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地处安溪县城郊,辖区总面积107.2平方公里,下辖25个行政村、7个社区。辖区内河流分布错综复杂、流域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条(西溪、蓝溪、英溪),50平方公里以下7条(雅兴溪、大坑溪、经兜溪、墩坂溪、团结溪、勤内溪、碳坑溪);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山围塘22座,总库容338.8万立方米。

镇辖区内居民区密集、企业工厂多,人口总量大(总人口22万多)、人口结构复杂(外来人口约占2/3),沿河岸居住的群众治水护河意识、历史遗留问题等综合因素,给城厢镇的河湖长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记者获悉,近年来,城厢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精神,结合河流特性和人文特色,力抓项目、多措并举,扎实有力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进发,取得较好工作成效,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活力。

力抓项目 确保防洪安全

据了解,御史溪发源于城厢镇土楼村尾山角落,是大坑溪的支流,溪两侧生活区密集,受生活污水直排影响,整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暴雨期间受晋江西溪主流顶托影响,易形成内涝,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解决永安小学段排涝问题,减少御史溪末端防洪压力,减轻御史溪大同路受涝风险,城厢镇启动御史溪永安小学防洪排涝工程,列出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抢抓项目进度,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正在施工中的御史溪永安小学段防洪排涝工程(城厢镇供图)

该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195.28万元,于2022年9月份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箱涵274米,预计于今年9月份竣工。目前城厢镇还有蓝溪流域(同美段)综合治理工程、大坑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城厢镇的防洪能力和保护区内排涝能力,可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城市品位,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镇区的综合竞争力。  

统筹调度 筑牢护河根基

一是精准调配管护力量。结合人事分工变动,第一时间衔接调整镇村两级河长38名,充实镇级河道专管员至42人;组建安溪城蓝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分5个片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确保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人管、管到位。二是精细落实管护机制。健全落实巡查检查、闭环管理、联动会商、业务培训、述职评议等多项管护制度。

河湖长制工作部署会(城厢镇供图)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业务培训6场次、河长拉练6场次,召开专题研讨会2次、联动会商会4次,协调推进雅兴、团结、墩坂等5个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三是精心驱动管护链条。构建“镇级河长—镇河长办—村级河长—镇村河道专管员—专业保洁队伍”五级扁平化驱动链条,今年以来全员巡河1600多人次,自查整治问题150多条,整改市、县督导问题18条,整改率均达100%。

系统发力 提升治河质效

一是全面防治水污染。全面加强晋江西溪2处城区水源地和16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监管力度,筑牢水资源“安全墙”;正在开展小流域(御史溪)排污口溯源,预将沿河排污口接入市政管网统一收集,提升污水处理覆盖面、净化率。二是全面改善水环境。全力推进大坑溪、蓝溪、御史溪、后垵河道等多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连片建设生态护岸7.95公里、生态护坡6.38公里,全面清理河道垃圾2695吨、清淤疏浚6.6公里,持续优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三是全面提升水生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以来累计实施封山育林600亩、森林抚育2891亩,其它类型植树造林更新80亩,治理水土流失1700亩,有效促进林水生态良性循环。四是全面宣传水文化。更新河长制公示牌24块,湖长制公示牌6块,更新河道管护警示牌112块,组织进村(居)、进企业、进校园专场宣传10多场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5000多份,有效增强群众护河责任意识、参与意识。

宣传爱河护河湖意识(城厢镇供图)

敢于亮剑 疏通管河堵点

一是狠抓水域岸线整治。发挥镇村两级河道专管员“哨兵”作用,会同县水利局、城管局、安溪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整治非法占用河道岸线2处0.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住房)、历史遗留采砂场等2处约450平方米。二是狠抓工业污染治理。联动安溪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南安仑苍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安溪境内环境整治,一级保护区涉及的35家企业全部做到“两断三清”,采取租用环保处理设备(400t/d)方式临时收集处理污水,同步推进区域污水处理工程、新园区土地征收工作,取得良好整治成效。三是狠抓农业污染防治。整治河道违规开垦种植25亩,在大坑溪、雅兴溪、团结溪等居民密集河段开展畜禽养殖“回头看”专项行动2次,整治“回潮”养殖棚圈35处。

整治非法捕捞(城厢镇供图)

据介绍,下一步,城厢镇将紧紧围绕落实上级各项河长制目标任务,坚持“保护优先、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突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充分调动志愿者队伍、民间环保组织等各方面力量,营造共治、共管、共护浓厚氛围。全面铺开污染源头管控、违法行为整治,着力改善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纵深推进辖区河流治理管护,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郑文平 王惠玲 张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