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23日讯 (记者 王瑞芳)为推动北京市应用场景建设,搭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与交流合作平台,发布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12月23日下午,2022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场景发布与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采用线上举办的形式,通过中关村论坛官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等同步线上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超过5万人次。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一级巡视员侯云在致辞中表示,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开展应用场景建设对加速底层关键技术迭代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将聚焦智慧交通及智能运输、数字城市及智能治理、数字民生与文旅商圈、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4大领域,现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发布30项应用场景清单,诚挚欢迎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中关村论坛技术交易系列活动以及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发布活动,与应用场景建设单位开展对接合作。

30项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发布


自今年4月份以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启动了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共征集189个应用场景项目,按照技术前沿性、场景示范性、产业发展带动性等遴选标准,经过项目凝练、专家评审,最终形成了30项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已经市政府批准。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一是聚焦首都发展大局和重大问题。围绕首都交通、水务、应急、政务等城市治理及民生改善难点重点,以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面向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新首钢等重点区域场景创新,形成体现首都特色和区域禀赋的亮点场景。

二是聚焦场景示范引领作用。在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率先在场景设计开发、技术创新性应用等方面大胆创新,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场景应用示范标杆。

三是聚焦前沿技术应用及新技术迭代创新。围绕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实现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应用从0到1突破,场景项目预计可带动近百项技术创新点,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的场景开放活力。第四批应用场景总投资额约90亿元,在30个重大应用场景中,央企、国企、领军企业为投资建设主体占比70%以上,企业成为场景设计开发、资源开放和应用示范的实施主体。

以痛点难点为牵引 推介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围绕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以首都交通、水务、应急、政务等城市治理及民生改善痛点难点为牵引,面向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新首钢等重点区域,宣传推介一批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一是数字城市及智能治理领域,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燃气集团等单位代表,介绍了海淀区智慧城市治理、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地震灾害评估与监测、北京智慧水务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安全风险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二是智慧交通及智能运输领域,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北京地铁公司、美团等单位代表,介绍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面向复杂场景的轨道交通智能调度策略辅助决策系统研发与示范、城市环境自动配送系统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等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三是数字民生与文旅商圈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北京超高清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河图等单位代表,介绍了AI赋能的就医全链条服务、中轴线遗产点原生空间的智能再造、户外8K超高清大屏系统建设、智慧商圈等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四是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领域,三一智造、商飞、京东物流等单位代表介绍了灯塔工厂、氢能无人机智能巡检示范、供应链物流碳排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项目。


持续加大对应用场景建设支持力度


下一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按照全市应用场景工作部署,会同应用场景联席会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快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将不断完善项目征集、遴选、发布机制,面向全市开展市级应用场景项目征集遴选工作,陆续发布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为新技术迭代升级提供场景机会,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提供动力。

二是加大对应用场景资金支持力度。结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1+5”政策体系,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支持重大应用场景项目建设实施。同时,以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联合有关单位发布应用场景技术需求榜单,支持企业等牵头或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方式“揭榜挂帅”开展技术定制化研发,推动场景项目落地。

三是搭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围绕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需求,举办分领域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发布场景创新成果、技术应用需求、场景合作机会,开展项目路演、技术比武,为应用场景建设单位、技术供给方、研究机构等提供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