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6年7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7月1日(本周五)下午2:30在气象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举办7月新闻发布会,发布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南方强降雨气象服务等相关信息。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6年7月1日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专家。
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先生
国家气象中心中期预报首席 牛若芸女士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 张涛先生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 周兵先生
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主要内容一是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以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二是南方强降水气象服务有关情况,下面首先请张祖强先生汇报。
2016-07-01 14:30:33
- 张祖强:
我首先介绍一下2016年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国内外天气气候事件情况:
从气温来看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并列历史同期第三高。2016年6月(截至29日),全国平均气温20.6℃,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6℃,仅次于2005年(21.0℃)、2007年以及2011年和2013年(20.7℃),与2002年、2010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从气温分布来看,西北地区中部和西部以及东部局部、西藏西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南部、华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局部偏高2~4℃;东北北部和内蒙古
二、6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6月(截至29日),全国平均降水量110.9毫米,较常年同期(95.3毫米)偏多16.4%,降水量偏多的是东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黄淮、江淮东部、江南北部,降水量偏少的是新疆北部、甘肃西部、西藏和西南地区中部。中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部分地区偏低1~2℃。
三、6月多地频现极端降水事件
6月(截至29日),全国69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事件,就是降水比较强,比较多,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这里面列出一些极端降水的地区,包括安徽黟县(295.2毫米)和广德(276.6毫米),湖南株洲(257.6毫米),浙江湖州(227.6毫米)等日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6月(截至29日),全国26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其中黑龙江同江(15天)和内蒙古敖汉旗(10天)这些都是连续降水比较多的。
2016-07-01 14:32:03
- 张祖强:
四、6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哪些?
主要特征是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6月19日,长江中下游入梅,6月20日江淮入梅。6月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和江淮梅雨监测区平均气温均稳定超过22℃;6月中旬以来,大气环流逐渐调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110~130°E)总体北抬至20°N以北;6月19日-28日,长江中下游和江淮梅雨监测区均出现6个以上雨日。
6月,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分别发生在11日-13日、14日-16日、18日-21日、23日-24日、26日-29日。其中14日-16日强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广,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国土面积为63.2万平方公里;18日-21日的强降水过程强度大,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国土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受强降水影响,南方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黄河、海河、西北诸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与1998年同期相比偏多。6月,十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与1998年同期相比,黄河、海河、西北诸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偏多28~70%,松花江、淮河流域偏多约12%;珠江、东南诸河、长江偏少12~32%,西南诸河、辽河流域偏少4~9%。6月,十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除珠江、辽河流域偏少10%左右外,其余流域均偏多,其中松花江、海河、西北诸河、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偏多26~42%。
2016-07-01 14:36:09
- 张祖强:
全国24个省(区、市)遭受风雹袭击,江苏受灾严重。
统计一下,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浙江、四川、重庆、云南、广东、海南24个省(市、区)遭受风雹袭击。其中,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6月24号下午两点半左右,很不幸造成99人死亡,800多人受伤,死亡人数为近25年来全国龙卷风灾害之最。
第五个变化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尚无编号台风生成。今年以来,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没有台风生成,常年1月-6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平均有4.1个编号台风生成,而常年6月这个地区台风生成个数平均为1.7个。统计一下1949年以来只有1973年和1998年的1月-6月无台风生成。
华南大部、江南南部及新疆南部等地高温日数偏多。6月,华南、江南、江汉、黄淮西部、华北南部、西北东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以及新疆等地均出现了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海南、广西中部、广东大部、福建、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湖北西北部、四川东北部、陕西东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新疆大部高温日数在5~10天,海南西北部、广东西部部分地区、新疆中部达10~15天,部分地区达15天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南大部、江南南部及四川东北部、新疆南部高温日数普遍偏多3~5天,其中华南中北部及海南西北部、江西南部、新疆南部偏多5天以上。
2016-07-01 14:39:13
- 张祖强:
五、入汛以来的天气气候特征及出现的重大气象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同期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如:1998年6月12日-27日的暴雨过程持续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长持续时间仅为7天。
3月21日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也异常复杂,气候年景差,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今年我国华南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51毫米)比常年同期(203毫米)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二是暴雨过程多、强度大。入汛以来南方出现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广东信宜(455.2毫米)等15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同时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前面讲到一共发生了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尤其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年少见,大冰雹(直径20毫米以上)发生次数为2011年以来最多一次。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很大,气象站观测到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年~2015年总和。今年强对流天气确实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四是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江西等地发生了多起洪涝灾害。
2016-07-01 14:41:24
- 张祖强:
六、6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6年6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58274条,主要是省市县发布预警信息,尤其是县一级,包括暴雨预警、强对流、地质灾害等等。6月初,欧洲多国遭受暴雨洪水灾害,其中,法国中东部遭遇百年少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至少18人死亡。6月初,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雨引发洪水,造成16人死亡。6月上旬,澳大利亚多州暴雨引发水灾,造成至少3人死亡。6月13日,缅甸西部因连降暴雨引发洪灾,造成至少12人死亡。6月19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暴雨引发洪灾与山体滑坡灾害,导致至少47人死亡。6月19日-23日,日本九州地区的熊本、宫崎等县连降暴雨,造成6人死亡。6月20日-21日,蒙古国多地出现强降雨与洪灾,造成13人死亡。6月23日-2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遭百年不遇洪灾,至少24人死亡。
雷电。6月3日,德国西部发生雷击导致80多人受伤。6月21日-22日,印度东部雷电造成至少93人死亡,另有24人受伤。
高温。6月,美国西海岸数十个城市遭受历年来罕见高温,内华达塞拉利昂因高温与闪电发生山火,美国西南部4名户外运动人员因高温殒命。
暴风雨。6月1日,巴基斯坦北部遭强暴风雨袭击,导致至少9人死亡,约100人受伤。6月19日,俄罗斯北部的卡雷利阿地区3艘观光船遇暴风雨翻覆,造成至少14人死亡。
2016-07-01 14:43:18
- 张祖强:
6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一)东北大部地区光温水较为适宜,春播作物长势良好;黑龙江中北部低温多雨不利作物健壮生长
6月,东北大部地区气温、日照均接近常年同期;降水量为50~200毫米,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土壤墒情较好;气象条件利于一季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苗期生长;目前大部产区作物长势良好。黑龙江中北部气温偏低1~2℃,日照偏少2~5成,部分地区土壤偏湿,不利作物健壮生长,部分春玉米、大豆和一季稻发育期偏晚3~6天。另外,13日-16日局地出现短时强降水和风雹天气,玉米等作物倒伏受灾。
(二)夏收期间大部地区晴雨相间,集中机收进度较快;夏播区大部降水偏多、墒情良好,夏种顺利
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全国夏收夏种处于大范围开展阶段,总体进度略快于常年和去年。麦收期间,产区大部晴雨相间,南方未出现明显连阴雨天气、麦收进展较为顺利;北方麦区以晴到多云或阵雨天气为主,各地抢晴集中机收,麦收进度总体较快;但江淮、黄淮西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雨日较多,其中5月31日-6月3日、6月5日-7日出现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导致夏收短暂受阻,强对流、多雨天气造成部分小麦倒伏、出现霉粒,对品质有一定影响。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等夏播区大部降水量有50~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2倍,土壤墒情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夏种进展快、质量高。
(三)南方区域性强降雨导致农业灾害偏重发生;尤其是在江南华南稻区阶段性高温影响早稻充分灌浆,所以对他产量形成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2016-07-01 14:45:10
- 张祖强:
全国未来十天天气趋势
(一)7月6日之前江淮江汉等地持续多降雨,
主要是西南地区东部、江汉、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沿江、华南西部等地有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到7月6日后降雨区将北抬至黄淮至华北中南部一带,6日-9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沿江等地降雨减弱,并进入少雨时段。
(二)6日后降雨区将北抬至黄淮至华北中南部一带
6日后,主雨带将有所北抬,降雨强度有所减弱,6日—9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沿江等地降雨减弱,并进入少雨时段。
(三)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天气
未来10天,江南中南部、华南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6日之后,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沿江也将出现高温天气。
2016-07-01 14:47:04
- 张祖强:
关注与建议
(一)气象服务提示
7月,全国各地将进入防汛关键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需加强防范区域性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切实作好防汛工作;江南、华南等地将进入高温伏旱期,需做好蓄水、抗旱、防暑降温和供电供水的调配工作;东南沿海及内陆地区也要做好防台工作。
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须防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各种灾害。7月,华北、东北和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增多,需防范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江南、华南等地需注意做好防台准备。从气候来看进入7月,台风活动变得活跃,所以这方面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准备,
再一个是高温天气,主要是防范35℃的天气,7月份最高温度,整个在我们国家东部地区最高温度都是超过35℃,这里面还有温度更高的地区,35℃以上高温天气,特别注意,一个关注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产生影响。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注意防暑降温。
再就是中小学生暑期出游注意相关的恶劣天气。
2016-07-01 14:50:21
- 张祖强:
(二)7月农业生产建议
预计7月份,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水热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总体有利。黑龙江东部可能出现阶段低温阴雨天气,对水稻、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江淮、江汉、黄淮大部、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农田湿渍害或暴雨洪涝灾害可能偏重发生,对农业生产不利。江南中东部、华南北部温高雨少,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高温热害或干旱,对早稻灌浆成熟和晚稻育苗移栽等不利。另外,预计7月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带来的强风暴雨将对沿海地区农渔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北方农区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7月,北方春播作物将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地要做好田间水肥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施肥,促进作物稳健生长。黑龙江东部要注意防范阶段性低温阴雨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江淮、江汉、黄淮、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防范农田渍涝害。上述降水偏多的地区要注意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减轻湿渍害和暴雨洪涝对玉米、棉花等作物的不利影响。
江南华南要加强稻田管理,防范高温热害。早稻区应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防范高温危害,并根据长势适时施肥,促进产量形成。另外,要加强晚稻秧苗管理,防范高温灼伤秧苗。同时做好农业蓄水工作,防范干旱。沿海地区要注意防范台风对农渔业生产的影响。
2016-07-01 14:52:40
- 张祖强:
南方强降水气象服务情况
一是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有关要求,提前部署准备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工作。3月1日就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议,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准备工作提前进行部署。3月24日,6月27日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议和再动员会议,总结梳理气象服务有关工作,对各项服务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动员。
二是强化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预测预警。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强化省、市、县气象部门的短时临近灾害天气预警业务。此外,还加强了厄尔尼诺事件的滚动监测分析,每周更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监测和展望,每10天更新一次汛期全国气候预测意见和影响。5月31日开始,风云二号E/G双星转入加密观测,实现每15分钟获取一次云图。组织全国44个高空气象观测站于2016年5月至8月期间开展加密观测。3月17日、4月27日,5月26日,6月28日四次联合水利部门召开全国汛期气候趋势会商会议、对今年汛期天气气候形势进行科学判断,中国气象局及时根据重大过程和服务需求,启动了8次应急响应和特别工作状态响应,应急天数达32天。
三是加强预警信息发布。今年以来(截至6月28日),全国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140419条,其中,国家级发布预警453条,省级发布预警5878条,市级发布预警47844条,县级发布预警86244条。全国通过12379短信平台向应急决策人员发布预警短信约3600万人次。努力推动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全国气象信息员超过76.7万名,村屯覆盖率达99.7%,与涉灾部门共建共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7.8万余个,农村高音喇叭43.6万套,提高了预警信息覆盖面。
2016-07-01 14:54:30
- 张祖强:
四是加强与涉灾部门合作和应急联动。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化与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业务会商与联合预警、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等方面的合作。3月17日、4月14日,与水利部门先后联合举办了两次气象水文业务技术交流会。4月8日,与农业部就春播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及今年农业生产形势联合召开会商会。中国气象局局领导先后出席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防汛减灾会议,介绍汛期气候预测意见和防灾减灾工作建议。入汛以来(3月21日以来),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地质灾害联合提醒8期、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7期;联合水利部发布山洪灾害联合提醒4期、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3期;发布渍涝风险气象等级预报18期。
五是着力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利用汛期气象灾害多发,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时机,各级气象部门广泛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2712个县人民政府出台实施了气象灾害应急专项预案,20840个乡镇制定了气象灾害专项预案,11.79万个村屯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
六是做好公众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科普解读。通过近30个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实时跟踪报道南方强降雨发展动态,制作播发相关新闻68条次,制作南方强降雨气象服务节目近678档,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发布重要天气信息,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气象服务。增加应急直播连线9档,相关专题科普节目20余档,科普解读南方强降雨特点、成因及后续影响,提醒公众注意防范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中国天气网联合地方省级站推出本地化直播,上线专题,其中6月15-18日强降雨相关的头条资讯分别被新华社及今日头条等媒体客户端push、被百度首屏推荐。
2016-07-01 14:57:44
- 余勇:
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2016-07-01 15:00:50
- 中国日报记者:
第一您刚才提到6月份南方强降雨有几轮,能否具体解释其成因以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6月十大流域平均降水量与1998年相比,珠江、东南诸河、长江偏少12%到32%,南方强降水不断,为什么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同期偏少?
2016-07-01 15:01:33
- 周兵 :
进入6月份强降水跟4、5月份有所不同,6月份南海夏季风已经爆发,我们经历了五次强降水的过程,分别是11号到13号,14号到16号,18到21号,23到24号,以及26到29号,30号雨带开始向北。南方频繁强降水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欧洲到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西边高东边低的形势,东北等地冷涡非常活跃,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南下,这是冷空气条件。尽管6月份厄尔尼诺已经结束了,但是受它的气候效应以及印度洋一直偏暖共同影响,都会使得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加强,同时高压副高的位置西伸,在这种情况下厄尔尼诺结束以后和赤道印度洋海温共同影响,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增强,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造成降水偏多。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江南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梅雨期内出现多次强降水的天气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天气气候现象,不断增强的西南风将热带印度洋分配的水汽源源不断向我国南方输送,这就是南北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南方暴雨频繁的原因。
2016-07-01 15:02:04
- 牛若芸:
南方强降雨频发,其中6月以来强降水比较频繁,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过程,造成部分农田遭受了湿渍害的危害,另外造成洪涝灾害,部分农田也出现了被淹毁的现象,另外一季稻的移栽和早稻抽穗扬花也受到一定不良影响。此外,23日盐城出现强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部分作物的倒伏,农业设施的损毁等。
2016-07-01 15:05:28
- 张祖强:
关于您提到这个问题,您觉得问得很好。这张PPT看到,确实跟1998年相比,今年6月份我们国家的珠江、东南诸河、长江比1998年偏少,为什么偏少?今年6月份国家南方出现比较强的降水,但是降水的位置比1998年略微偏北一些,1998年强降水雨带位于湖南、江西、福建这一带,位于气象部门常说的江南南部这一带地区,就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流域地区,有一部分降水流入珠江流域,有一部分汇入长江流域,所以1998年珠江、长江6月份降水比今年偏多,今年6月份降水主要偏北一些,今年6月份以来降水持续时间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比起1998年稍微短一些。今年我们国家6月份全国雨带南北位置摆动比较大,暴雨过程最强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比如1998年6月12号到6月27号暴雨过程整整持续16天,今年目前为止最强的暴雨过程持续时间只有7天时间,所以这就回答您这个问题。
2016-07-01 15:07:35
- 中国气象报社记者:
您刚才说今年和1998年相比持续时间偏短,预报提到6日以上雨带北抬,长江这一片是不是意味着不太会发生1998年大洪水?第二关于台风,同样是厄尔尼诺年,我们不太清楚之前的厄尔尼诺1998年下半年台风情况,是不是意味着不太会发生像前年“威马逊”或者去年“彩虹”这样的超强台风?
2016-07-01 15:09:29
- 周兵:
今年的情况跟1998年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相同、相似?1998年出现了二度梅,第一度梅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6月11号到7月4号是第一段梅雨期,第二段从7月16号开始一直到8月3号,这两个过程当中,也就是7月5号以后同样副热带高压向北去了,长江流域等地区梅雨相对出现中断现象,今年情况目前雨带还是江淮一带,从天气预报上讲可能会向北,是不是真的它一路向北?是不是也会像前期一样出现南北摆动,也会出现二度梅?也就是说过一段时间又回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是我们十分关注的事情。关于二度梅这个问题,在日本、韩国同样有梅雨,它是东亚夏季风一个产物,是东亚地区独特的一种天气气候现象,韩国在气候异常过程中也关注到了1998年二度梅,以及今年二度梅的可能性。我们在6月12号梅雨预测会商时,也同样考虑到梅雨结束以及二度梅的问题,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接下来的关注重点就是有可能进行第三次的滚动的梅雨会商,会商的主要内容什么时候结束,是否会发生像1998年这样现象。所以关于梅雨问题非常复杂,目前为止长江中下游一带梅雨量已经占到常年的75%,那么江南一带梅雨已经达到常年的1.1倍,所以梅雨还没有结束,是否出现二度梅是我们十分关注事情,我们也加强监测和滚动预测。
2016-07-01 15:11:15
- 周兵:
有关台风的问题,今年天气气候系统里头到目前为止最为异常,就是在南海到西太平洋没有出现一个编号的台风,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否也出现?确确实实在历史上也曾出现7月份才开始进行编号的情况。1998年7月9号第一个编号的台风,1998年什么年份?是1997年/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次年;另外1973年第一个编号台风出现在7月1号,1973年又是什么年份?同样是1972年/1973年历史上一次强厄尔尼诺的次年;另外一个超强厄尔尼诺年份也就是1983年第一个编号台风来得也非常晚,它是6月25号才开始编号。今年情况确确实实就是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编号台风也来得异常晚,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在西太平和南海上空台风的身影,所以它是异常的偏晚。
什么原因造成了西太平洋到南海到目前为止都不出现台风呢?主要原因还是在7月,在西太平洋到南海一带热带辐合带上对流活动相对弱,能够造成台风的涡旋系统没有形成,所以说编号台风迟迟不来。1998年7月9日第一个台风出现以后,后面到底出现多少个台风?我们统计了一下,1998年出现10次编号台风,所以说是异常偏少的,我们同样要关注今年有可能台风偏少,生成台风偏少这么一个情况。
2016-07-01 15:14:10
- 经济日报记者:
刚刚过去的6月份,有些地区一会儿遭遇罕见冰雹,一会儿遭遇龙卷风,好像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想请专家介绍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受特殊的天气系统影响,或者还有其它原因;另外能不能说与常年同期相比,6月份或者是今年夏天较常年同期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的趋势?
2016-07-01 15:15:57
- 周兵: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已经预测出今年气候年景差,主要的依据还是跟超长厄尔尼诺的次年有系。像龙卷风、强对流天气、北京雷阵雨天气,以及东北冷涡的这种活动,是跟中高纬的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的,刚才谈到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西高东低的特点,东北冷涡的活动也是有规律的,一旦出现这种背景就会像去年一样定时的带来雷阵雨天气,3到5天内降水频繁;另外今年暴雨强降水主要的中心位置较往年有所不同,它位置偏西,湖北、重庆等地强降水非常猛烈,为什么?这就与副热带高压系统强度大、位置偏西有密切关系,副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跟前期厄尔尼诺影响,以及跟印度洋南海温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印度洋南海温某种程度上是对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水过程的一种激励,就像是赛跑过程当中的激励现象,所以今年暴雨中心以及强降水中心的位置跟副高配置密切相关。
2016-07-01 15:16:35
- 农民日报记者:
因为现在今年夏粮刚刚收完,马上到秋粮,因为今年粮食结构调整主要调减秋粮当中的玉米,前一段农业部刚统计数字,原计划今年玉米调减1000万亩,实际上调减3000万亩,3000万亩调减以后新增主要大豆,杂粮杂豆还有饲草,我就问顺应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气象系统有没有对于新增加的特别像大豆,杂粮杂豆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气象服务。
2016-07-01 15:18:20
- 张祖强: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气象部门也关注到今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尤其是北方地区、东北地区,消减玉米种植面积,我们国家气象中心,也是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他们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哪些地区适合消减玉米的种植面积,消减下来了适合种哪些经济作物,从气候条件,从光、温、水、热条件做分析,我们专门有一期决策服务材料,报有关部委包括农业部,就是关于我们国家镰刀湾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结构调整,有一个决策服务材料,分析相关的温度、降水、包括日照等等这些对农业生产很关键一些要素,从这个来分析适合种哪些经济作物,具体详细情况,如果农民日报记者朋友感兴趣的话,接下来可以跟国际气象中心相关专家联系一下,可以把相关材料提供给你,这个材料专门提供农业部共同参考谢谢。
2016-07-01 15:19:08
- 余勇:
好,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6-07-02 15:22:00
图片内容: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介绍情况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邀请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答记者问
国家气象中心中期预报首席牛若芸补充回答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补充回答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答记者问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涛
发布会现场
中国气象局即将举行发布会
图片大图: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介绍情况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邀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钱晨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答记者问
中国网 钱晨
国家气象中心中期预报首席牛若芸补充回答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补充回答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钱晨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答记者问
中国网 钱晨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涛
中国网 钱晨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钱晨
中国气象局即将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