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数据平台”破解治理欠薪难题

发布时间:2021-12-17 09:09:16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

亮点:

福建省人社厅于2019年启动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项目。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后,大数据平台按照《条例》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完善。

福建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大数据资产的可视化。平台基于对历史欠薪数据的分析,运用决策树算法自动建立预警模型,分析得出存在劳资纠纷隐患的风险企业。平台能够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员对风险信息的核查结果,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对预警模型进行动态调优,实现预警模型的自动更新,进一步提升预警结果的准确性,实现风险预警的智慧化。

同时,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基于工作流引擎、报表引擎进行开发,实现软件开发的可视化,大幅提高了平台的可扩展性。


做法:

一、构建数据资源中心

依托福建省人社厅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构建统一的涵盖全省就业、社会保险、监察执法的数据资源中心。完成数据标准规范设计,明确欠薪治理和就业服务等人社多领域应用场景与数据采集需求,开发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各平台、各数据源数据的有效采集。

二、大数据风险预警及处置

汇聚人社、市场监管、税务、法院、银行等数据,通过决策树算法建立预警模型,分析得出存在劳资纠纷隐患的风险企业,并将风险信息通过平台下发至劳动保障监察员的移动终端,劳动保障监察员通过移动终端反馈风险信息的核查情况,平台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核查情况,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对预警模型进行动态调优,提升预警结果的准确性。

劳资纠纷预警系统中显示的预警结果。

劳资纠纷预警系统中显示的欠薪风险隐患报告。

三、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

汇聚福建省内农民工工资专户开(销)户信息、进出账信息、工人工资流水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提示在建工程项目人工费用拨付、工资发放的异常情况,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归集福建省内在建工程项目工资专户、工程款支付担保、工资保证金等信息,有效掌握在建工程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各项制度的情况。

在建工程项目制度落实情况监测。

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监测。

四、举报投诉联动处理

通过“福建人社”微信小程序开设“欠薪线索反映”功能,劳动者在小程序上通过人脸实名认证后,即可提交欠薪线索;平台将接收到的欠薪线索自动流转至有管辖权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由相应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核查、处置,并通过平台反馈欠薪线索处置情况。

“福建人社”微信小程序“欠薪线索反映”功能


五、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

面向政府、企业、项目搭建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子系统。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子系统提供监管部门、企业、项目、小程序等入口,以及面向第三方实名制软硬件厂商的对接服务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系统能够查询企业、项目、人员等基础信息,掌握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考勤、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施工企业、项目通过系统能够实现项目、人员、劳动合同、参建单位、班组、工资专户、考勤等信息的日常管理;小程序提供工人基础信息采集、移动端考勤打卡等功能。


成效

第一,变现场监管为远程监管。目前,福建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已汇聚全省4523个在建工程项目、1778088名劳动者的基础信息,房建市政领域,福建省项目更新率、项目经理到岗率、项目总监到岗率等实名制管理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监管部门人员足不出户便可掌握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情况,实现了现场监管到远程监管的转变。

实名制状况监测大屏。


第二,变拉网式排查为精准治理。福建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上线前,往往需要通过拉网式排查的方式才能了解全省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大数据平台上线后,平台汇聚全省4031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工资专户信息、3892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工资保证金信息,监管人员通过平台即可快速掌握大部分在建工程项目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拉网式排查到精准治理的转变。

第三,变被动处置为提前化解。福建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上线前,囿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限制,难以有效开展主动排查、检查,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多以被动处置为主。大数据平台上线后,平台通过数学模型运算,分析得出存在劳资纠纷隐患的风险企业,并将风险信息下发至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监察员及时进行核查、处置,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的升级,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由被动处置到提前化解的转变。截至目前,福建省各级人社部门已处置紧急风险预警信息253条,高风险预警信息6887条。


直播预告

直播专题

直播热线

电话:010-88828031010-88828318 邮箱:zz@china.org.cn wangrf@china.org.cn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