历史呢?又如何再生的呢?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古代的一个马车,事实上中国汉字当中真的有这么一个马车引申而来的字。我们每个人把时钟拨回到公元前1765年,你看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这个汉字你看,看上去像这样。这个汉字像什么?这是公元前1765年的时候是这样。然后到了公元前1121年变成这样了。公元前770年变成这样了,我们再看公元前770年有了一个变体。到了公元前248年,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他把中国的汉字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统一了,就变成这样了。你看我们现在还用的,对不对?中国大陆不是这样写,在台湾、在香港、在新加坡还是传统汉字,到了公元前206年没有什么变化,到了公元后你看就成了这样了。简化后的今天我们就写成这样了。这就是一个汉字的生命周期,从马车一直到现在,可是故事还没有讲完呢。汉字的这种变化,它的生存性很强,它的后代很多,永远都没有终止,你看就是这么一个字。我们有人摇的纺车,包括自行车,你看这是自行车。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车在这,是自行车。还有这个车,有其他的车,不是人拉的,是马拉的。这是马拉的战车、这是牛拉的牛车。所以这些是由动物来拉动的车。还有运输也有车,对不对?这是火车、这是电车、这是摩托车,这是小轿车,到下面是出租车、旅游车。可是在汉语当中所有的都有一个汉字“车”。你想一想,把汉语翻成英语,这个怎么处理?可是都在那里啊,这个分类就特别的清楚。还有一个特殊用途的车,这又是一大长串,你看升降车,也有车,又出现了。

    2008-08-05 11:28:14

  • 顾曰国:

    好,因此要亲历这种历史,现在以及未来有什么趋势呢?我们可以再看一看。我们能用这种方式来分析笔译和口译吗?可能不是分析了,而是一个模型的处理,我把它称为是跨文化彼此相互促进的一个关键所在。怎么去做呢?你看地面承载、书面承载、空中承载以及网络承载这种话语。你看T和I,就是笔译和口译怎么承载进来?地面承载,翻译是在这里。然后是书面的承载跟笔译。空中承载是通过实况直播的。那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呢?很惊人,我们有笔译、有口译,当然现在使用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也有这种可能啊,可能在未来就会是这样啊。

    我为什么把这个称为是面包和黄油呢?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个地面承载的话语。你看口译这么辛苦,一旦口译不存在的话,如果没有的话,还会有什么留下来呢?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能够得到保留。因此口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你看这种实况转播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那些重要的人,而口译人员是在幕后的,没有人看得见他们,这不公平嘛。那笔译,你译完了,非常惊讶,而且就得到了保留,大家看到这个钟是没有时针的、没有秒针的,它就永远的保留下来了,不会消失。

    空中承载有一个优点,实况转播可以传到各处,你不需要亲自到各个地方去,你只是声音传播到各地,但是也会消失啊。那怎么办呢?我想给大家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如何让中国的文字重新获得生命。

    2008-08-05 11:32:03

  • 顾曰国:

    玄奘大家都知道,我请教过我的同事,我把玄奘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译者。他怎么做的呢?首先他不得不学目的语,不是在中国,要去古代的印度,步行去的。很偶然的,很少有机会骑马,基本上都是步行的,你看玄奘。他这个取经的路线你看是从西安,大老远到了印度,再回来,这个来回基本上就是五万里的取经过程,走过去的啊,17年之后才又回到了中国。年纪大了,你看上面还是年轻人,回来已经是垂垂老矣了,回来就开始翻译了,地面承载话语,他花了19年去翻译,完成了1365卷的翻译工作。这就是他当时的一些翻译工作。这些翻译的笔头没有放在图书馆那里积灰。他的这些译作,就是书面承载的译作通过地面承载的方式获得了新生。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我最近刚拍的一个照片,两个月之前我去了一趟温州,这是中原地区1988年设置的一个佛教寺庙,你可以看到玄奘的译作就在这个庙宇当中得到了使用,获得了新生。

    我刚才说了地面承载的话语有它的流动性,会消失,可是如果只是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吗?不是这样的。地面承载的话语有的时候也通过硬件方式保存下来。有一个古老的街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街道是保存下来了,但是人的活动改变了。

    还有一个周公拍虎,这个故事我希望大家理解,这是中国新的成语,是最近在网络承载话语当中刚刚诞生的。你看故事是这样的,刚刚生成,我就想知道这么一个新的周公拍虎的说法能够生成多久?会不会像叶公好龙那么长久的留存下来呢?叶公好龙这个说法已经有几千年了,可是这个周公拍虎是不是也能够存在这么久呢?

    2008-08-05 11:34:53

  • 顾曰国:

    好,真抱歉,我现在就应该停在这里了,我很快的讲一讲最后一部分。所有的这四种承载方式对于知识工程有什么样的含义呢?首先笔译、口译的理论方法有两个范式,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是沟通的方式,口笔译是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的,好比耐达的,就是口笔译在沟通的过程当中理论化的、概念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有一种不同的范式,比如说口笔译可以从信息处理方式进行概念化。所以我们在做这个机器翻译的时候,或者称为是AI这么一个范式,不同的知识范围口笔译其实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社会文化、知识领域或者系统的一个并横,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知识结构,我做了一些变化,不是完全引用,是这样的。

    研究会有以下的贡献,一方面是语言知识,然后是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还有研究方法,这是我自己最近刚刚研发出来的,就是代理导向的模式。这是在UML的基础上面研发出来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这4种承载方式当中,地面承载是最难做的,这是在过去17年当中我做的一个课题,就是把800个小时的地面承载话语收集起来进行文字的处理,处理成文字。

    那现在做到哪一步呢?如果说我们仅仅依赖于文字的文本,可能信息还是不够的,有好多的信息在原来的语境当中,在你的处理过程当中可能会缺失。我举一个例子,这里有一个对话,这是一段视频剪辑,整理出来的对话,我就当是给大家读汉语,可能说汉语的同事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但实实在在就是这么下来的,根据声音处理下来的。我们如果通过音频方式来听的话,你看就是这样的。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如果我给大家听这个音频,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可是要看一下这个处理的文字,没有谁会理解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此信息的丢失在这个处理当中就不可避免了。所以我们要找到这个方式,能够重新去回收这些知识或者获取这些知识,就是我说的多模式数字寻求方式,这个要比书面文字丰富很多。

    2008-08-05 11:38:56

  • 顾曰国:

    所以这里有一个理念,这么一种模式其实挺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我最近刚造出来的一个说法,叫做环境相对论。你看这个椅子,每个人现在都坐在椅子上面,这个椅子跟狗进行互动,我们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同样的椅子又跟鸟进行互动。同样的,这是一个不同的沟通方式,你看所有的不同交际主体,再加上其他的交际主体进来,还有人。

    我这里其实想说的是什么呢?同样的椅子你在跟不同的动物、不同的沟通主体沟通的时候,你有不同的行为、特征。我把它称为是环境相对论。那我们能够让这些沟通行为进行模型处理吗?实际上可以通过一个代理来完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椅子其实成了一个代理,什么叫代理啊?这个椅子在我的模型当中是一个活的东西,鸟进来的时候,你看,比如说到我这儿来吧,你可以坐在我的椅子上面,或者随便你坐在哪里。鸟来的时候,椅子说你可以坐在我哪呢?你可以坐在我的脸上。这个小鸟进来的时候可以说你坐在哪都行。再换一个动物,瓢虫、雄性的狗、一个人进来,他们都进行互动的话,你看这是语言的不同层面、不同的风格。我把这个称为是环境相对论。

    所以这么一种代理的特征,就是每个都成为活的人,都可以成为互动主体。其结果是取决于谁和谁进行互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我把这个概念应用到其他的地方,中国的宴会。你看人类坐在椅子上面,不像狗坐在其他地方,他们有他们的价值、有他们的社会差异。

    2008-08-05 11:45:02

  • 顾曰国:

    这是我所开发出来的语言,我现在很快的给大家总结一下。AOM到底是什么?这其实是一种对于世界进行思维的方式,我们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代理,有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这是关键所在。所以你想想AOM,其实就是代理的方式,这个话筒也可以成为一个主体。AOM是什么概念呢?大家可以看到就像是用词来进行处理。

    你看这些工具,我们用它们来研究代理或者行动者,或者说媒体的这种特点。我想给大家看的是这就是所谓的生态模型,给大家提供一个图形的处理。这个代表的是什么呢?不同的社会层,包括人们的居住、人们的生存、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意识形态。所以我们所生存的是一个多维度的社会。我是这样去重建这个多维度生活的。

    你看传统的数据库没有办法做,因为是平面的,我们现在要把它弄成一个动态的数据处理系统。这是我们使用的工具,这不是我创造的,是德国的一位先生开发出来的。但是这些部分是我自己写的,这就是我们所获得的一些结果,我就不给大家一张一张看了,技术性太强。这是我们整个的数据处理过程,这是我们所使用的最新的一个,能够加强动态不同关系之间的数据处理,比如说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我跟我太太、儿子沟通、跟我的爷爷、奶奶沟通的话,这些关系如何能够获取不是通过字,而是通过电脑处理过程,所以这就是一个话题的指示图。

    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网站上看看,我发表的论文,大家在这个网站上面都可以找到,如果大家对我的理论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下载,不用付钱。这个语料库目前还没有上载,最终会把我们语料库上载到这个网站当中。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月之前我才建成的。我前面还有一个,但是被黑客给攻击了,简直就毁了我前面那个网站,因此我又重新建了。希望这个网站寿命能够更长一点。谢谢大家!

    2008-08-05 11:48:54

  • 主持人:

    谢谢顾曰国老师。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这两天以来坐在会场后面同传间的同传译员,感谢他们辛勤的劳动。

    2008-08-05 11:52:1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2008/20080805sjfy.wmv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