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农业部就《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等举行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农业部定于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下午3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雷刘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农业部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用以指导各地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我们今天很高兴请到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张合成司长,向大家介绍《纲要》和《报告》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首先请张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5-06-17 14:55:48
- 张合成:
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支持和关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
为了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的通知。同时我们通过近两年的研究,于去年年底完成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今天也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
2015-06-17 14:57:01
- 张合成:
加快推进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农产品流通,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从而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解决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2015-06-17 15:00:16
- 张合成:
为促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等科研单位一起,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2015-06-17 15:01:23
- 张合成:
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纲要》内容。
这个《纲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要阐述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产地市场管理水平和产地市场实现功能。重点分析了产地市场存在的六个突出问题。产地市场布局不合理、产地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损失大、产地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价格不公开、流通主体经营能力不强、农业品牌小、杂、乱、散。
2015-06-17 15:01:31
- 张合成:
第二部分,重点明确产地市场发展布局。提出“四个衔接”。即产地市场发展要与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相衔接,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产地市场布局要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相衔接,提升农产品优势产区流通能力和效率;产地市场建设要与一二三产业发展相衔接,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融入产地市场;产地市场要着重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相衔接,培育、塑造、保护农业优质品牌。重点是不同地区、不同产品三级市场体系(全国性、区域性、田头)的布局条件、布局依据和实现功能。
2015-06-17 15:02:31
- 张合成:
第三部分,产地市场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了产地市场发展要建设国家级产销平台和国家级品牌培育平台。通过市场实物交易、线上交易(包括电子结算、电子商务、拍卖、期货等)带动实现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服务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会展贸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特别提出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强化产销信息服务、推广公平交易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创建农业优质品牌、创新市场建设机制、构建利益连接纽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八项重点任务。
2015-06-17 15:04:14
- 张合成:
第四部分,推进产地市场发展的工作措施。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明确农业部门在抓好生产的同时抓好流通,做好指导、推动、示范和引导,地方政府在结合实际做好规划,组织好市场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市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做好试点,完善商业模式。四是搭建信息平台,建立监测体系。通过以上措施,使农业部门能够更好的为产地市场发展服务,实现农产品均衡上市,缓解由于集中上市造成的价低、卖难等现象。
2015-06-17 15:08:38
- 张合成:
《报告》也是分为四个部分。突出了国际经验借鉴。重点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政策扶持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方面的做法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15-06-17 15:11:50
- 主持人 雷刘功:
谢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5-06-17 15:13:55
- 新华社记者:
以前农业部门更多地关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次为什么要针对产地市场单独编制这样一个规划?
2015-06-17 15:14:48
- 张合成:
谢谢新华社记者,感谢新华社对农产品流通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在我们现有的顶层设计和现有的市场里,对产地市场的关注程度比较低;在现有批发市场的运行中,现有市场基础设施和运行条件很不利于农户的营销。这次我们和商务部、发改委共同研究,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规划和布局,这是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初衷。
2015-06-17 15:15:30
- 张合成:
在说产地市场的功能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组数据,供大家来了解我们国家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过去10年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稳定在4100—450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扩大。年交易额亿元以上1790家,成交额2.5万亿元。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呈增长态势,2013年比2000年增长49.6%,交易额增长5.2倍。
2015-06-17 15:18:47
- 张合成:
批发市场的专业化水平成为衡量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亿元以上综合市场689个,年成交额8077亿元;综合市场占比由2000年的72%下降到2013年的40.3%。亿元以上专业市场1101个,占61.5%。年成交额16608亿元,年交易总额占67.3%。专业批发市场数量14年间增长2.16倍,肉禽蛋、水产品、蔬菜市场个数增长较快,占农产品批发市场比重由28%迅速上升到59.7%。
2015-06-17 15:22:33
- 张合成:
目前,全国有各类农贸市场2.7万个,其中综合性市场占82%,专业市场占18%。其中,粮油市场占2.6%,果品市场占2.5%,蔬菜市场占6.6%,水产品市场占1.1%,肉禽蛋市场占1.5%,特色产品市场占3.1%。
目前,全国通过批发市场交易占总量的70%以上。各种集贸市场占近20%,超市、电子商务、农社对接等新型流通方式约占10%。
2015-06-17 15:22:51
- 张合成:
2011年日本62.4%的果蔬和56%的水产品经由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特别是日本的国产果蔬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高达90%,花卉高达83.4%。日本流通业态非常规范,交易方式也非常规范。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一组数据。
2015-06-17 15:24:13
- 张合成:
刚才新华社记者问到的这个问题回答之前我有几个照片给大家看,(展示照片)这是洋葱,洋葱收回来都堆在地里,洋葱堆在地里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农产品收获以后堆在地里的时间决定了能不能面向市场、有谈判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性条件,就是能存得住。
这是市场卖鸡蛋的,这个市场的形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一家一户的鸡蛋集中到这个地方,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进入到大市场,是一个桥头堡。水产的就是码头,通过码头进入大海,这就是我们市场的作用,起一个集货的作用。
2015-06-17 15:25:23
- 张合成:
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打完菜挑着担子,时间越长挑担子的农民兄弟越累,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部分流通业要运出去,刚才说的是能够存得住,现在要能够运得出,这是我们市场的功能。还有一个地方场所能够卖得掉,安一个秤,过一个磅,做一个交易记录,分享一下交易价格。如果这些条件不够,就是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卖难”。如果市场能建好,我们的农民也会很高兴,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我们归纳了12个字“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这就是产地市场通过这样的功能满足农民兄弟的需求。
2015-06-17 15:31:35
- 张合成:
如果再理性化一点,产地市场建设解决几个问题,实际上这是第一个问题,平常说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初一公里”就是我们的农户离市场太远,或者是流通服务离生产太远。最近特别提出来推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们的流通离生产太远,市场离农户太远。两组数据,一组是讲东西部布局,大部分市场在东部,西部特别是主产区、一些特色产区产地市场少。这个饼画的是我们市场有36%的乡镇没有一个农贸市场。核心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农民在交易过程中不公平、吃亏。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是发达国家农产品零售价格的构成,(图)红的是流通环节的成本,蓝的是生产者成本,就是农户能卖到的价格,发达国家是30%,我们是14%。我刚才说的不公平就在这个地方,背后是谈判能力决定的,但是实现在价格上,10块钱的杯子人家能够收入3块钱,我们只能收到1.4元,这是交易不公平给农户带来的问题。在产地市场建设方面,这是两个根本的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2015-06-17 15:31:39
- 张合成:
我们的产地市场建设一个是有利于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果没有产地市场,没有现代的市场体系,谁也不敢宣布自己是现代农业。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要有优势的市场体系才能卖到优质的价格。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市场本身就是上链生产下链消费,趋于中心结点的位置,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六次产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重要意义就是有利于推进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从现阶段来看,我们从两年多的试点来看,在洛川建了国家级洛川苹果市场,定西是马铃薯市场,赣南脐橙市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这些市场建立的过程中同时在推荐这个产品品牌,我们还有舟山水产、大连水产、重庆生猪,在建市场的同时就是在营销,就是在树立品牌的价值。将来,国家级市场建设完成的同时,也是国家级品牌形成的时候。这就是把品牌建设和市场建设同步安排的很重要的意义。
2015-06-17 15:36:11
- 经济日报记者:
“互联网+ ”的概念非常火,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蓬勃发展的趋势。我想了解一下,现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对产地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2015-06-17 15:38:58
- 张合成:
首先是“互联网+ ”这个概念很火热,这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的,现在各个部门都在做相应的行动计划,我们也在思考研究。我理解“互联网+”的基本要义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这是“互联网+”的核心要义。我理解互联网+传统的批发市场、传统的流通业就等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如果按照这个要义来定位的话,你刚才问的这个是不是矛盾、有没有冲突的问题,我认为是完全一致的。
电子商务和批发市场建设是不矛盾的,已经到了这个时期。批发市场的互联网化、电子化和电子商务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电子结算,过去商户和商户之间是交现金的,电子结算就开始刷卡结算。第二个阶段是电子交易,一旦进入电子交易之后,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由原来的对手交易变更为电子交易行为方式。电子交易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很重要的变化:一个是按照交易时间的先后来确定价格,一个是按照价格高低来确定价格。电子交易不以你是不是了解信息为转移,大家知道的股票交易,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价格,电子交易引入了很公平的交易方式。
2015-06-17 15:39:33
- 张合成:
现在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由单纯的交易行为发展到了包括运输、虚拟交易、配送、品牌化等等领域电子交易时代是品牌化发展最新的时期、最先进的时期,是批发市场发展最新最先进的时期。电子商务给农产品流通即将带来三个颠覆性的影响:一是流通环节的扁平化。将大大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距离,提高流通效率。传统的流通环节将大量减少。重庆的国家级生猪交易平台上,我们把养猪户和屠宰场放到一起,减少了原来养猪户和屠宰场的其它交易户和环节。二是公平化。电子商务时代的交易方式是以时间和价格来决定的,出价双方的定位是平等的,相比我们传统的对手交易,为什么农产品生产者总是吃亏,因为没地方装,没地方存,不了解市场的信息,我们总是没法跟商家谈判,我们没法向市场说不,我们没有谈判能力。在电子交易时代,出价的双方不论多少都是平等的。三是透明。整个流通环节交易方式的信息在电脑上做记录,信息都是公开的,对生产者和流通者对交易双方信息都是公开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形成对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三个非常重要的颠覆性的影响,是电子商务对批发市场带来的很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正在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我们产地市场建设的过程中,电子交易方式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应用,包括一些新的交易方式,包括期货技术的应用,将是产地市场建设一并要考虑的措施,而且我们在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应用。谢谢!
2015-06-17 15:42:18
- 人民日报记者:
刚才张司长在前面一直提到传统的交易方式可能对农民造成很多不公平,电子商务会给交易方式带来一些变革,请张司长详细谈一下关于公平交易方式具体指什么,推广这种公平交易方式对产地市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未来的工作措施是否能真正解决公平交易的问题?
2015-06-17 15:46:53
- 张合成:
谢谢!传统交易方式里也有很公平的。拍卖模式在我们农产品批发市场领域实施的范围不是很广,在我们国家级市场里有两家正在尝试探索鲜活农产品的拍卖机制,一个是大连水产,一个是斗南花卉。我们为什么说传统的交易方式落后,是因为农户没有谈判能力。大家都知道,你们家农产品卖的时候都是外面来收购商,经销商和经济人来了以后,拉着车,你们家羊卖不卖?基本上价格是人家定的。我们在理论上讲农户没有定价权,根本原因是我们缺少四个能力:一是农产品的窖储能力,存不住就必须卖掉,卖不掉就烂掉了。对窖储能力的支持和扶持就变成提高农户面对市场营销能力很重要的措施之一,这是第一条措施,农业部专门有支持提高农产品储藏的项目,这些项目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二是农产品的运销能力。平时农户家里的东西卖不掉,人家的车要能来,按时按点来,你的东西才能上车装走;如果不按点来,你的东西就出问题。农产品自主运销能力也是扶持的重要领域。最近我看见日本有一个农产品地产地消法,就是鼓励农户地产地消,包括本地的消费是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很重要的措施来推进的。
2015-06-17 15:47:51
- 张合成:
三是信息获取能力。我跟商家谈判,我必须知道市场上卖多少钱,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知道别人卖多少钱,怎么可能和商家谈判?有人说报纸、互联网、广播喇叭里有,对农户来讲最好是村头的黑板报上有,我手机上的短信能有,我不仅知道本地的邻居家的,还能知道外省的全国的。解决好信息对称是我们提高农户营销能力、解决不公平的很重要的一个扶持措施。
四是品牌营销能力。现在有四类农产品同时存在:原料带泥巴的,产品洗干净的,商品贴了标签的,品牌是装了箱子的,这四类产品同时存在。实际上最贵的是装了箱子的,有品牌的。我们怎么能够做到优质优价,怎么能够让我的好东西卖到好价钱?需要品牌,需要定位,需要营销,需要宣传。这就是我们说的对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来讲要研究的四个问题,把这四个问题研究完了,在这个基础上推广拍卖交易方式,推广电子交易方式,推广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就可以解决农产品的公平交易的问题。谢谢!
2015-06-17 15:54:18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张司长反复提到“卖难”的问题,投资者不太愿意投资产品市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卖难,投资未必收回来。我们的《纲要》提出来创建产地市场推进机制,怎么来调动投资方的积极性,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015-06-17 15:57:27
- 张合成:
谢谢!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实际上商业模式是一个核心,怎么研究商业模式是产地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一说产地就有季节性,每年季节就那么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一个老板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市场就运行一两个月,剩下的时间闲着,资金压着,没人干这个事。这也是我们产地市场发展滞后很重要的市场因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产地市场这两年多来试点过程中重点探索的问题。通过产地市场的建设,通过市场首先要解决的窖储能力的提高就可以解决季节性错峰上市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均衡供应的问题,对商家本身是有利的。通过建立洛川苹果市场,以及分布在全国的合作社、经销商、经销店,使全国人民可以常年吃到原汁原味的洛川苹果。投资洛川苹果市场的商家同时是获益的,这样本身是不违背规律的,主要是动员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进入。
除了产品市场以外,我们还有相应的专业服务,包括农资、农机、科技服务等。农资科技市场服务是常年的,我们在投资产品市场的同时投资服务市场,实现企业资本运营的合理回报。我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为投资产地市场量身订做了一个信贷制度,特殊的贷款条件和还款制度,这样来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产地市场。同时我们跟商务部、发改委形成共识,在商务部、发改委现有的政府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里,同时支持产地市场的建设。
2015-06-17 15:58:25
- 张合成:
还有地方政府,采取了省部共建的模式,省政府和农业部共建,形成强大的政府号召力和平台作用,来带动企业投资和社会服务。社会一些相关部门也为产地服务,为产地服务就是为农户服务,就是强农惠农,就是支农,形成了社会支持农业的氛围。这么几个条件加起来形成产地市场的商业模式。现阶段商业模式的运行过程中,社会资本形成商业模式,比如重庆生猪市场日挂单近上万头左右,正在尝试这种良好的交易方式。还有云南斗南的花卉市场、舟山水产市场等等这些市场,在商业模式探索中已经创立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
下一步仍然是我们的重点,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商业模式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2015-06-17 16:06:46
- 中新社记者:
《报告》里对海内外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模式和经验也进行了介绍。我想问一下,在中国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过程中将从哪些方面借鉴这些经验?
2015-06-17 16:10:55
- 张合成:
我们在研究产地市场所有问题的时候就关注了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地为农户产后服务建立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美国是1937年就有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律,日本是1921年就有了法律,我们注意到这些国家都是法律先行,用法治来确定批发市场的布局,用法律来规范批发市场的营销环境,包括市场主体的地位。我们借鉴的最直接的是类似我们国家台湾宝岛的农产品市场经验,全名叫“共同运销”,我们叫“产销班”机制。日本的乡村集货所把一家一户的农产品用乡村法人的方式集中起来统一营销。还有韩国的农协,也是解决这个农户技术营销的机制。我们主要借鉴了这三类。借鉴这些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是法律先行,这是现在我们比较缺的,我们努力在推行,提出建议,要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立法。
2015-06-17 16:12:03
- 张合成:
二是政策有倾斜,政府有支持,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流通有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包括相关的税收优惠,土地方面的措施,这几年我们国家对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三是要有坚实的微观组织,即专业化农户主导的合作营销。通过实现农民的组织化,跨合作社的营销组织来实现共同营销,解决“卖难”的问题。
四是较好的硬件基础,即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先进的装备。这里面包括匹配社会信息化和环境条件的功能。批发市场进去就是一个公园,而不是污水横流,纸片乱飞。
五是决策有依据,实现信息共享。批发市场形成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同时同步发布实现共享,为政府决策、引导市场、指导农户生产发挥作用。
现阶段以来我们还是传统交易,还没有形成电子交易,价格是我们采上来的,交易量现在还实现不了公开,现在大部分批发市场的数据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这五点都是我们在产地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借鉴、需要学习、需要实践和继续探索的五个很重要的方面。
2015-06-17 16:18:49
- 主持人 雷刘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张司长,谢谢大家!
2015-06-17 16:27:40
图片内容:
农业部就《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等举行发布会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主持发布会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
新华社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邀请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大图:
农业部就《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等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
中国网 郑亮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邀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