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6年9月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9月2日(星期五)下午2:30召开9月新闻发布会,发布夏季及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今夏台风特点等信息。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6年9月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专家。
他们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研级高工陈峪
我们今天新闻发布主要内容一是发布8月及夏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国内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回顾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特征及台风气象服务。下面首先请张祖强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2016-09-02 14:30:38
- 张祖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首先介绍一下8月以及夏季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一下国内外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2016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与2006年并列)。全国大部气温偏高,其中西北地区中东部及内蒙古中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偏高2~4℃;南疆西部气温偏低1~2℃。甘肃、吉林、内蒙古、青海、陕西、四川、重庆等地57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16年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93.8毫米,较常年同期(105.3毫米)偏少11%。东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中东部、西南大部、西北东南部等地偏少2~8成;西北大部、华南、江南西部及内蒙古西部、贵州东部等地偏多2成至1倍,西北西部及海南西部等地偏多1~2倍。甘肃、青海、新疆、海南等地17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海南临高达501.8毫米。
2016-09-02 14:32:33
- 张祖强:
下面介绍一下8月国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强降水过程频繁。8月,我国出现6次强降水过程:8月1日—4日、12日—15日、16日—18日、16日—20日、21日—25日、8月27日—9月1日。其中1日—4日强降水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大,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国土面积为32.7万平方公里,超过100毫米面积9.1万平方公里。受强降水影响,华南及内蒙古、宁夏等地遭受洪涝等灾害,部分地区内涝严重。
8月生成台风个数偏多,登陆台风个数接近常年。8月,共有7个台风生成,比常年同期(5.8个)偏多1.2个;2个登陆,接近常年同期(1.93个)。台风“妮妲”(8月2日登陆)登陆强度强、近海发展快、风雨范围较广,但影响偏轻。受“妮妲”影响,8月1日—4日华南大部及贵州东南部、云南南部等地降水量50~100毫米,广东中部有100~250毫米,珠三角地区和上川岛局地达250~319毫米。台风“妮妲”造成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台风“电母”(登陆时间为8月18日)登陆强度为8级(20米/秒),但风雨影响严重。受“电母”影响,8月16日—19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海南、广东和广西的局地累计雨量100~400毫米,海南西部累计降水超过400毫米,其中海南临高1020毫米、昌江856.2毫米。 台风“电母”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云南4省(区)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月,华南、江南、江汉及四川盆地、陕西南部、南疆东部等地出现了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重庆、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等地高温日数达15~20天,局部地区超过20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高温天气对南方一季稻抽穗扬花灌浆、棉花结铃产生不利影响。
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持续发展。8月1日—29日,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同时上述地区气温偏高1~2℃;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40℃。高温少雨致使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发展,对当地玉米及牧草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受台风“狮子山”影响,8月30日—9月1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降水量有10~50毫米,气象干旱有所缓和。
2016-09-02 14:34:46
- 张祖强:
8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6年8月,国外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等。其中,暴雨洪涝造成至少400多人死亡。
暴雨洪涝。7月中旬至8月初,印度各地发生洪涝,导致1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8月下旬初,印度东部和中部受强降水影响,发生洪涝,造成至少300人死亡,600多万人受灾。8月6日,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遭受暴雨,造成至少20人丧生,约100人受伤。8月6日,巴基斯坦卡拉奇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涝,市内多条主要交通道路积水严重。洪涝导致大约10人死亡。8月15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遭遇洪灾,造成多人死亡,4万座居民房屋被冲毁。8月20日,印尼首都雅加达遭遇暴雨洪涝,街道被淹没。
台风。8月7日,热带风暴“伯爵”在墨西哥引发暴雨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40人死亡。8月下旬,台风“蒲公英”、“圆规”和“狮子山”袭击日本,导致北海道及东北地区决堤,多地铁路和航空运输中断,造成至少10人死亡。
高温。8月中旬,高温干旱引发了美国加州多地野火,千余名居民撤离家园。8月,因为持续高温,日本因中暑送医人数接近2万人,多人死亡。8月中旬,由于高温天气持续,造成韩国多人死亡。
2016-09-02 14:38:13
- 张祖强:
下面,我介绍一下夏季全国天气气候情况。
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98年以来次多,气温创历史新高,极端降水和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夏季,全国平均降水量34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北地区西部、华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等地偏少2~5成。全国有347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事件,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其中海南临高(501.8毫米)、河南辉县(439.9毫米)和新乡(414.0毫米)、湖北麻城(333.6毫米)和大悟(302.6毫米)、安徽桐城(322.8毫米)、北京霞云岭(307.2毫米)等76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另外,海南临高(1049.4毫米)、安徽潜山(753.7毫米)、湖北江夏(733.7毫米)、安徽太湖(689.5毫米)、江苏溧阳(610.6毫米)等47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全国平均气温21.8℃,较常年同期(20.9℃)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有368站出现极端日最高气温事件,其中重庆丰都(43.9℃)、开县(43.4℃),新疆鄯善(44.9℃)、若羌(43.9℃),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44.1℃)、海拉尔(41.7℃),陕西旬阳(43.6℃)等73站极端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长江中下游及四川东部、重庆、南疆等地连续高温日数10~15天,部分地区超过15天;新疆吐鲁番和托克逊(35天)、江西上饶和余江(22天)、福建福安(20天)等241站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
2016-09-02 14:40:43
- 张祖强:
我介绍一下今年1月至8月我国台风特征。
首台生成晚。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2016年7月3日生成,是1949年以来生成时间第二晚的首个台风(首个台风生成最晚是1998年的Nichole台风,起编时间7月9日)。
台风总数少。截至8月3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11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13.6个)偏少2.6个。
登陆台风少。截至8月31日,今年共有4个台风在我国登陆,较常年同期(4.7个)偏少0.7个。
登陆地段偏南。今年4个台风(尼伯特、银河、妮妲、电母)均登陆在福建及以南地区。
8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2016年8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57296条,其中,国家级发布165条,省级发布1883条,市级发布11676条,县级发布43572条;包括红色预警1230条,橙色预警13166条,黄色预警34273条,蓝色预警7012条。
2016年8月,国家级共发布预警165条,其中,暴雨预警45条、高温预警32条、山洪灾害27条、地质灾害23条、台风19条、海浪9条、风暴潮8条、渍涝风险1条、高森林火险1条。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共发布预警57131条,其中,雷电预警27169条,暴雨预警11879条,高温预警9971条,大风2373条,其他各类预警共5739条。
2016-09-02 14:42:15
- 张祖强:
下面我介绍一下刚刚过去的8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北方大部光热充足,利于作物产量形成;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农牧业受旱较重,月底台风“狮子山”使旱情缓和。月内,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日照正常偏多;东北地区南部和东部、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大部降水量有30~250mm,利于玉米、一季稻等作物授粉结实灌浆和棉花开花结铃。目前,北方大部产区作物长势良好,以一、二类苗为主,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3~7天。但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以及西北地区东南部7月以来降水较常年偏少5成以上,气温偏高1~4℃,部分地区旱情发展,玉米、马铃薯、牧草等产量形成受到较大影响。8月23日之后上述旱区陆续出现降水,旱情逐步缓和。其中,23日—25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南部降水量有10~80毫米,旱情缓和;8月29日至9月1日受台风“狮子山”的影响,东北地区大部和内蒙古东部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降水量有10~120毫米,旱情明显缓和。
长江流域11日至25日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并发展,不利于一季稻等作物产量形成。
8月11日—25日,四川盆地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有7~15天,导致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的一季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玉米授粉灌浆、棉花开花结铃受到不利影响,蔬菜瓜果生长变慢、果实偏小,水产养殖也遭受高温热害。持续高温天气还导致四川东部、重庆、江西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土壤墒情下降,部分灌溉条件较差的农田旱情显露并发展,棉花、油茶、茶叶、蔬菜等作物受到一定影响。8月上旬和下旬后期,长江流域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晴雨相间,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棉花开花结铃、晚稻移栽分蘖。
2016-09-02 14:44:27
- 张祖强:
华南大部分时段光温适宜,有利作物生长;台风“妮妲”、“电母”使部分地区农业受损
月内,华南地区大部分时段光温适宜,降水偏多,利于晚稻移栽返青和分蘖以及经济林果生长发育。受台风“妮妲”影响,8月2日—5日广东中南部、广西中东部、贵州中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100~230毫米,部分地区出现8~10级瞬时大风;受台风“电母”影响,16日—20日海南岛大部、广东雷州半岛和东部沿海、广西南部、云南南部等地出现大暴雨,海南岛大部出现特大暴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雨量达500~1075毫米,伴有7~9级瞬时大风。两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粤桂琼黔云等地农业生产遭受损失,部分地区晚稻插秧受阻,一些低洼地区和沿江水稻受淹,部分甘蔗、香蕉等高秆作物倒伏折断,柑橘、龙眼、柚子等果实脱落。
我介绍一下未来十天天气趋势预报(9月3日—12日)
(一)东北地区降雨明显偏多
未来10天,我国主要降雨区将位于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中南部和华南等地,大部地区累计雨量有30~60毫米,部分地区有80~100毫米,华南沿海局部有120~18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4成,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4日—7日。
(二)大部地区气温适宜
预计未来10天,我国没有大范围高温天气,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适宜。
(三)台风生成及影响
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可能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1~2个台风可能影响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区。
2016-09-02 14:46:09
- 张祖强:
进入9月,介绍一下我们的建议和服务提示。
9月是我国夏秋季节交替的月份,依然处于台风活跃时期,华南地区仍需加强台风的防御;我国西部和华南地区降水量和雨日较多,需密切关注强降雨发生,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关注“华西秋雨”带来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秋收、冬作物播种的影响;常年9月中旬开始,我国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森林、草原秋季防火期;常年9月,东北地区南部到长江中下游等地将先后入秋,冷空气活动势力逐渐增强,需防范霜冻和寒露风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公众需加强身体锻炼,预防疾病发生。
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地质等次生灾害。9月我国部分地区将进入秋汛期,其中四川大部、云南、陕西南部和贵州西部等地降水量都在100~150毫米;华南沿海地区降水量普遍在150~250毫米;以上地区需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华南沿海仍需做好台风防御工作。9月仍是台风活跃时期,常年9月平均生成近5个台风,全年仅次于8月,并有约1.8个台风登陆我国,平均登陆个数排名全年第三。9月登陆的台风强度平均为全年最强,9月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一半以上达到台风及以上强度。9月台风多登陆广东、台湾、福建和海南等地,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大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做好防台风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范“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华西秋雨是夏秋过渡时期或秋冬过渡时期连阴雨天气的统称,一般发生在9月—11月,其中9月和10月多见。常年来看,我国西部地区9月的降水日数普遍在10~15天,局地达到20天以上。华西秋雨涉及到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湖北和湖南的部分地区,影响范围广。受华西秋雨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日照明显减少,甘肃南部、陕西中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重庆、贵州大部等地需关注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2016-09-02 14:49:41
- 张祖强:
关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9月中旬开始,我国从北到南陆续进入森林、草原秋季防火期,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南部等地,应做好抗旱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防范霜冻和寒露风危害。9月冷空气开始加强,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等地容易出现霜冻。常年来看,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将出现初霜冻,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预防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冻害。另外,南方地区要警惕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不利影响。 ( 2016-09-02 15:07:00 )
9月农业生产建议:
预计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水热条件总体利于秋收作物灌浆成熟。其中,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初霜期可能较常年偏晚,降水偏多,利于秋收作物灌浆,但低洼地区易出现渍涝;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玉米灌浆,为秋播提供良好墒情,但不利于棉花裂铃吐絮。江汉东部、江淮、江南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将持续发展。西南地区中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利于秋收作物成熟收晒;四川北部、云南南部降水偏多,不利秋收。江南南部、华南大部降水偏多,可能出现阴雨寡照、强降水天气,不利晚稻孕穗和授粉结实。另外,可能有1~2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间为9月上旬或中旬。
2016-09-02 14:52:19
- 张祖强:
东北地区要加强后期田间管理,促进作物充分灌浆成熟。东北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利用当前良好墒情,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各种作物充分灌浆成熟;成熟期偏晚的地区要采取促早熟措施,防御早霜冻的不利影响;低洼地区要注意排湿降渍,尽量减轻渍涝危害。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要注意防御多雨对秋收的不利影响。各地根据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蓄水保墒;同时,及时收获晾晒已成熟作物,防御多雨影响;棉田要注意及时打老叶、拔空棵,促进棉桃开裂吐絮,并及时采摘。
长江中下游地区要做好干旱防御,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江汉东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应注意加强塘库蓄水,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晚稻产区要采取合理施肥、以水调温等措施,促进晚稻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结实率。油菜产区要注意做好秋播。
沿海地区要做好台风、暴雨洪涝防御,减轻灾害损失。华南等沿海地区要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御台风、暴雨洪涝。
2016-09-02 14:54:13
- 余勇:
谢谢张祖强司长的介绍。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相关事宜。
8月23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部署,是未来五年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由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初步具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业务能力,气象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同期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到“十三五”末,我国24小时晴雨、气温和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将分别达到88%、84%和65%,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将分别达到1公里和1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超过30分钟,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
《规划》还总结了“十二五”气象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气象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出重要贡献,气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成功实现,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稳步提高,应对气侯变化支撑和生态文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气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2016-09-02 14:57:39
- 余勇:
具体来说,与“十一五”时期相比,24小时晴雨、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8%和13%,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缩小26%,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由年均2956人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1293人,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1.02%下降到0.59%,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接近80%。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提问前简要介绍一下所在媒体单位或机构。谢谢!
2016-09-02 14:59:35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G20峰会马上召开了,这段时间杭州的气象条件怎样?有没有气象保障服务措施?
2016-09-02 15:00:12
- 张祖强:
关于G20杭州峰会的气象保障,中国气象局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G20杭州峰会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国家级专门派出了到前方的资源团队,包括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首席等到浙江协助做好服务。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同时我们也对一些气象观测进行了加密,包括气象探空,杭州周边雷达加密观测,风云气象卫星加密观测。浙江省气象台和峰会气象台对杭州的天气进行科学研判。9月上旬,杭州的天气从气侯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是处于一个略为降水偏多的时段,前期杭州在今年的梅雨天气之后进入了一个伏旱,中东部持续高温。9月上旬是夏季向秋季过渡的时节,降水还是偏多,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全力以赴的做好峰会气象保障工作。
2016-09-02 15:01:27
- 中国气象报记者 :
刚刚介绍说今年的台风生成偏少,但是前段时间看到西北太平洋上面生成很多台风,问一下这个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和“拉尼娜”有关系,对9月份的台风做一下预测,谢谢。
2016-09-02 15:03:36
- 陈峪:
主要目前大气环流形势有一定的调整,热带对流也比前期活跃。另外西太平洋也明显增暖,这些条件有利于台风生成,这与赤道东太平洋出现冷海温有一定的关系,也和“拉尼娜”有一定的联系。
今年秋季在西北太平洋有十几个台风生成,这个数量是接近常年的。有可能两到三个在我们国家登陆,登陆的个数也是和常年相近。
2016-09-02 15:04:11
-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 :
台风“狮子山”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了影响,之前有一个台风是“布拉万”也是给东北带来了影响,请各位专家帮我们介绍这两个台风影响的对比。
2016-09-02 15:06:50
- 钱传海:
今年台风“狮子山”在8月30号和31号先后登陆日本远东地区,31号进入吉林东部地区,给东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内蒙古东部带来了比较强的降雨,特别是在吉林东部延边地区造成强降水,也导致了洪水发生。这次东北降水除了“狮子山”影响外,还有温带气旋的作用。在“狮子山”抵达东北之前,温带气旋已经在东北造成了影响。“狮子山”进入东北,与温带气旋合并,使得降水又一次加强。
之前有4个台风影响到东北地区,2012年的“布拉万”在8月末,还有9月有一个“三巴”台风,2015年也有一个台风是8月末。近五年当中有4个台风影响了东北地区。和“狮子山”相比,“布拉万”风速更强,对农业影响更重。“狮子山”对东北地区造成一些农作物的倒伏,比“布拉万”要轻。虽然有4个台风影响东北地区,我们分析了一下,台风能够北上影响东北地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场之下发生的,台风北上的时候,在东侧有一个高压,也正是因为在俄罗斯远东有高压的阻挡,导致台风进入东北地区。这几个台风北上影响东北地区,是在一种合适的大气环境下发生的一些典型个例,我们也不认为是一种常态化的趋势,但是还是要密切关注台风北上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
2016-09-02 15:08:39
- 新华社记者:
都知道“七下八上”是防汛关键期,现在进入了9月份,是不是可以说今年的主汛期已经过去了,或者说汛期已经过去了?
2016-09-02 15:12:10
- 陈峪:
我国主汛期是6到8月,从这个时间来看好象是主汛期已经过了,现在是9月,对于防汛工作来讲,还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时段。
2016-09-02 15:14:40
- 张祖强:
我再补充一下,进入9月,由东亚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已经明显减弱。但是我们作为防汛工作仍然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个是华西秋雨,这是我们国家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季节性降水过程,就是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比较大。而且这个降水的区域是从平原向山区过渡的地带,降水容易导致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
第二个9月还是台风的高发月份。我们国家东部沿海,防台风一定要作为一个重中之重,加强防范。
第三个就是9月是从夏季向秋季过渡的季节,刚才我讲到冷空气活跃,它碰到南方的潮湿的暖湿空气,仍然会出现强对流天气,也会带来重大的灾害。所以防范强对流天气仍然是9月防汛的重点。主汛期结束,但是防汛还不能放松。
2016-09-02 15:16:03
- 余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愉快,谢谢!
2016-09-02 15:20:24
图片内容:
发布会现场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作介绍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研级高工陈峪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提问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研级高工陈峪回答记者提问
数据地址:
- http://webcast.china.com.cn/webcast/created/28164/152_1_0101_desc.htm
图片大图: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余勇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作介绍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
中国网 孙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研级高工陈峪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频道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工钱传海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新华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正研级高工陈峪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