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6年2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2016年2月新闻发布会定于2月4日(周四)下午14:30在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办,发布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强寒潮天气过程及气象服务情况、春节假期全国主要天气趋势预报及春运气象保障等内容。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气象局2016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高工李勇,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国家气象中心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今天主要的发布内容有这些:一是1月份全国气候天气特征及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二是1月21—25日强寒潮天气过程及气象服务情况,三是春节假期全国主要天气趋势预报,四是春运气象保障服务情况。下面请张祖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6-02-04 14:36:00
- 张祖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再过两天就迎来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了,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问声新年好。
下面我把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六方面内容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介绍1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一)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多地发生极端低温事件。
2016年1月,全国平均气温-5.3℃,较常年同期(-5.0℃)偏低0.3℃。从空间分布看,内蒙古大部、东北中西部和南部、华北北部、西藏中部和云南中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其中西藏中部局部、内蒙古中部、东北中西部和华北北部的部分地区偏低2~4℃,内蒙古中部局部偏低4℃以上;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局部偏高2~4℃。
1月,全国共有698站发生了极端低温事件 ,在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分布,其中内蒙古额尔古纳(-46.8℃)和福建屏南(-10.7℃)等70站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纪录;57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 ,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云南、海南等地,降温幅度普遍在10℃以上,其中河北唐山(降温15.3 ℃)和云南富源(降温13.7℃)等10站降温幅度突破历史记纪录;71站发生极端连续降温事件,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等地,降温幅度普遍在10 ℃以上,其中云南沾益(降温16.2℃)和海南乐东(降温14.6 ℃)等22站降温幅度突破历史纪录。
2016-02-04 14:38:00
- 张祖强:
(二)全国及华南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一多。
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5.7毫米,较常年同期(13.2毫米)偏多94.7%,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多。从空间分布看,新疆东部、甘肃中部和北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东北东部、西藏中部和东部、西南东北部及云南南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2倍,新疆东部、甘肃中北部、内蒙古西部、西藏中南部和华南大部等地偏多2倍以上;新疆西部、西藏西北部、青海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和中西部、东北西部和东南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
1月,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04.3毫米,较常年同期(43.7毫米)偏多3.7倍,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一多。
2016-02-04 14:41:00
- 张祖强:
下面介绍1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强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南方出现雨雪冰冻天气。1月21—25日,我国大部地区遭受强寒潮天气。此次过程降温幅度大,极端性强,影响范围广。气温下降剧烈,多地最低气温跌破历史极值。21—25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东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及云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大降温幅度达12~18℃,局部超过18 ℃。全国大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气温0℃线南压至华南北部。云南个旧、海南乐东等22站连续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影响范围广,从北到南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此次强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在6℃以上区域影响11.8亿人。最低气温在0℃以下影响11.3亿人,其中-12℃以下区域占全国面积71.0%,影响7.1亿人。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1月21—22日,贵州中南部、湖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及福建中部局地出现冻雨。1月24日,雪线越过南岭逐渐南压至广州及珠三角一带,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南端。南宁城区为41年来(1975年以来)首次降雪;广州城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降雪。21—25日,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中北部、福建西北部、湖南中北部、贵州北部等地先后出现大到暴雪,江淮、江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1~10厘米积雪,安徽黄山最大积雪深度40厘米、贵州习水24厘米、浙江杭州临安22厘米。
雨雪、强寒潮、冰冻影响评估。强降温和低温雨雪冰冻给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电力、农业和人体健康等造成较大影响。南方多省出现了路面结冰和积雪,中东部地区多条高速公路封闭,京沪、沪昆等高铁列车出现晚点或降速行驶,部分航班出现延误或取消,沿海轮船停运;江西、贵州、福建、湖北等省电力受损;安徽、湖北、福建、广东等地部分作物和设施农业受灾受损;呼吸道、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门诊量小幅上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致使居民用电、用气量大幅攀升,部分地区的居民水管冻裂,对正常生活用水造成一定影响。
2016-02-04 14:43:00
- 张祖强:
南方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强暴雨天气过程。1月,我国南方出现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别发生在5日、28—29日。其中,1月28日-29日,江南南部、华南出现强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站数、大暴雨站数分别为107站和24站,均为1月历史同期最多;广东、福建、广西和江西共有95个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1月历史极值;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1月历史同期最强。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影响1.4亿人,其中超过100毫米的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影响9600万人。暴雨导致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出现洪涝、滑坡、泥石流。
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1次雾霾天气过程。1月1—3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山西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PM2.5浓度超过350微克/立方米,河北中南部局地超过500微克/立方米。雾霾天气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1月2日大连机场部分航班取消;1月3日山东境内济南绕城高速、济广高速、滨德高速、长深高速、京沪高速等路段的多个高速口封闭,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多个航班取消或延误。
2016-02-04 14:45:00
- 张祖强:
下面介绍1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6年1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暴雪、低温寒流、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其中,低温寒流造成35人死亡,暴雪造成59人死亡,暴雨洪涝造成3人死亡;高温造成11人死亡。
暴雨洪涝。1月14日,澳大利亚悉尼遭暴风雨袭击,造成致1人死亡,1人重伤。1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西部地区遭受暴风雨袭击,并引发洪灾,造成当地部分建筑物严重受损;2人死亡,4人受伤;17000多户居民停电。
雷电。1月29日,“超级风暴”横扫澳大利亚东海岸,雷电致悉尼2万户断电。
高温干旱。1月上旬,南非西北各省最高气温连续数天保持在40℃以上,德班市出现45℃高温,打破当地历史纪录。高温热浪造成11人死亡,加剧了南非已经出现的百年不遇干旱,14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
低温寒流。1月3日-4日,波兰首都华沙气温骤降至-18℃摄氏度,造成至少21人丧命。1月24日-27日,一股罕见的寒潮席卷泰国,造成14人死亡。
暴雪。1月4日,土耳其克尔谢希尔发生因暴雪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至少7人死亡。1月16日开始,受寒流影响,欧洲多国遭暴雪袭击,暴雪造成波黑境内部分村庄停电,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等国部分交通中断,2名乌克兰居民冻死街头,俄罗斯部分学校停课。1月19-24日,韩国出现严寒天气,韩国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韩国济州最大积雪深度达12厘米,为近32年来最大值;最低气温-5.8℃,为当地近40年来的最低纪录,低温降雪导致济州机场暂停全部航班起降,蔚陵岛客轮停航一周。1月24-26日,日本西部和中部地区持续发生暴雪,造成至少8人丧生,610多人受伤。1月22-24日,冬季风暴乔纳斯袭击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宾夕法尼亚州、纽约等多地积雪深度超过2英寸。此次过程影响范围波及美国20个州,其中11各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影响8500万人,共造成42人丧生,13200个航班取消。
2016-02-04 14:46:00
- 张祖强:
再介绍一下厄尔尼诺最新监测结论。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处于衰减阶段。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月(前30天),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持续偏暖,暖海温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150°W附近海区,中心强度超过3℃。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第21个月,1月综合指数为2.0℃,尼诺3.4区指数为2.6℃;1月南方涛动指数为-1.7,体现了热带大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响应。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强度(月海温距平最大值)为2.4℃,出现在2015年11月,历史排名仅次于1997/1998年(2.5℃),为历史次强。
2016-02-04 14:46:07
- 张祖强: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1月21-25日强寒潮天气过程及气象服务情况。
1月21日至25日,受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遭受强寒潮天气袭击。
(一)强寒潮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分析
对农业的影响。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农业遭受2~5天冻(寒)害,已现蕾抽薹的油菜、拔节的冬小麦、露地蔬菜、经济林果、水产养殖等遭受轻至中度寒冻害。此次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接近1991年12月下旬过程,但不及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有16个省(区、市)的111条高速公路路段封闭,京沪、沪昆等高铁列车晚点,重庆、昆明等地部分航班出现延误或取消。部分地区物流运输遭遇影响,蔬菜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电力供应的影响。贵州大部及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局部地区出现电线结冰,贵州中部地区电线结冰直径有27~36毫米,四川峨眉山50毫米,湖南南岳100毫米,福建九仙山180毫米。部分地区采暖用电需求出现峰值。
海冰面积迅速增大,对海上作业等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气象卫星监测渤海海冰面积较前期迅速扩大,24日渤海海冰覆盖面积(3万平方公里)较19日(1.8万平方公里)扩大约67%,比去年同期偏大约2.9倍,为近5年来最大。由于海冰面积迅速增大,对海上作业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2016-02-04 14:47:00
- 张祖强:
(二)各部门应急联动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预报预警及应急服务情况。针对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于1月20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冰冻、寒潮)Ⅲ级应急响应,期间,中央气象台相继发布寒潮橙色、暴雪黄色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和国家级气象业务单位面向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媒体,积极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同时为各地气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指导。
各级气象部门应急服务情况。浙江、广东、福建等省气象局先后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市)气象局相继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各地气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下,加强天气监测、组织专题会商,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随时更新预报预警并及时通报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单位,并根据当地政府和部门防灾减灾的需求,提供专门气象应急保障服务。
部门联动情况。根据中国气象局对此次强寒潮的预报预警,国务院应急办印发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工作;农业部门紧急部署防范冬小麦、油菜、露地蔬菜及经济林果冻害和寒害;交通部门启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Ⅰ级预警;南方电网积极开展融冰、除冰等行动,力保春运供电安全;卫计委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卫生应急工作。在此次强寒潮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急联动措施,减轻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影响。
2016-02-04 14:49:00
- 张祖强:
下面介绍1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北方部分地区降温降雪天气影响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中下旬气温偏低2~6℃,18-19日东北地区中东部出现强降雪过程,积雪深度有10~30厘米;新疆北部1月积雪深度维持在20厘米以上;低温增加了防寒保暖成本,积雪不利于牲畜采食,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北方冬麦区气温逐步下降,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北方冬麦区大部1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其中上旬平均气温偏高1~4℃、中旬接近常年同期、下旬偏低2~4℃,温度逐步下降,利于冬小麦进行充分的抗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20-24日的降温过程对大部冬小麦越冬影响不大,仅部分晚播弱苗可能遭受冻害。月内,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据农业气象观测站苗情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冬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的比例分别为23%、74%;河南、河北、陕西一类苗的比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5%、7%、3%。
南方大部遭受强寒潮、雨雪冰冻灾害,露地蔬菜、经济林果等损失较重。月内江南和华南大部降雨日数有15~25天,日照偏少3~8成,阴雨寡照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不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影响油菜、露地蔬菜和经济林果生长。21—25日,南方大部遭受强寒潮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农业遭受冻(寒)害,已现蕾抽薹的油菜、拔节的冬小麦、露地蔬菜、花卉和园林植物、经济林果、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遭受轻至中度寒冻害;强降雪、大风、冻害叠加造成浙渝鄂苏皖等地部分地区设施温棚遭雪压垮塌,毛竹等经济林木出现机械损伤。此次过程南方受影响区域大,其中浙江、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受灾较重;对农业生产的总体影响接近1991年12月下旬过程,但不及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过程,持续时间比2008年偏短、受影响程度偏轻。
2016-02-04 14:50:00
- 张祖强:
下面介绍春节假期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
预计2月8日前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偏低2℃左右,之后自北向南全国大部气温逐步回升,除华南气温偏低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新疆西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偏高1-2℃。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南方无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10-13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将先后出现降温及分散性雨雪天气,并伴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局地降温可达10℃;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部分大雨、局地暴雨天气过程。
10日前后,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轻到中度霾。
具体预报情况是这样,春节假日期间(除夕至初六),我国无大范围寒潮、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和严重雾霾天气,气象条件总体适宜外出活动。但假日后期北方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并有明显降温;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到暴雨天气;华北、黄淮等地有轻到中度霾和局地大雾天气。
假日后期雨雪和大雾天气可能影响公路部分路段;假日期间华北北部及南方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各地需加强巡查、严控火源。
2016-02-04 14:51:03
- 张祖强:
除夕至初二(7—9日),北方地区有冷空气活动。全国气温明显回升,广州升至20℃左右;全国大部以晴到多云为主,气温偏高,空气质量大部为良或优;除夕夜,北京、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等地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较差,不太适宜燃放烟花爆竹。初三至初六(10—13日),新疆、内蒙古、河北、吉林等北方地区先后有降温及分散性雨雪,并有4-6级偏北风,气温下降4-8℃、局地可达10℃;南方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局地有大到暴雨,局地伴有雷电。初二夜间至初四,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中西部等地有轻至中度霾,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局地重度霾,初四早晨局地有大雾。另外,7日至9日,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将有6-8级、阵风9-10级的东北风,其中南海西南部部分海域的风力将有9级、阵风10-11级。
2016-02-04 14:54:00
- 张祖强:
春运一直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的重点之重,历来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春运气象服务保障。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开始,3月3日结束,共计40天。春运期间正是寒潮、雨雪、冰冻、大雾、海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时段,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不利天气影响,气象部门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从四个方面入手,全力做好春运气象保障。
一是强化春运气象服务组织部署。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按照国务院总体工作部署,狠抓落实工作。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制定了《2016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当地实际和春运气象服务需要,制定了本地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确保完成各项春运气象服务工作。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适时召开多部门服务会商会、媒体通报会。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了与交通、铁路、民航、电力、安监、林业等部门的预警服务和应急联动。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春运动态和服务需求,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部署春运、组织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保障重点物资及客流运输,提高应对不利天气的风险管理能力。
2016-02-04 14:55:11
- 张祖强:
三是切实加强春运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各级气象部门均严格按照《中国气象局2016年春运气象保障服务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将立即启动气象服务保障应急响应,全力做好春运气象保障服务,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不利天气影响。
四是加强气象信息的发布工作。自1月21日起,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27个广播电视媒体针对南方强降雨、华北雾霾、南方新一轮雨雪天气等高影响天气、春运旅游天气、天气提示进行重点服务,发布暴雨等各类预警信息109次,制作春运气象服务节目198档,并推出“阴晴冷暖回家路”等特色服务节目11期。中国气象频道共制播春运气象服务相关新闻140余条,并滚动播出《温暖回家路》等专题专栏节目。中国天气网提前策划上线春运服务专题《风雪归家 平平安安》,内容涉及春运天气日历、天气提示、各地影响、图看春运、春节旅游天气、网友看春运、省级站联动、旅途攻略等板块。
要关注冷空气对公众生活的影响。2月仍多冷空气活动,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天气多发,体弱人群要注意防寒,预防疾病。公众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中东部地区需防范雾和霾天气对交通和健康的影响。2月是中东部地区容易出现雾和霾的时段,正值春运期间,高速公路、航运部门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确保交通安全;同时需注意防范雾和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2016-02-04 14:56:27
- 张祖强:
下面介绍2月农业生产建议:预计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主要农区降水接近常年,利于北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南方作物生长发育。但东北地区东部、新疆北部降雪偏多,不利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等地降水偏少,墒情下降对冬小麦越冬和返青不利。云南中西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夏收粮油和经济作物生长;华南中旬可能有5~7天的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早稻适时播种育秧。
北方设施农业和畜牧业防御大风降温降雪影响。在大风降温降雪过程来临前做好棚舍加固工作,雪后及时清除积雪,同时采取增温、覆盖等措施,以免棚内作物受冻;牧区要做好饲草料储备和调运确保牲畜安全越冬。
北方冬麦区要注意保温保墒,确保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冬麦区可采用培土覆盖等措施保温、保墒,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西北地区东部和黄淮西部等地降水偏少,要密切关注墒情变化,根据苗情和天气条件适时灌溉,防范干旱露头对冬小麦越冬和返青生长不利。
南方地区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灾后的管理和恢复工作。各地要做好强寒潮影响的灾后管理和恢复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除受害枝叶,适时追肥,促进作物、蔬菜和果树等恢复生长;同时仍要做好阶段性低温冻(寒)害等防御工作,降水偏多地区及时清沟理渠、排湿降渍,促进作物稳健生长。
华南早稻区要做好早稻播种育秧工作。华南早稻区要做好早稻播种的备耕生产,南部地区要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采用薄膜覆盖等措施进行保温,防范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的不利影响。
2016-02-04 14:59:06
- 中国气象报社记者:
请问一下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消息称2015年是最暖年,可能2016年更暖,在比较暖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发生了极端冷的事件,是不是相互矛盾?1月份发生的极端事件是不是由这些大背景引起的?
2016-02-04 15:24:00
- 周兵:
我们也注意到国外不同的机构相继给出了2015年全球,也包括北半球大气和大气加海洋温度的情况,2015年已经确认是全球最暖的年份,130多年最暖的年份,暖的程度跟2014年比,要高于2014年0.1℃以上,这个幅度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又出现了BOSS级的寒潮或者强寒潮,这种现象并不矛盾。为什么?极端事件的出现,总体来讲有几种形式:一是高温热浪非常频繁,二是在气候变率更加加大的情况下,极端冷事件也可以同时出现。像刚刚经历的1月份也一样,北极附近异常的冷,它的冷又受到了冰岛过程性的风暴的影响,集中在北极圈附近的冷源和冷的位置使它偏离到西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发生了转折,发生了调整,表现出中高纬度为四个波形的特征:有槽有脊,槽加深,脊也在加强,使冷的程度也在加强。所以某种程度上不矛盾,要理解全球变暖情况下极端事件增多,并不是说高温热浪频繁、冷的事件会消失。
2016-02-04 15:25:00
- 新华社记者:
刚才张司长介绍厄尔尼诺处于衰退期,在衰退期对春夏气候有哪些影响?
2016-02-04 15:26:00
- 周兵:
从目前的监测来看,厄尔尼诺出现了衰减特点,在11月份达到2.4℃以后,12月份是2.3℃,目前是2℃,尽管处在衰退的过程当中,海表温度异常依然在2℃以上,它的程度依然非常明显。太平洋中东部地区从2015年9月份开始,10、11、12月份到2016年1月份都在2℃以上,这次事件定义为超强厄尔尼诺。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多,偏多的程度可能是历史之最,偏多了3.7倍,这是非常极端的情况,什么原因?实际上这是我国华南受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一个表现。厄尔尼诺预计会在春季结束,也就是说可能5月份以后结束,会转变成中性状态。我们知道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有一个滞后效应,如果厄尔尼诺在5月份结束,可能对我国主汛期6-8月份的降水有明显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另一方面由于超强厄尔尼诺,现在还在2℃左右的状态,对春季的降水,我们要密切关注。再一方面,进入春季以后,华南前汛期雨季到底怎样变化?我们要密切关注厄尔尼诺可能对南方雨季开始时间以及开始以后的多次降水过程的影响。我们也在做滚动的监测、预测,及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影响分析。
2016-02-04 15:27:00
- 余勇:
今天立春,再过三天就是农历春节,借此机会代表中国气象局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气象事业的关注、帮助和支持,在此向大家拜个早年,衷心地祝愿各位媒体朋友们春节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6-02-04 15:28:15
图片内容:
中国气象局2016年2月新闻发布会
参会人员陆续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会议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介绍情况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高工李勇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回答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媒体现场报道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2016年2月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李佳
参会人员陆续到场
中国网 李佳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会议
中国网 李佳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李佳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高工李勇
中国网 李佳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李佳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回答提问
中国网 李佳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李佳
媒体现场报道
中国网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