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
活动描述
- 十八大新闻中心定于2012年11月13(星期二))20:00举行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邀请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与网友交流。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今日20:00—21:00,十八大新闻中心将举办网络访谈活动,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邀请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与网友交流。中国网将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12-11-13 19:30:53
- 中国网:
袁贵仁同志简介:袁贵仁,男,汉族,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镇人,1975年2月入党,1969年5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1969年至1978年安徽省固镇县王庄中学教师;1978年至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至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社会科学处处长、副教务长、教科办副主任;1995年至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1996年至1998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98年至1999年任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市教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99年至200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2001年4月至2005年9月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2005年9月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9年10月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2-11-13 19:31:18
- 中国网:
李守信同志简介:李守信,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河北河间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1973年2月参加工作,2011年10月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2012年,当选十八大代表。曾长期从事社会发展领域和规划领域的规划编制、投资安排、宏观管理、重大改革及发展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组织协调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起草工作,并系主要起草人之一。履行过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以及投资安排和项目审批等职责,主持拟定过若干促进教育发展和加强教育管理的政策性文件,主持起草了国家《第十个五年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主持过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制定过九年义务教育、师范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多项工程建设计划及投资安排,出版过教育专著和译著,开展过多个教育课题研究。
2012-11-13 19:31:36
- 中国网:
周标亮同志简介:周标亮,女,1981年9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凤梧乡,壮族,2001年5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十八大代表。2006年12月获得“2006年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获得广西“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9月获得“百色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11月获得 “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荣誉称号。2010年9月被评为“平果县十佳教师”。2012年9月获得“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2-11-13 19:31:41
- 中国网:
闫桂珍同志简介:闫桂珍,女,1962年3月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中共党员。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语文特级教师,嘉峪关市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十八大代表。从教30年来,一直奋斗在高中教学第一线,自1994年至今共带了14届高三毕业班,历年所培养的学生和考上大学的共有4000多人。多年来将获得的奖金悉数捐出,加上部分工资性收入,从业以来为贫困生捐助资金总额已达20余万元。她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被誉为甘肃省“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先后50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曾获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省部级荣誉称号。
2012-11-13 19:31:51
- 主持人 祝寿臣:
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十八大新闻中心今晚邀请到四位十八大代表,就“中国的教育公平”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晚网络访谈的四位代表,他们是: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先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女士,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女士。
2012-11-13 19:32:02
- 主持人 祝寿臣:
访谈现在开始,下面请各网站提出网友关心的问题。首先请新华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19:48:07
- 新华网记者:
各位好,新华网记者,教育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这场以教育的公平为主题的网络访谈,网民提问的热情非常高。网民们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请问袁部长,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2012-11-13 19:48:24
- 袁贵仁:
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一起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两大战略任务,推动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2012-11-13 19:48:39
- 袁贵仁:
一是健全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启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
2012-11-13 19:49:30
- 袁贵仁:
二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一方面,对中西部采取特殊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如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如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提升中西部高考录取率,组团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扎实推进教育援疆、援藏工作,扩大内地高中班、中职班招生规模等。
2012-11-13 19:49:41
- 袁贵仁:
三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近两年来,中央财政投入350多亿元,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实施特岗计划,共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还有面向农村教育的志愿服务计划。
2012-11-13 19:50:47
- 袁贵仁:
四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近年来,主要通过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办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2012-11-13 19:51:45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袁部长。接下来请人民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19:53:02
- 人民网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人民网记者,我代人民网网友提一个问题,有媒体报道,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下降。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请李书记回答,谢谢。
2012-11-13 19:53:51
- 李守信: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导致的。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如果说现在这一生源比例有所下降的话,主要是受到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大趋势,现在我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52%,而且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将持续上升,城市考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将随之提高,农村考生比例下降也就是必然趋势了。
2012-11-13 19:54:21
- 李守信:
农村生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涉及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好,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改善这些地方的办学条件,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尽快获得更好的升学机会。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力措施,在努力缩小区域间生源比例的差别,如实施“协作计划”,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由发达地区在中西部地区招生,2012年已达17万人;此外,国家还实施了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每年在连片特困地区招收1万名大学生;还有,国家还实行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政策,确保少数民族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农村考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机会。
2012-11-13 19:55:04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李书记。下面请中国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19:56:41
- 中国网记者:
您好,我是来自中国网的记者,我们的网友有一个问题想问周标亮代表。网友是这样说的:我国约有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受教育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想请问一下,您认为应该怎样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呢?
2012-11-13 19:56:54
- 周标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我们学校教育应是影响留守儿童的主渠道。要想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快乐健康成长,首先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内心缺少关爱,作为老师这时应是双重身份的,既是老师又是父母。要经常关心他们的身心变化与需求。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有一晚是我值班,我在办公室里填表,有一小同学跑进来说:“校长,黄晓在宿舍里哭了。”我赶紧跑上宿舍,见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窝在床上哭,问原因,原来是新学期开学,他妈妈从广东回来送他上学,今天来看他后回广东了。他舍不得妈妈了。诶哟,当时我的心痛得呀,我自己也是一个妈妈!这么小的孩子,正是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呢!我就掏出手机来给他看我儿子的照片,开始哄他,他才慢慢停了下来。第二天我就交代他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他。第二方面是在学校里要举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参与进来的机会。第三方面是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寄宿条件,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
2012-11-13 19:57:45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周校长。下面请中国网络电视台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01:17
-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代表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网友向闫桂珍代表提问。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是升学压力非常大的阶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我们的升学考试跟素质教育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2012-11-13 20:01:37
- 闫桂珍:
这个问题,我讲这样几点意思。
素质教育指的是一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即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及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能力等。智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是选拔人材的考试,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智育抓得好,也会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只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素质教育,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为了就业,为了上个好大学,为了有个好出路,大家勤奋学习,压力大一些,负担重一点不为过,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就要有吃苦拼搏奋斗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吃苦精神,通过学习,打下坚实基本功,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有一种吃苦进取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高中教育就是升学预备教育,有压力、有负担、学习苦一些是正常的。
2012-11-13 20:03:29
- 闫桂珍:
第二点,要正确认识高考认识国情。中国有特殊国情和历史传统,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用人需要选拔,要想选拔人才,就需要一种尺度和标准,这就是高考。高考在这样的国情与背景下产生的,将来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要选拔人才就得有一种机制,高考是我国现在最为科学阳光公正的考试,不要把高考说得一无是处。
2012-11-13 20:08:14
- 闫桂珍:
为什么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要进行教育改革呢?就是因为我们恢复高考后,过重的追求分数,尤其高考这种导向和定位,忽略了素质教育。过分地追求分数成绩,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没有体育锻炼时间,机械重复做习题,学生没有娱乐,剥夺了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对学生成长不利。现在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政策逐渐在完善高考选拔制度,如自主招生考试、取消奥数加分保送等,都是一个好的形式。素质教育与高考结合会越来越完美。我们教育发展也会更加让人民满意。建议加大高校自主招生力度,同时一年多考,不要一考定终身。现在上大学不难,上好大学还是难,就要多给各种人才以好的定位,只要学有所成就能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作用,并有好的待遇实现人生价值,就会使现在高中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得更好。
2012-11-13 20:08:29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闫老师。下面请中国广播网记者提问。
2012-11-13 20:12:52
- 中国广播网记者:
谢谢。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的记者。我们的网友想问周校长,目前来说,优秀教师的短缺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您觉得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呢?
2012-11-13 20:13:49
- 周标亮:
这是我目前碰到的最大的难题,它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想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住房、教学环境。待遇除比城镇老师高外,在职称的聘任上也可倾斜一些,让农村教师感到有自豪感和作为农村教师的价值。二、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县这方面做得有实效。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每一学期都在县城展示结对子学校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天长日久,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都会有所提高。三、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让优秀的农村教师得到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2012-11-13 20:15:56
- 袁贵仁:
我国有120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其中农村教师占80%。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薄弱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2012-11-13 20:17:58
- 袁贵仁:
一是完善补充机制,让农村教师下得去。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共招收6.3万名学生,毕业生中的92%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实施了特岗计划,招聘30万名毕业生,其中80%留在当地从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2-11-13 20:27:58
- 袁贵仁:
二是改善地位待遇,让农村教师留得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工资倾斜政策;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奖励力度。
2012-11-13 20:28:09
- 袁贵仁:
三是提高业务水平,让农村教师教得好。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帮助350万名农村教师提升素质。各省也都面向农村教师开展大规模培训。把好“入口关”,积极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落实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2012-11-13 20:28:16
- 袁贵仁:
今后,我们将在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推动城乡教师流动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农村教师素质和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12-11-13 20:28:25
- 主持人 祝寿臣:
下面请中国经济网提问。
2012-11-13 20:28:35
- 中国经济网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问李书记,目前我国的高校都在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呢?
2012-11-13 20:28:47
- 李守信:
作为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国家高度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助学金,共同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12-11-13 20:29:54
- 李守信:
像我们山东大学,同其他高校一样,一直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放在重要工作位置,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助学育人的工作目标,建立了“物质保障、精神激励、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助学育人体系。五年来,学校资助金额达3亿余元,较好地履行了“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帮助困难学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新的岗位。
2012-11-13 20:30:08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李书记。下面请国际在线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30:17
- 国际在线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国际在线的记者,我代表我们网友向闫桂珍代表提出问题。目前国内的学生特别重视英语学习,相对比较轻视母语的现象比较存在。我知道您是语文特级教师,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2-11-13 20:33:40
- 闫桂珍:
首先还是个导向定位问题。现在社会导向几乎把对英语的学习作为升学升职晋升职称的一个硬杠杠,一个重要条件。通常压力越大,竞争越激烈,竞争的标准尺度就越高。英语考试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是和语文相当的,都是150分。相比英语,语文的150分,一般都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就学就说,有基础,相对简单一些,就不重视对汉语的学习。英语又没有语言环境,学分值又较高,学生自然重视英语学习。实际上中文博大精深,在中学或大学突出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时可以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保护民族文化之根枝繁叶茂。
2012-11-13 20:33:53
- 闫桂珍:
语文老师的教学也要改进方法,要把祖国传统文化的美感讲出来,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等等。
2012-11-13 20:34:02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闫老师,下面请光明网提问题。
2012-11-13 20:34:13
- 光明网、光明日报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光明网、光明日报的记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请问目前该计划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
2012-11-13 20:34:31
- 袁贵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去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覆盖中西部699个县,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社会反响很好。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开发计划署和儿童伙伴组织的专家考察认为,中国政府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规范性三方面的特点,与世界上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2012-11-13 20:36:00
- 袁贵仁:
由于营养改善计划线长、面广、涉及部门多,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疏漏,都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各地经验,与相关部门一道,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各个供餐主体的行为;深化细化资金安全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深化细化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2012-11-13 20:37:05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下面请人民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38:56
- 人民网记者:
媒体报道,哈尔滨市招收环卫工人,几千名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者报名。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012-11-13 20:43:34
- 李守信:
环卫工人的岗位吸引众多大学生报名,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社会现象。这突出反映了传统事业身份、编制等观念仍对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不是不能从事环卫工人岗位的工作,但这样大数量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报名,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许多人想要获取事业编制这一“身份”。在现行人事制度之下,一旦获取这个身份,就意味着端上了国家财政的饭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还可能终身受用。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再让工作岗位和身份捆绑在一起,一定要能进能出。另外,这还说明对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形成市场竞争的观念,找准自身定位,现实地树立就业目标,以减少盲目、冲动和投机心理。
2012-11-13 20:43:45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李书记。下面请新华网网友提问。
2012-11-13 20:43:57
- 新华网记者:
当年,您是靠资助完成的学业;如今,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社会资助到国家行动,结合自己的经历,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2012-11-13 20:44:14
- 周标亮:
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太幸福了。要在以前,我没得到资助,说不定今天就不能跟各位专家在这里讨论教育的话题了。从社会资助到国家行动,我觉得是彰显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各种配套制度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和完善。我对今后的教育充满了信心,有这样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才能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2-11-13 20:45:01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周校长。接下来请光明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46:02
- 光明网、光明日报记者: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将中职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同时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请具体介绍一下出台这项惠民政策基于什么考虑?下一步如何将这项政策落到实处?
2012-11-13 20:46:13
- 袁贵仁:
最近,经国务院研究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我国政府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12-11-13 20:47:40
- 袁贵仁:
出台这项政策,主要是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支持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二是重视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减轻农村学生经济负担。四是进一步加快普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
2012-11-13 20:49:08
- 袁贵仁:
为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做好新政策宣传解读工作,让新的助学政策家喻户晓,了解城乡义务教育的免费和农村中职的免费。二是确保助学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政策顺利实施,让学生满意,让学校满意。
2012-11-13 20:49:19
- 主持人 祝寿臣:
下面请中国网络电视台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50:35
-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改已经进行了10年,在全社会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提给闫桂珍代表的,作为一线教师,您如何看待改革?
2012-11-13 20:50:56
- 闫桂珍:
关于新课改的问题,课改值得充分肯定。这是基础教育领域一项重大的改革。新课改进行了10年,随着课程改革,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都有了全新的改变。10年的课改才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伟大工程,课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改现在还是处于一种理想化状态,要把这种教育的理想变成现实,不是一个10年就能完成,还需要下一个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需要国家推动,加快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将高考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相衔接。我们一线老师积极支持新课改,要真正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创新社会和人才而努力工作。
2012-11-13 20:52:38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下面请中国广播网提出网友的问题。
2012-11-13 20:56:41
- 中国广播网记者:
这些年,您感觉农村教育有哪些重要变化?
2012-11-13 20:56:52
- 周标亮:
农村教育的变化我太有体会了。一是普及程度提高了。我们县2002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后,学校工作开始好做了。因为困难学生享受这个政策后,我们不用担心他上不起学了。到2007年全部展开实行全免后,开学初我们老师就没有一次登门动员家访的记录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由原先的75元逐渐涨到125元、250元、375元,直至今年的一学期每生500元。学前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以前我们农村里7岁以下小孩和老人是不会 讲普通话的。现在由于学前教育,小朋友都会讲普通话了,由此他们的爷爷奶奶也能讲一口蹩脚的普通话。二是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了。体现在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教师住房都翻修了。学校也有了网络等信息化设备。我学校现在的变化就是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
2012-11-13 20:58:39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今天晚上网友提的问题很多了,可时间不多了,下面请人民网网友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2012-11-13 21:00:36
- 人民网记者:
谢谢主持人。人民网记者代人民网网友提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请问下一步对促进教育公平有哪些考虑?
2012-11-13 21:00:50
- 袁贵仁: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二是加强薄弱环节,支持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三是扶持困难群体,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四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2012-11-13 21:01:54
- 袁贵仁:
十八大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公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2-11-13 21:04:34
- 主持人 祝寿臣:
谢谢,今晚四位代表与网友围绕着教育公平问题在线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网络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四位代表的精彩回答。感谢网友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再见。
2012-11-13 21:05:12
- 中国网:
本场直播到此结束,谢谢网友关注。
2012-11-13 21:05:41
图片内容:
“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现场
现场网络媒体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
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主持本次网络访谈
中国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明未来将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
新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正在进行中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回答网友提问
人民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回答网友提问
中国广播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经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回答网友提问
网络访谈现场媒体
国际在线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回答网友提问
光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表明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
图片大图:
“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现场
中国网 高聪
现场网络媒体
中国网 高聪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
中国网 高聪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
中国网 高聪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
中国网 高聪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
中国网 高聪
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
中国网 高聪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主持本次网络访谈
中国网 高聪
中国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明未来将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
中国网 高聪
新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中国的教育公平”网络访谈正在进行中
中国网 高聪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回答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人民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回答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中国广播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中国经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回答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网络访谈现场媒体
中国网 高聪
国际在线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回答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光明网记者代表网友提问
中国网 高聪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表明将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培养培训
中国网 高聪